当前位置 首页 明歌 第十一章:状元策论

《明歌》第十一章:状元策论

作者:滚木擂石 字数:7769 书籍:明歌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十一章:状元策论||制、卢法、熊策,相继摆到了小朱面前,但因为杨嗣都还没到京,所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卢象升虽说已经来了,可毕竟是搬家,东西再少,房子总要找吧。找到房子,还得装修装修吧。

  于是,我们的崇祯皇帝小朱阁下,抽空干了另外一件事儿:“皇上,适龄伴读人选,已经详备在此,请吾皇过目!”

  “呣,都是些什么人啊?”一边习惯性的问着,小朱一边以少有的沉稳,认真翻看起来,这份名单上面,是一些年龄在10岁到18岁之~中的话,将担负起一个光荣而崇高的使命,太子伴读。

  这个创意是他忽然间想出来的,太子慈烺今年虚岁13,学习国学已经有的时间了,小家伙在中国历史上顺位第四的伪君子钱谦益的悉心栽培下,形容举止,永远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小朱看在眼里,是忧在心头。

  因为这涉及到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历朝历代的皇储,也就是太子,几乎皆无尺寸之功,一旦山陵崩,则何以号令天下?

  ’身为储君的太子慈烺,如果只知道仁义礼智信,那还当个屁皇帝?直接换人算了。

  小朱上位时,其实就面临这个难题,只不过当时的历史条件非常凑巧,魏忠贤的名声太差,党羽又太滥,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继任者能够下定决心的话,一定会扳倒所谓的阉党。

  而在清洗阉党同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便可以非常从容的竖立权威。

  提拔亲信,培养后进,巩固势力。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小朱和他地前任做的都非常不错。

  如今掌了十多年的皇权,帝王心术多少还是培养了一些,所以小朱他既然已经认可慈烺的太子之位,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好好的安排才是。

  那么如何才能量身度造出个好坯子呢?很简单,选几个人品、家事都优良的同龄少年,以伴读的方式。

  陪伴在慈炯身边,这个考量的原则,一共是四个:首先,绝对不能让慈烺受钱谦益的影响太深,老钱这小子私心太重,万一带坏了自己地宝贝儿子,那可如何是好?

  找几个不同质素的小伙伴,多少可以抵消掉老钱的影响。其次,人的成长是分好多个阶段的,打基础阶段。

  慈烺刚刚渡过,在这期间。老钱的才学是值得推崇的。但随着慈烺步入了青春叛逆期,身边的人,如果属于单一的同一类人群,就太可怕了。

  道理很简单,青春期,同时也是人生观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人生地准备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二字,就是这个时候彻底定地型。

  第三。就是刚才说的课题,伴读,伴读,这就是第三梯队啊!将来等这些小娃都长起来了。

  同国家接班人有发小的情谊,又都各有所长,刚好就是一整套成熟的权力班组。

  太子继位之后。不仅有父皇留下的不动产,还有花费十几、二十年时间为他培养的人才储备,足够他顺利掌控国家的。

  第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小朱算是看明白了,党派是一个不可能消失的政治产物,既然不能彻底消除党派影响,那就索性将水搅得浑一些。

  太子身边的这些伴读,在将来地十年之内,必将成为太子一系,这样不论是东林,还是复社,不论是畿社,还是地方小党,都很难同储君之党进行抗争。

  而在多党竞争的模式下,身为皇帝,又可以始终扮演一个最后仲裁人的角色。

  这也是巩固地位的厚黑手段。选来选去,小朱替自己地长子慈烺,挑选了这么几位小哥儿:1.夏完淳,10,松江人,由马世奇推荐。

  生而早慧,七岁即可赋诗,并且还喜欢议论边关大事,这简直是个多面的神童啊!

  选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其父是畿社大佬夏允彝,儿子被选为太子党了,老子的‘几党’自然也就可以对抗东林、复社喽。

  2.毛奇龄,18,秀才,萧山人,由温体仁推荐。小伙子挺不错地国学功底,通晓音律,善写诗文,尤为难得的,是他对朱熹的宋儒很是排斥,这种叛逆性格,很得温体仁的欣赏。

  有性格的人,永远喜欢跟有脾气的人交往。3.朱耷,15,宁王府贵子,现居南昌,推荐人是宗业襄理朱廷璋。

  性子淳朴乐天,因为贵族爵位制度改革,他的身份直降为贵子,居然毫不在乎,自行参加了当地的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了童生一员。

  还写的一手好字,行楷圆润,狂草奇伟,尤其是擅画花鸟,这点同皇帝非常投缘。

  选他主要是考虑到这毕竟是皇权时代,将来没有皇族方面的助力,不是很合适。

  4.李颙14,陕西周至人,西安府尹孙传庭举荐。孙传庭的评语是:‘循循有序、中正平实’。

  从字面理解,应该是个比较老实,比较守规矩的那么一个孩子,这将来发展好了,就是一干苦活、累活的干吏啊!

  5.王锡阐,13,苏州吴江人,由皇家科学院学监周胤推荐,自幼喜好天文,属于一个小小杂学家。

  .顾祖禹,10,江苏无锡人,由钱谦益推荐。其父亲顾柔谦,精于史学,是此时比较有名的史家。

  明代是公开倡导民间修史的一个另类王朝,所以民间的史家很多,能够被钱谦益看中,小朱也没什么可说的。

  7.蒲松龄,11岁,山东川(博)人,名义上的推荐人,大明次辅周延儒;实质上,是小朱阁下自己想到的这个孩子。

  在某一次,同周延儒商讨宗教改革的时候,忽然于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连忙命周延儒去打听打听。

  是不是有个叫蒲松龄的山东人。周延儒开始还稀里糊涂,以为皇上又疯魔了呢!

  等通过刘之纶(卢象升的接班人)筛了一遍山东之后,一共找到了十六个叫蒲松龄地,周延儒这才恍然大悟:名录之中,有一个1.这段时间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刘之纶属于西学后进,是最了解皇上秉性的地方首脑之一。

  这才推这么一位少年学子出来。可是,刘之纶毕竟还没有正式接手山东,身份不高,这才由皇上出面,指定自己为推选人啊!

  呵呵,就这样,阴差阳错之间,七个天才儿童,外加上下隆臣推荐,御笔签定的十二名少年。

  光荣的成为了太子伴读。时人将他们统称为‘十九小子’。‘十九小子’供学北京国子监,除太子每两天才会去一次之外。

  这些孩子的吃住,统统要在国子监中解决。毛奇龄因为年龄最大,被任命为从9的伴读,可以凭借腰牌,往来于国子监和紫禁城之间,但必须有锦衣卫或者宫中内操武监来陪伴,免得少年人闹出乱子。

  看完了‘十九小子’的基本材料后,小朱长吁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

  “啊。嚓!这十九名伴读少年,每月地伙食是怎么定的啊?”

  “回皇上,每年享米粮一石。”

  “啊?平均下来,一个月才十几斤?可别不够吃!”

  “不会。不会,除了米粮之外,还有鲜肉六斤。时蔬三十斤,禽蛋50枚,笔墨纸砚凭用度支取,还可以每月浆洗四件衣服,:_了。”

  “呣,衣服还是让他们自己浆洗吧,笔墨纸砚也改为定量定额。定期再由讲官考核,通不过的,除了吃的之外,各项均要酌减。”—

  “遵旨!”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曹化淳接班人的杨春,躬身施礼。…抽空安排好儿子的成长之后,小朱从袖口里,掏出来一张小纸条,他开始盘算起内阁换届的事情了。

  几大都督,各有优点,也各有缺陷。其中,尤其以杨嗣昌这样的,最叫领导头痛。

  杨嗣昌的新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好方子,于国于民,于人于己,都照顾全了。

  于国,新增省份,等于分权,分权之后,国家地统治将变得更加顺畅和稳固。

  于民,党争误国,遍值学政之后,党争消弭,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了。

  于人,新增省份,等于新增了职位的空缺,很多官员地仕途,将出现新的曙光和空间。

  本来是副省长的,分省之后,升官当省长了,而且还是实职干部。朝中的京官,统共就那么几个,与其混进北京当凤尾,不如独守一方当鸡头。

  天下官场都会感激杨嗣昌的。于己,国家行政新模式的确立,是杨嗣昌定的,这是多大的名气?

  多大的荣光?多大的事业?但令人稍许遗憾地是,杨嗣昌这个人,为求名是不惜一切的,他这样的大臣对于当政者是具有压力的,就好像张居正对小万历,马萨林对小路易十四,俾斯麦对小威廉第二,吕不韦对小赢政,诸葛亮对小刘禅。

  面对这样地大臣,国君心中明知道他不会对自己造成根本性威胁,但国君就是要反感这样的大臣,为什么?

  因为名声,历史上的名声。恐怕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容忍在史书上,留下这样一句评语:“伟大地丞相,造就了伟大的时代。”听听,多么可怕的明天啊!

  因此,面对杨嗣昌的‘咄咄逼人’,小朱正在艰难的解答一道考题:如何使用杨嗣昌?

  尽管现在西、北两个方向的匪患不靖,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属于战后的重建阶段。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国家必须采取全面改革态势,在这个重要时期内,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政策,进行修订或者改写。

  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新政策的制定。而新政策的实施与把控,离不开杨嗣昌。

  关键是怎么用?放在六部九卿当中,或者吏部,或者礼部,杨嗣昌都足堪大任。

  然后七年之后。他必定入阁。再七年之后,他必定会成为首辅或者次辅。

  这样算下来,三七二十一,整整21年啊!这么多年都要生活在同一个人的阴影下,小朱自问,他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涵养,很可能会中途翻脸,对杨嗣昌下手。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地医疗水平还不是很高,万一这个20年间。驾崩了怎么办?

  太子继位,小皇帝会如何对待杨大人?这点是最不可控的一项预测了,杨嗣昌不得善终的可能性,超过80%。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皇帝采取主动措施,来对不起杨嗣昌呢?原因很简单:杨嗣昌是个辅弼型人才,他就算被加九锡,也断不会生出谋反的念头。

  对于一位兢兢业业的权臣来说,死亡只有两个原因:自然死亡,皇帝圣旨。

  张居正、马萨林、俾斯麦、吕不韦、诸葛亮。这些古今中外的千古名相。

  其下场都不是太好,很多人都是死后不久。即遭到反攻倒算之类的报复。

  甚至像张居正,前脚刚走,后面就给掘坟鞭尸,就差抄家灭门了。所以,为了避免杨嗣昌这么一位被自己所尊重的文人,惨死在自己或儿子手中,小朱重新进行了推演和盘算,他决定让杨嗣昌直接入阁担当群辅。

  七年之后,杨嗣昌有极大的可能,被提拔为首辅或者次辅。这么算来。

  14年的时光,虽说也不算太短,但起码比21年强。,正式搞定。小朱撕碎了第一张小纸条。

  本届内阁中。梁廷栋怕是留不下来了,因为最近朝堂之上,忽然多了一些声音。

  主要内容就是:‘通衢路网的主理人,名义上是贺逢圣,而实际上,却是郑三俊。

  ’

  “逢圣所兼,枢纽繁且纷杂,自有人力所未能尽逮也。而三俊出力良多,终事功于黯首。此阁辅相成,实乃国之幸也!而究其根本,诚吾皇具三代之至道矣哉!”白话来说,就是拍了一圈的马屁之后,把通衢路网的功劳,全推在郑三俊身上了。

  没人能够明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江南诸党最终选择了郑三俊。也都猜的出来,贺逢圣、郑三俊,将成为下届内阁的辅。

  小朱撕碎了第二张小纸条。洪承畴是一定要进来的,因为洪承畴这人确实有才干,并且这样的名利中人,老是压制在兵部尚书的位置,早晚是事儿。

  最关键的是,让洪承畴老呆在兵部尚书地位置上,小朱还真是有点不放心。

  正好,借着入阁需回避的原则,把洪承畴同军界彻底剥离,是个不错地安排。

  李邦华也要进来,这个人完全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海瑞,或者包拯。并且小朱也希望借李邦华的手,整顿吏治。

  如果让李邦华以九卿的名义去肃清吏治,没有内阁的支持,李邦华会倒的最快。

  所以,为了保护李邦华,同时也是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李邦华必须入阁。

  分管吏部。小朱立刻把第三张小纸条撕的粉粉碎,掸了掸身上的碎纸屑,站起来再跺跺脚,然后弯腰在地上划拉划拉,把纸屑聚拢之后,统统扔进了一个废纸篓里。

  这个废纸篓是小朱的创意,木头做的圆桶,盖子是一个貔貅地大脑袋。

  但似乎创意和现实,始终存在差距,以至于成品出来后,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痰盂。

  小朱重新坐回座位上,很难过的抽出第四张小纸条,心疼的直抽冷气,上面写有两个名字:熊文灿和卢象升。

  他们俩入朝为官,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其中熊文灿论反应、论幽默,同钱谦益、温体仁、周延儒是非常相近地。

  前两届内阁中,都有一两个心思活泛,性格伶俐的阁臣,不断帮着皇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这样的政体,小朱已经很习惯和依赖了,但因为内阁已经有了五个人,所以大熊二人,只能是九卿了。

  而第三届内阁,几乎都是刻板保守地家伙,可见他放弃熊文灿,得要下多大的决心?

  但九卿的位置反倒更加完美!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熊文灿有类似钱、温、周等人的‘优点’,却没有类似的‘能力’,这就是小朱最终不敢让熊文灿入这届内阁地原因。

  以大熊的品性来看。他如果这届入阁,下届绝无可能留下。这样一算,留在自己身边的时间,竟然只有7年,这未免太短了一些。

  于是熊文灿的位置正式确定…户部尚书,先锻炼锻炼再说吧。卢象升呢?

  要说起来,最棘手的就是卢象升。他不求名,他不求利。他的新法,只为国家与民族,在谋求福。

  这样的干部。不论怎么保护,其结局,都很难美好。所以,安排在九卿的位置,反倒是对卢象升的最好保护。

  其实卢象升的新法,并不算太新潮,历史上有名地奸臣贾似道,就曾经这么干过,只不过‘卢法’要远远比‘贾法’大公无私。

  但效果是一致的:直接触及一些利益团体的最根本底限。如果现在就擢卢象升入阁,势必会引起天下哗然。

  道理很简单。‘卢法’必须渐进推行,一旦卢象升入阁。其新法必将全力推广,这样的政治搏杀,是谁也不敢轻易下注的。

  就是小朱自己,都不敢保证,将来会不会有一天,要干出‘丢车保帅’的勾当。

  因此,提卢象升当刑部尚书,然后在内阁和皇权的大伞下,来逐步推进改革,还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毕竟这个时代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卢象升躲开焦点,更利于他方便行事。

  再肯定一遍这个判断之后,小朱狠狠心。撕碎了第四张小纸条。这个时代的选拔制度,是朝堂廷推,皇帝签定。

  也就是说。在早朝上,临朝地文武勋贵,当面报出候选人的名字,然后由皇帝‘抽签’选定。

  从理论上说,抽签地时候,只能鬼神监督,群臣是没有资格在旁边盯着的。

  所以决定权还是在皇帝自己的手中。从目前情况来看,杨嗣昌等人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廷推之中,那么内阁的最终名单,将可以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来进行确定。

  至此,崇祯朝第三届内阁,也就提前出炉:首辅:贺逢圣,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理户部;次辅:郑三俊,文渊阁大学士,兼理兵部、工部;群辅:洪承畴、李邦华、杨嗣昌.皆东阁大学士。

  其中,李邦华分管吏部,洪承畴分管刑部,杨嗣昌分管邮政、学政、银行、海关。

  内阁(硬件)定下来之后,小朱又开始对各种新政(软件),进行了研究与筛选。

  首先,任何一个新政策都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正式基于这一点,才相继出现了魏藻德的状元策论、杨制、卢法、熊策。

  将海事银正式更名为海关税,这点应该不成问题。毕竟毛家军散伙了,郑家军解体了,而且还是这两位海上大仙主动申请的结果。

  因此,借着将税种更名的契机,正式确立国家对海洋地权威,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这才就是熊策最闪光之处。其他像银行、邮政,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就如同汉代的太守制,到了隋唐就转变成郡县制一样,社会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政府部门地细化,也就称为了一种必然。

  于是小朱提笔,在内阁票拟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熊策悉纳,擢芝龙海关署长,进诚意侯!另赐免镇海、福海两队商船,泊港之费。”按大明例律,皇帝批改时,用的是朱砂墨,因此,红红的字体,在内阁封票上,显得很是醒目。

  温体仁最近在替国家盖房子,周延儒负责安置‘十九小子’呢,贺逢圣、郑三俊因为已经察觉一些迹象,最近总是很低调地请假不来。

  所以,这段时间的票拟者,是梁廷栋。老梁现在是革命意志衰退,落在票拟上的文字,纯属于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写的挺多,但小朱一个字也没看明白。

  但小朱原谅了梁廷栋,还先于温体仁和周延儒,赐‘质洁镇尺’赏‘鸿儒社’宣讲博士之名。

  用以抚慰阿栋哀伤的心灵。人,来人!”

  “皇上,臣在。”

  “哦,正化啊,你一会儿把这个折子发给魏藻德。让他备档抄转吧。”

  “遵旨!”方正化没动,听话听音儿,皇上说‘一会儿’了,那就是还有别的事情要交办。

  “哦,对了!今天不是你当值吧?”

  “回皇上,曹公修葺新居,杨春他们都跟礼贵妃那边请了假期,一起过去帮衬帮衬。”

  “嗬嗬,也好,你在更好。替朕拟道内旨,宣卢象升明日午后,文华殿觐见!”

  “遵旨!”

  “…”不提方正化下去做事情,再说小朱,他又拿起了杨嗣昌的折子,因为之前经过了多个部门的呈递,单批语,就是厚厚一摞。

  小朱左手捧着沉甸甸地折子,右手随便的翻了翻,就往桌上一放。拿出一张空白的封票,开始书写。

  梁廷栋顾左右而言其他的票拟上。已经没皇上写字儿的地方了。

  “拆湖广,分勘庆天、应天、及南直隶所辖行省,事关体大,钦定梁廷栋主理,嗣昌协理税、赋;承畴协理粮、卫;邦华协理人、员。不得有误。”安排的倒是不错,既给了梁廷栋最后的荣耀,又提前透露了内阁的人选,小朱还是满得意的,可惜他犯了一个小错误,短期之内。

  他手边上的能臣,都被他轰跑了。此刻,初秋时节地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了小朱亢奋的脸上。

  使得这位年轻君主,忽然显得很富有朝气。因为他准备批答最富有朝气的一个新政了,魏藻德的状元策论。

  很多人也许会奇怪的。去年的科考是有所推迟,但在夏末就已经结束了,到了今年,好么,都快一年,怎幺小朱这家伙还在琢磨呢?

  答案很简单,策论太复杂,牵连太广泛,并且因为杨制和熊策的出现,而处于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状态,现在才终于正式定稿。

  重新看看‘魏论’吧。‘实际控制’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而且主要是针对欧洲定的一条国际公约,同国内没太大关系,因此主要是后面两条:边臣选拔、新国新政。

  当初为了扭转公众视线,缓解因为国家忘记戴羲而造成的**,朝廷这边公开发出招贤令,提前公布了殿试地策论题目:面对国家新得到的土地,将如何构筑政治架构。

  一时间,天下士林,立刻埋头经史之中,寻找自认为最佳地答案。最终反映在策论当中,成就了状元之名。

  首先,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饱受外族侵扰的烦恼,最大的弊端,就是历代帝王,总是以长城作为中国政治版图的界限,这样做的好处是,界限清晰,防守便捷。

  但这样做的弊端,却更为显著,那就是,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在勃然兴起之前,都以长城为界,韬光养晦。

  然后等到实力养成,越长城南下,饮马黄河,酒醉苏杭。

  “难道国家的防守,非要等到长城的烽火燃起时,才猛然惊醒吗?”这句话作为开篇立论段落的最后一句话,胆子很大啊!

  长城利弊,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所探讨,但明代的太祖朱元璋先生,却做地很彻底。

  九边设立,就是以长城为依。敢指出祖制中的不足,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紧接着,魏论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政治理念‘边臣选拔’。汉高祖有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豪迈千古,却已不适合今日景象了。

  所以,臣建议国家,不单要在新省中设立兵站、城堡、雄关。还要选拔真正地大明士子,前去就任民生牧守。

  这样的政治理念,可以说是一次飞跃。之前的历朝历代,对于这些地方地处理,主要是三种类型,以夷制夷、朝贡相安、驻军威慑。

  这三个方法,大明都采用了。但现如今,魏藻德热情洋溢的展望了第四种方法:派驻职业官僚,从而搭建,可以体现国家权威的行政体系。

  “只要文武边臣可以选拔正确,大明之国土,将一日而扩张八千里山河。”这句话,是魏论中的点睛之语。

  由此可以看出,魏藻德还算个人才。但也同样具备这个时代文人的弱点,那就是只会喊口号,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个时候,真正的党派智慧方才显现,这些老油条们。人生上阅历丰富,政治上老谋深算,自然可以想到后续的,足可以保证‘边臣选拔’完美体现地具体措施。

  那就是构建行之有效的政府运行机制,也就是多层防御体系的‘新国新政’。

  首先,将国家按八个方位,划分防守思路。正北方位:设立六城三州一省:北海州的温泉关;望海堡和采莲堡(双堡合算一座城);河套州的广威关、河套镇;西澜州的咏归城;这三个州合为一省,名字就叫做北海行省。

  比较恶搞的是,行省首府,设在了六娘娘城(刚好第六个)。而北海省是什么概念呢?

  从偏头关开始向北到达北海南岸双堡;向西到达阿尔泰山和唐努乌拉三之间的山口平原。

  咏归城就在这个位置;向东到达乔巴山和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同时,在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分别确立三归城:归化城,安乐王,全蒙古察哈尔巴图鲁汗,额哲。

  归义城,西显王,左蒙古吐谢图昆都伦汗,却图。归恩城。顺宁王,右蒙古车臣孟和汗。

  硕垒。另外设立布里亚特城,专以安置布里亚特族人。因为北海州、西澜州、河套州,是平面上的三个点。

  围绕三个点,分别是三大蒙古部落,所以北海行省的政治要务,就是负责日常地行政、财政、军政的管理职能。

  三归城,属于联邦性质,共同以中国为尊。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战火无论如何燃烧,起码在最初的阶段。

  是不会涉及到中国本土上的。遇有兵事,先征调察哈尔、吐谢图、车臣三部的兵马去打,打不过,北海省的军事单位再。

  要还打不过,才退守长城。这样,正北方向的多层防御体系就构建出来。

  最外围的防御,由三归城负责。中间一层地防御,由北海省负责。最内线,是长城九镇。

  以此类推,八个方向的都按照大行省地概念,通过外、中、内三环的军事机制,来构筑势力范围。

  目的是使得古代典籍中的神州大地,永不再遭受异族的战火洗礼。这跟蚂蚁王国或者蜜蜂王国很类似:兵蚁(三归城)负责抵御外敌。

  工蚁(北海省)负责供养兵蚁和蚁后。神州,就相当于蚁后,负责发布‘激素指令’统治整个帝国。

  工蜂(三归城)负责干活和抵御外敌。雄蜂(北海省)负责辅助蜂王统治帝国。

  蜂王负责休养和发布‘激素指令’统治帝国。上诉两种的‘激素指令’,就等同于从信仰与文化上,让子民与国家之间,产生互敬互爱的深厚感情。

  是的,按照‘新国新政’的法理解释,北海省架构内的所有居民都是大明地子民,包括‘三归城’在内。

  书说简短,江南诸党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魏论’的闪光之处,于是,他们迅速将各方的政治观点进行了汇总和归纳,然后通力合作了一篇策论,对‘魏论’做了尽善尽美地补充。

  这段时间,又将‘杨制’‘熊策’代入,整个中国的‘多层防御体系’正式定型。

  西北方向,外围,归安城,昌国公,大明广盛侯,高杰;归宁城,贤义王,土尔扈特赛音汗,青;归宜城,安顺王,和硕特默尔根汗.鄂齐尔图车臣。

  归宣城,遂意王,杜尔伯特恩和汗,**台什。中线,新增行省:甘肃、宁夏、新疆。

  新建州府:高昌城(高杰兼任高昌总兵)、天山紫云堡、善四合堡、盐泉新源城、玉门关、碎叶城、喀什州、伊犁州。

  东北比较复杂,藩篱、宗教全裹一块了。外围,归云城,济北王,多罗特兴隆汗,奥巴。

  归真城,清河王,乌齐叶特博托汗,格根。辽阳城,诚顺王,南清天敬汗,福临。

  凤翔道,恭顺国公,朝鲜凤坪君,李觉。通辽城,忠顺王,科尔沁霍林汗,莽古思.天宝池,善友教天宝道观观主,北山都司,赵万林;善友教总目教尊,岳兆祥;教尊,李国梁。

  北山女真,怀顺国侯满都汗;海西女真,智顺国侯卢达汗。中线,奉天府,下辖两个行省:辽宁(变辽东为辽宁)、黑龙江。

  新城:库页岛(东海县七品县令哈果木)、三江口、崇宁、东海州、北山、双城、沈阳、长春、滨城。

  辽阳、建州、满城。其中,满城、建州、辽阳三城,为满人自治。正东:外围,朝鲜、日本、琉球,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