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十一章:状元策论||制、卢法、熊策,相继摆到了小朱面前,但因为杨嗣都还没到京,所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卢象升虽说已经来了,可毕竟是搬家,东西再少,房子总要找吧。找到房子,还得装修装修吧。
于是,我们的崇祯皇帝小朱阁下,抽空干了另外一件事儿:“皇上,适龄伴读人选,已经详备在此,请吾皇过目!”
“呣,都是些什么人啊?”一边习惯性的问着,小朱一边以少有的沉稳,认真翻看起来,这份名单上面,是一些年龄在10岁到18岁之~中的话,将担负起一个光荣而崇高的使命,太子伴读。
这个创意是他忽然间想出来的,太子慈烺今年虚岁13,学习国学已经有的时间了,小家伙在中国历史上顺位第四的伪君子钱谦益的悉心栽培下,形容举止,永远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小朱看在眼里,是忧在心头。
因为这涉及到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历朝历代的皇储,也就是太子,几乎皆无尺寸之功,一旦山陵崩,则何以号令天下?
’身为储君的太子慈烺,如果只知道仁义礼智信,那还当个屁皇帝?直接换人算了。
小朱上位时,其实就面临这个难题,只不过当时的历史条件非常凑巧,魏忠贤的名声太差,党羽又太滥,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继任者能够下定决心的话,一定会扳倒所谓的阉党。
而在清洗阉党同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便可以非常从容的竖立权威。
提拔亲信,培养后进,巩固势力。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小朱和他地前任做的都非常不错。
如今掌了十多年的皇权,帝王心术多少还是培养了一些,所以小朱他既然已经认可慈烺的太子之位,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好好的安排才是。
那么如何才能量身度造出个好坯子呢?很简单,选几个人品、家事都优良的同龄少年,以伴读的方式。
陪伴在慈炯身边,这个考量的原则,一共是四个:首先,绝对不能让慈烺受钱谦益的影响太深,老钱这小子私心太重,万一带坏了自己地宝贝儿子,那可如何是好?
找几个不同质素的小伙伴,多少可以抵消掉老钱的影响。其次,人的成长是分好多个阶段的,打基础阶段。
慈烺刚刚渡过,在这期间。老钱的才学是值得推崇的。但随着慈烺步入了青春叛逆期,身边的人,如果属于单一的同一类人群,就太可怕了。
道理很简单,青春期,同时也是人生观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人生地准备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二字,就是这个时候彻底定地型。
第三。就是刚才说的课题,伴读,伴读,这就是第三梯队啊!将来等这些小娃都长起来了。
同国家接班人有发小的情谊,又都各有所长,刚好就是一整套成熟的权力班组。
太子继位之后。不仅有父皇留下的不动产,还有花费十几、二十年时间为他培养的人才储备,足够他顺利掌控国家的。
第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小朱算是看明白了,党派是一个不可能消失的政治产物,既然不能彻底消除党派影响,那就索性将水搅得浑一些。
太子身边的这些伴读,在将来地十年之内,必将成为太子一系,这样不论是东林,还是复社,不论是畿社,还是地方小党,都很难同储君之党进行抗争。
而在多党竞争的模式下,身为皇帝,又可以始终扮演一个最后仲裁人的角色。
这也是巩固地位的厚黑手段。选来选去,小朱替自己地长子慈烺,挑选了这么几位小哥儿:1.夏完淳,10,松江人,由马世奇推荐。
生而早慧,七岁即可赋诗,并且还喜欢议论边关大事,这简直是个多面的神童啊!
选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其父是畿社大佬夏允彝,儿子被选为太子党了,老子的‘几党’自然也就可以对抗东林、复社喽。
2.毛奇龄,18,秀才,萧山人,由温体仁推荐。小伙子挺不错地国学功底,通晓音律,善写诗文,尤为难得的,是他对朱熹的宋儒很是排斥,这种叛逆性格,很得温体仁的欣赏。
有性格的人,永远喜欢跟有脾气的人交往。3.朱耷,15,宁王府贵子,现居南昌,推荐人是宗业襄理朱廷璋。
性子淳朴乐天,因为贵族爵位制度改革,他的身份直降为贵子,居然毫不在乎,自行参加了当地的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了童生一员。
还写的一手好字,行楷圆润,狂草奇伟,尤其是擅画花鸟,这点同皇帝非常投缘。
选他主要是考虑到这毕竟是皇权时代,将来没有皇族方面的助力,不是很合适。
4.李颙14,陕西周至人,西安府尹孙传庭举荐。孙传庭的评语是:‘循循有序、中正平实’。
从字面理解,应该是个比较老实,比较守规矩的那么一个孩子,这将来发展好了,就是一干苦活、累活的干吏啊!
5.王锡阐,13,苏州吴江人,由皇家科学院学监周胤推荐,自幼喜好天文,属于一个小小杂学家。
.顾祖禹,10,江苏无锡人,由钱谦益推荐。其父亲顾柔谦,精于史学,是此时比较有名的史家。
明代是公开倡导民间修史的一个另类王朝,所以民间的史家很多,能够被钱谦益看中,小朱也没什么可说的。
7.蒲松龄,11岁,山东川(博)人,名义上的推荐人,大明次辅周延儒;实质上,是小朱阁下自己想到的这个孩子。
在某一次,同周延儒商讨宗教改革的时候,忽然于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连忙命周延儒去打听打听。
是不是有个叫蒲松龄的山东人。周延儒开始还稀里糊涂,以为皇上又疯魔了呢!
等通过刘之纶(卢象升的接班人)筛了一遍山东之后,一共找到了十六个叫蒲松龄地,周延儒这才恍然大悟:名录之中,有一个1.这段时间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刘之纶属于西学后进,是最了解皇上秉性的地方首脑之一。
这才推这么一位少年学子出来。可是,刘之纶毕竟还没有正式接手山东,身份不高,这才由皇上出面,指定自己为推选人啊!
呵呵,就这样,阴差阳错之间,七个天才儿童,外加上下隆臣推荐,御笔签定的十二名少年。
光荣的成为了太子伴读。时人将他们统称为‘十九小子’。‘十九小子’供学北京国子监,除太子每两天才会去一次之外。
这些孩子的吃住,统统要在国子监中解决。毛奇龄因为年龄最大,被任命为从9的伴读,可以凭借腰牌,往来于国子监和紫禁城之间,但必须有锦衣卫或者宫中内操武监来陪伴,免得少年人闹出乱子。
看完了‘十九小子’的基本材料后,小朱长吁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
“啊。嚓!这十九名伴读少年,每月地伙食是怎么定的啊?”
“回皇上,每年享米粮一石。”
“啊?平均下来,一个月才十几斤?可别不够吃!”
“不会。不会,除了米粮之外,还有鲜肉六斤。时蔬三十斤,禽蛋50枚,笔墨纸砚凭用度支取,还可以每月浆洗四件衣服,:_了。”
“呣,衣服还是让他们自己浆洗吧,笔墨纸砚也改为定量定额。定期再由讲官考核,通不过的,除了吃的之外,各项均要酌减。”—
“遵旨!”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曹化淳接班人的杨春,躬身施礼。…抽空安排好儿子的成长之后,小朱从袖口里,掏出来一张小纸条,他开始盘算起内阁换届的事情了。
几大都督,各有优点,也各有缺陷。其中,尤其以杨嗣昌这样的,最叫领导头痛。
杨嗣昌的新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好方子,于国于民,于人于己,都照顾全了。
于国,新增省份,等于分权,分权之后,国家地统治将变得更加顺畅和稳固。
于民,党争误国,遍值学政之后,党争消弭,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了。
于人,新增省份,等于新增了职位的空缺,很多官员地仕途,将出现新的曙光和空间。
本来是副省长的,分省之后,升官当省长了,而且还是实职干部。朝中的京官,统共就那么几个,与其混进北京当凤尾,不如独守一方当鸡头。
天下官场都会感激杨嗣昌的。于己,国家行政新模式的确立,是杨嗣昌定的,这是多大的名气?
多大的荣光?多大的事业?但令人稍许遗憾地是,杨嗣昌这个人,为求名是不惜一切的,他这样的大臣对于当政者是具有压力的,就好像张居正对小万历,马萨林对小路易十四,俾斯麦对小威廉第二,吕不韦对小赢政,诸葛亮对小刘禅。
面对这样地大臣,国君心中明知道他不会对自己造成根本性威胁,但国君就是要反感这样的大臣,为什么?
因为名声,历史上的名声。恐怕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容忍在史书上,留下这样一句评语:“伟大地丞相,造就了伟大的时代。”听听,多么可怕的明天啊!
因此,面对杨嗣昌的‘咄咄逼人’,小朱正在艰难的解答一道考题:如何使用杨嗣昌?
尽管现在西、北两个方向的匪患不靖,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属于战后的重建阶段。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国家必须采取全面改革态势,在这个重要时期内,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政策,进行修订或者改写。
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新政策的制定。而新政策的实施与把控,离不开杨嗣昌。
关键是怎么用?放在六部九卿当中,或者吏部,或者礼部,杨嗣昌都足堪大任。
然后七年之后。他必定入阁。再七年之后,他必定会成为首辅或者次辅。
这样算下来,三七二十一,整整21年啊!这么多年都要生活在同一个人的阴影下,小朱自问,他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涵养,很可能会中途翻脸,对杨嗣昌下手。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地医疗水平还不是很高,万一这个20年间。驾崩了怎么办?
太子继位,小皇帝会如何对待杨大人?这点是最不可控的一项预测了,杨嗣昌不得善终的可能性,超过80%。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皇帝采取主动措施,来对不起杨嗣昌呢?原因很简单:杨嗣昌是个辅弼型人才,他就算被加九锡,也断不会生出谋反的念头。
对于一位兢兢业业的权臣来说,死亡只有两个原因:自然死亡,皇帝圣旨。
张居正、马萨林、俾斯麦、吕不韦、诸葛亮。这些古今中外的千古名相。
其下场都不是太好,很多人都是死后不久。即遭到反攻倒算之类的报复。
甚至像张居正,前脚刚走,后面就给掘坟鞭尸,就差抄家灭门了。所以,为了避免杨嗣昌这么一位被自己所尊重的文人,惨死在自己或儿子手中,小朱重新进行了推演和盘算,他决定让杨嗣昌直接入阁担当群辅。
七年之后,杨嗣昌有极大的可能,被提拔为首辅或者次辅。这么算来。
14年的时光,虽说也不算太短,但起码比21年强。,正式搞定。小朱撕碎了第一张小纸条。
本届内阁中。梁廷栋怕是留不下来了,因为最近朝堂之上,忽然多了一些声音。
主要内容就是:‘通衢路网的主理人,名义上是贺逢圣,而实际上,却是郑三俊。
’
“逢圣所兼,枢纽繁且纷杂,自有人力所未能尽逮也。而三俊出力良多,终事功于黯首。此阁辅相成,实乃国之幸也!而究其根本,诚吾皇具三代之至道矣哉!”白话来说,就是拍了一圈的马屁之后,把通衢路网的功劳,全推在郑三俊身上了。
没人能够明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江南诸党最终选择了郑三俊。也都猜的出来,贺逢圣、郑三俊,将成为下届内阁的辅。
小朱撕碎了第二张小纸条。洪承畴是一定要进来的,因为洪承畴这人确实有才干,并且这样的名利中人,老是压制在兵部尚书的位置,早晚是事儿。
最关键的是,让洪承畴老呆在兵部尚书地位置上,小朱还真是有点不放心。
正好,借着入阁需回避的原则,把洪承畴同军界彻底剥离,是个不错地安排。
李邦华也要进来,这个人完全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海瑞,或者包拯。并且小朱也希望借李邦华的手,整顿吏治。
如果让李邦华以九卿的名义去肃清吏治,没有内阁的支持,李邦华会倒的最快。
所以,为了保护李邦华,同时也是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李邦华必须入阁。
分管吏部。小朱立刻把第三张小纸条撕的粉粉碎,掸了掸身上的碎纸屑,站起来再跺跺脚,然后弯腰在地上划拉划拉,把纸屑聚拢之后,统统扔进了一个废纸篓里。
这个废纸篓是小朱的创意,木头做的圆桶,盖子是一个貔貅地大脑袋。
但似乎创意和现实,始终存在差距,以至于成品出来后,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痰盂。
小朱重新坐回座位上,很难过的抽出第四张小纸条,心疼的直抽冷气,上面写有两个名字:熊文灿和卢象升。
他们俩入朝为官,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其中熊文灿论反应、论幽默,同钱谦益、温体仁、周延儒是非常相近地。
前两届内阁中,都有一两个心思活泛,性格伶俐的阁臣,不断帮着皇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这样的政体,小朱已经很习惯和依赖了,但因为内阁已经有了五个人,所以大熊二人,只能是九卿了。
而第三届内阁,几乎都是刻板保守地家伙,可见他放弃熊文灿,得要下多大的决心?
但九卿的位置反倒更加完美!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熊文灿有类似钱、温、周等人的‘优点’,却没有类似的‘能力’,这就是小朱最终不敢让熊文灿入这届内阁地原因。
以大熊的品性来看。他如果这届入阁,下届绝无可能留下。这样一算,留在自己身边的时间,竟然只有7年,这未免太短了一些。
于是熊文灿的位置正式确定…户部尚书,先锻炼锻炼再说吧。卢象升呢?
要说起来,最棘手的就是卢象升。他不求名,他不求利。他的新法,只为国家与民族,在谋求福。
这样的干部。不论怎么保护,其结局,都很难美好。所以,安排在九卿的位置,反倒是对卢象升的最好保护。
其实卢象升的新法,并不算太新潮,历史上有名地奸臣贾似道,就曾经这么干过,只不过‘卢法’要远远比‘贾法’大公无私。
但效果是一致的:直接触及一些利益团体的最根本底限。如果现在就擢卢象升入阁,势必会引起天下哗然。
道理很简单。‘卢法’必须渐进推行,一旦卢象升入阁。其新法必将全力推广,这样的政治搏杀,是谁也不敢轻易下注的。
就是小朱自己,都不敢保证,将来会不会有一天,要干出‘丢车保帅’的勾当。
因此,提卢象升当刑部尚书,然后在内阁和皇权的大伞下,来逐步推进改革,还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毕竟这个时代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卢象升躲开焦点,更利于他方便行事。
再肯定一遍这个判断之后,小朱狠狠心。撕碎了第四张小纸条。这个时代的选拔制度,是朝堂廷推,皇帝签定。
也就是说。在早朝上,临朝地文武勋贵,当面报出候选人的名字,然后由皇帝‘抽签’选定。
从理论上说,抽签地时候,只能鬼神监督,群臣是没有资格在旁边盯着的。
所以决定权还是在皇帝自己的手中。从目前情况来看,杨嗣昌等人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廷推之中,那么内阁的最终名单,将可以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来进行确定。
至此,崇祯朝第三届内阁,也就提前出炉:首辅:贺逢圣,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理户部;次辅:郑三俊,文渊阁大学士,兼理兵部、工部;群辅:洪承畴、李邦华、杨嗣昌.皆东阁大学士。
其中,李邦华分管吏部,洪承畴分管刑部,杨嗣昌分管邮政、学政、银行、海关。
内阁(硬件)定下来之后,小朱又开始对各种新政(软件),进行了研究与筛选。
首先,任何一个新政策都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正式基于这一点,才相继出现了魏藻德的状元策论、杨制、卢法、熊策。
将海事银正式更名为海关税,这点应该不成问题。毕竟毛家军散伙了,郑家军解体了,而且还是这两位海上大仙主动申请的结果。
因此,借着将税种更名的契机,正式确立国家对海洋地权威,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这才就是熊策最闪光之处。其他像银行、邮政,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就如同汉代的太守制,到了隋唐就转变成郡县制一样,社会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政府部门地细化,也就称为了一种必然。
于是小朱提笔,在内阁票拟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熊策悉纳,擢芝龙海关署长,进诚意侯!另赐免镇海、福海两队商船,泊港之费。”按大明例律,皇帝批改时,用的是朱砂墨,因此,红红的字体,在内阁封票上,显得很是醒目。
温体仁最近在替国家盖房子,周延儒负责安置‘十九小子’呢,贺逢圣、郑三俊因为已经察觉一些迹象,最近总是很低调地请假不来。
所以,这段时间的票拟者,是梁廷栋。老梁现在是革命意志衰退,落在票拟上的文字,纯属于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写的挺多,但小朱一个字也没看明白。
但小朱原谅了梁廷栋,还先于温体仁和周延儒,赐‘质洁镇尺’赏‘鸿儒社’宣讲博士之名。
用以抚慰阿栋哀伤的心灵。人,来人!”
“皇上,臣在。”
“哦,正化啊,你一会儿把这个折子发给魏藻德。让他备档抄转吧。”
“遵旨!”方正化没动,听话听音儿,皇上说‘一会儿’了,那就是还有别的事情要交办。
“哦,对了!今天不是你当值吧?”
“回皇上,曹公修葺新居,杨春他们都跟礼贵妃那边请了假期,一起过去帮衬帮衬。”
“嗬嗬,也好,你在更好。替朕拟道内旨,宣卢象升明日午后,文华殿觐见!”
“遵旨!”
“…”不提方正化下去做事情,再说小朱,他又拿起了杨嗣昌的折子,因为之前经过了多个部门的呈递,单批语,就是厚厚一摞。
小朱左手捧着沉甸甸地折子,右手随便的翻了翻,就往桌上一放。拿出一张空白的封票,开始书写。
梁廷栋顾左右而言其他的票拟上。已经没皇上写字儿的地方了。
“拆湖广,分勘庆天、应天、及南直隶所辖行省,事关体大,钦定梁廷栋主理,嗣昌协理税、赋;承畴协理粮、卫;邦华协理人、员。不得有误。”安排的倒是不错,既给了梁廷栋最后的荣耀,又提前透露了内阁的人选,小朱还是满得意的,可惜他犯了一个小错误,短期之内。
他手边上的能臣,都被他轰跑了。此刻,初秋时节地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了小朱亢奋的脸上。
使得这位年轻君主,忽然显得很富有朝气。因为他准备批答最富有朝气的一个新政了,魏藻德的状元策论。
很多人也许会奇怪的。去年的科考是有所推迟,但在夏末就已经结束了,到了今年,好么,都快一年,怎幺小朱这家伙还在琢磨呢?
答案很简单,策论太复杂,牵连太广泛,并且因为杨制和熊策的出现,而处于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状态,现在才终于正式定稿。
重新看看‘魏论’吧。‘实际控制’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而且主要是针对欧洲定的一条国际公约,同国内没太大关系,因此主要是后面两条:边臣选拔、新国新政。
当初为了扭转公众视线,缓解因为国家忘记戴羲而造成的**,朝廷这边公开发出招贤令,提前公布了殿试地策论题目:面对国家新得到的土地,将如何构筑政治架构。
一时间,天下士林,立刻埋头经史之中,寻找自认为最佳地答案。最终反映在策论当中,成就了状元之名。
首先,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饱受外族侵扰的烦恼,最大的弊端,就是历代帝王,总是以长城作为中国政治版图的界限,这样做的好处是,界限清晰,防守便捷。
但这样做的弊端,却更为显著,那就是,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在勃然兴起之前,都以长城为界,韬光养晦。
然后等到实力养成,越长城南下,饮马黄河,酒醉苏杭。
“难道国家的防守,非要等到长城的烽火燃起时,才猛然惊醒吗?”这句话作为开篇立论段落的最后一句话,胆子很大啊!
长城利弊,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所探讨,但明代的太祖朱元璋先生,却做地很彻底。
九边设立,就是以长城为依。敢指出祖制中的不足,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紧接着,魏论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政治理念‘边臣选拔’。汉高祖有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豪迈千古,却已不适合今日景象了。
所以,臣建议国家,不单要在新省中设立兵站、城堡、雄关。还要选拔真正地大明士子,前去就任民生牧守。
这样的政治理念,可以说是一次飞跃。之前的历朝历代,对于这些地方地处理,主要是三种类型,以夷制夷、朝贡相安、驻军威慑。
这三个方法,大明都采用了。但现如今,魏藻德热情洋溢的展望了第四种方法:派驻职业官僚,从而搭建,可以体现国家权威的行政体系。
“只要文武边臣可以选拔正确,大明之国土,将一日而扩张八千里山河。”这句话,是魏论中的点睛之语。
由此可以看出,魏藻德还算个人才。但也同样具备这个时代文人的弱点,那就是只会喊口号,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个时候,真正的党派智慧方才显现,这些老油条们。人生上阅历丰富,政治上老谋深算,自然可以想到后续的,足可以保证‘边臣选拔’完美体现地具体措施。
那就是构建行之有效的政府运行机制,也就是多层防御体系的‘新国新政’。
首先,将国家按八个方位,划分防守思路。正北方位:设立六城三州一省:北海州的温泉关;望海堡和采莲堡(双堡合算一座城);河套州的广威关、河套镇;西澜州的咏归城;这三个州合为一省,名字就叫做北海行省。
比较恶搞的是,行省首府,设在了六娘娘城(刚好第六个)。而北海省是什么概念呢?
从偏头关开始向北到达北海南岸双堡;向西到达阿尔泰山和唐努乌拉三之间的山口平原。
咏归城就在这个位置;向东到达乔巴山和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同时,在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分别确立三归城:归化城,安乐王,全蒙古察哈尔巴图鲁汗,额哲。
归义城,西显王,左蒙古吐谢图昆都伦汗,却图。归恩城。顺宁王,右蒙古车臣孟和汗。
硕垒。另外设立布里亚特城,专以安置布里亚特族人。因为北海州、西澜州、河套州,是平面上的三个点。
围绕三个点,分别是三大蒙古部落,所以北海行省的政治要务,就是负责日常地行政、财政、军政的管理职能。
三归城,属于联邦性质,共同以中国为尊。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战火无论如何燃烧,起码在最初的阶段。
是不会涉及到中国本土上的。遇有兵事,先征调察哈尔、吐谢图、车臣三部的兵马去打,打不过,北海省的军事单位再。
要还打不过,才退守长城。这样,正北方向的多层防御体系就构建出来。
最外围的防御,由三归城负责。中间一层地防御,由北海省负责。最内线,是长城九镇。
以此类推,八个方向的都按照大行省地概念,通过外、中、内三环的军事机制,来构筑势力范围。
目的是使得古代典籍中的神州大地,永不再遭受异族的战火洗礼。这跟蚂蚁王国或者蜜蜂王国很类似:兵蚁(三归城)负责抵御外敌。
工蚁(北海省)负责供养兵蚁和蚁后。神州,就相当于蚁后,负责发布‘激素指令’统治整个帝国。
工蜂(三归城)负责干活和抵御外敌。雄蜂(北海省)负责辅助蜂王统治帝国。
蜂王负责休养和发布‘激素指令’统治帝国。上诉两种的‘激素指令’,就等同于从信仰与文化上,让子民与国家之间,产生互敬互爱的深厚感情。
是的,按照‘新国新政’的法理解释,北海省架构内的所有居民都是大明地子民,包括‘三归城’在内。
书说简短,江南诸党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魏论’的闪光之处,于是,他们迅速将各方的政治观点进行了汇总和归纳,然后通力合作了一篇策论,对‘魏论’做了尽善尽美地补充。
这段时间,又将‘杨制’‘熊策’代入,整个中国的‘多层防御体系’正式定型。
西北方向,外围,归安城,昌国公,大明广盛侯,高杰;归宁城,贤义王,土尔扈特赛音汗,青;归宜城,安顺王,和硕特默尔根汗.鄂齐尔图车臣。
归宣城,遂意王,杜尔伯特恩和汗,**台什。中线,新增行省:甘肃、宁夏、新疆。
新建州府:高昌城(高杰兼任高昌总兵)、天山紫云堡、善四合堡、盐泉新源城、玉门关、碎叶城、喀什州、伊犁州。
东北比较复杂,藩篱、宗教全裹一块了。外围,归云城,济北王,多罗特兴隆汗,奥巴。
归真城,清河王,乌齐叶特博托汗,格根。辽阳城,诚顺王,南清天敬汗,福临。
凤翔道,恭顺国公,朝鲜凤坪君,李觉。通辽城,忠顺王,科尔沁霍林汗,莽古思.天宝池,善友教天宝道观观主,北山都司,赵万林;善友教总目教尊,岳兆祥;教尊,李国梁。
北山女真,怀顺国侯满都汗;海西女真,智顺国侯卢达汗。中线,奉天府,下辖两个行省:辽宁(变辽东为辽宁)、黑龙江。
新城:库页岛(东海县七品县令哈果木)、三江口、崇宁、东海州、北山、双城、沈阳、长春、滨城。
辽阳、建州、满城。其中,满城、建州、辽阳三城,为满人自治。正东:外围,朝鲜、日本、琉球,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