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英军的指挥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么在处境困难的时候,果断放弃一定要算上一个。
趁着盟军还未完全封锁退往阿尔及利亚的道路,英国第10军和加拿大摩步师干脆放弃靠近海岸线的所有阵地,交替掩护,撤出了突尼斯城,退往安纳巴。
至20晚,盟军地中海战区总指挥部发表声明:突尼斯城宣布解放!
但突尼斯境内的战斗并没有结束,与另俩个登陆场相比,斯法克斯的海滩上则血腥了许多。继首日兖州军团成功登陆三阵地,击退守卫的印度旅之后,三号阵地便成了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
孙立人的登陆计划便是利用印度军人心焕散的机会,在三号阵地打开突破口,为此,他不惜派出他的战区所属部队中最精锐的兖州军,第12军第34师也不负重望,很快击溃缺乏斗志的阿三们。但英国人在此地囤积重兵,加拿大第5师和南非第2师都算得上百战强军,英国第6集团军更是被伦敦的大人物们寄予厚望,希望这个集团军可以接替在班加西投降的第8集团军,赢回英国陆军在非洲战场上的颜面。
印度旅的溃败,和三号阵地的失守,并没有如孙立人想像般导致英联邦军队全线被动。英军的长弓师和以黑人为主的南非师打了兖州军第34师措手不及,一波反击即夺回了3号阵地大部分的重要地段。第34师的登陆旅也被压制在海滩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还击。
为营救34师,兖州军穆星辰上将先后又投了数拔部队登上3号阵地前的海滩,3号阵地的多个地段在双方的殊死搏杀中,数易其主。一个抢滩登陆战,居然打了阵地战。
英军也少有的表现出旺盛的斗志,不惜战斗到最后一人,也坚决不放弃阵地。
最后,兖州军还是在呼叫海军蛮龙攻击机,利用制空优势切断英军对3号阵地的增援,才拼下了3号阵地。
但在另几个滩涂阵地上,南洋军与土耳其军负责抢滩的地段,盟军全部遭到了英军顽强的抵抗。虽然在盟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英军伤亡惨重,但直到20号晚,其他两处战场盟军部队已经开始登陆之时,在斯法克斯战区,战斗仍然胶着在海滩上。
但似乎穆星晨上将并没有表现焦急的神情,依然是每天向英军阵上倾泻弹药,然后与反击的英军在3号阵地附近纠缠不清。
登陆战役四天后,盟军在斯法克斯的登陆场仍然不足五平方公里。这仗打的……连盟军的大部分将领都觉得诡异极了。
“不对呀,咱们的这个战区的指挥官不是孙立人上将吗?怎么打着打着换成兖州军的穆星辰了?上边也没有撤换指挥官的命令呀?”
“对呀,孙将军人也好几天没见了?那三十万国/军呢?没见他们上战场呀?”
“你傻吧?没看到船队里的运输船都少了许多。不会是被总指挥调到别处去了吧?”
这样的议论在开战三天以后就充斥了整个斯法克斯战区所有的部队中。攻战东岛搭建指挥部时,许多人还看到孙立人的身影,怎么打上了,总指挥反而不见了?
直到21号早晨,消息传来,众人才悄然大悟。几个土耳其军官聚在一起,不住的嘀咕,“汉人实在是太狡猾了,连盟军里的自己人都被他们骗了!”
原来,在蒋云志的“大耳狐”行动计划中,真正的第三个登陆场并非是斯法克斯。在盖尔甘奈海的另一侧,集中了大量的英联邦精锐部队,斯法克斯绝对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但亚历山在将第6集团军部署在此,就是看重了斯法克斯重要的战略地位。既可以北上支援苏塞,又可以南下救援的黎波里,与艾森豪威尔留在古达米斯和圣堡的部队相互辉映,确保的黎波里的侧翼安全。
在地中海舰队决战惨败之后,亚历山大部署的突尼斯防守策略应该还算不错的,即照顾到了突尼斯的防守,为多国部队非洲方面军留下了后路,又在利比亚沿海堵住了盟军西进之路,补上了第8集团军投降之后,非洲多国部队留下的巨大空档。
只是蒋云志很是纳闷,为什么亚历山大在的黎波里的防守上都注重了侧翼的保护,可为什么在突尼斯的内陆都没有留下足够多的部队呢?导致凯鲁万成了盟军打破突尼斯海岸防线的突破点。
难道亚历山大不知道汉国的空降军比德国的伞兵部队还要强大许多吗?难道他以为近卫空降军是只要从飞的屁股处掉出来,连侧门都不会跳伞的英国憋脚伞兵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蒋总长一定认真的考虑,空降伦敦的计划。
而且,亚历山大也没有想到,蒋云志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强攻的黎波里,蒋元帅的野心比亚历山大上将的想像还要大很多。
所以,在斯法克斯与的黎波里中间的加贝斯湾,协约国地中海方面军只留下了两个师的防守部队。在亚历山大上将看来,这里就是一个死地,盟军绝不可以选择在英国两大集团军中间登陆。
如果说凯鲁万的漏洞是亚历山大低估了汉军的空降军作战能力,将大汉近卫伞兵与克里特岛上德国伞兵糟糕的表现划上等号,而留下低级失误的话,那么加贝斯的薄弱防守,就是英国陆军上将送给蒋大元帅最好的礼物。
佯攻斯法克斯,但不同于突尼斯湾战场前期假的不能再假的佯攻,在斯法克斯,必须表现足够的登陆决心,把英国第6集团军的注意留在盖尔甘奈海峡。然后另派一支部队偷袭加贝斯,截断第6集团军与的黎波里守军的联系,为盟军其他部队创造出分而歼之的机会。
当然,这个计划的实施,就相当于在北非战场上形成了一个三明治,被分割开来的英军是两个肉饼,而攻占加贝斯的盟军部队就是最里面的那层菜叶。
要么是菜叶被肉饼夹碎,要么就是肉饼被菜叶分开,离的很近,却直到被吃掉,也永远没有再相聚的机会。
第308章重刀无锋
时势造英雄,大英雄更需要舞台,孙立人在蒋云志处请战,即由三十万国/军**承担重任,做那片夹心菜叶。
夺取盖尔甘奈群岛的东岛,并成立斯法克斯战区指挥部,皆为掩人耳目,吸引多国部队注意力,为袭取加贝斯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孙立人指挥三个集团军来说,攻取只有两万余人驻守的加贝斯并不成问题,而如此大费周章,无非是要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一而取加贝斯,绝不能将加贝斯之战打成相持或是反击战。”
这是临行前,蒋云志对出孙立人最后的叮嘱,只是还有一句话蒋总指挥没有说出口,“攻加贝斯容易,但接下来的‘守’才是真正的考验。”
攻下加贝斯,被分割的英军必定会疯狂反击,以夺回战略要地,谋求两军围歼“夹心菜叶”,然后合力突围。
这样,“大耳狐”计划真正的行动压力将全部压在孙立人和他的三十万中华革命军身上,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他们能否将英军吸引住?能否坚持到盟军其他部队的合围完成,将最终决定非洲战场的战略走势。
盟军的海空优势决定了并不能在加贝斯投入太多的兵力。即要吸引多国部队来攻,让英军保有希望;又不能将其吓跑,丧失信心,而提前突围,打乱盟军的作战计划。
孙立人接的是一个不能败亦不能胜,还要打的热热闹闹的大戏。这场戏演砸了,英军就极有可能在并未合围完成的包围圈中钻了出去,给接下来决定成败的非洲大决战添加许多变数。
机会只有一次。
孙立人明白,中华革命军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败绩,甚至是耻辱。这个机会与其说是自己争取来的,不如说是总指挥给国/军的最后一次机会。抓不住,那么国/军将不会再有独担重任的机会。或许回到马达加斯加爬山沟钻树林,每天与黑人土著们互打冷枪,就是这些战士军人生涯最后的归宿。
“一定要抓住,能不能在战争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能不能为国/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些一举!”
20日凌晨4时,在贝斯湾中隐匿数日的孙立人指挥着中华革命军新编第22师、第27师乘坐公台号和元皓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以及二十四艘炎黄轮,在幼节号航母战斗群的火力支援下,突然出现在加贝斯湾正面,在近二十公里宽的海面上对英军滩防阵地发动了进攻。
斯法克斯的血腥海滩成功的吸引了英军的注意力。没有人会想到,盟军还会开辟第四块登陆场。
海面上的气垫登陆船几乎是数分钟之内便冲上了沙滩。换装汉械后,中华革命军的火力配置几乎与大汉十三军不相上下。班用自动火力和连排级的打击火力迅速在滩涂上与英军的防守火力形成对攻。
装备至排一级的无线通讯使得每一个进攻中队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呼叫到海、空火力支援。
幼节号航母上的孙立人心情不错,篮球运动员出身的他,从军以来胜仗没少打,可今天这一战,似乎最为舒爽。
以前认为,给士兵们配上枪就是部队。纪律好些自动火力多些,再加几门大炮,就是精锐了,当初的中/央军不就是这样?
可现在才知道,一支高素质的强军,不仅是要一个高水准的指挥员和性能优异的装备,还要在兵员选拔和战术训练上有独特之处,部队的通信联络、与友军合成作战方面的能力更是必不可缺。
当然部队的士气和士兵们的斗志也很重要。孙立人在战前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话,也深深刺激了这些参战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