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三卷明争暗斗]
第319节第三百零七章结盟
兰歆雅经过与太后商讨,答应了结盟,但最后一个要求,是让她心仪的‘阿晏’来当草原开放城邑的第一任城主,这样她就能常去看他,进一步交往。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勇敢、威猛、有本事的男人,而且静下来时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动起手来,对敌手的果断与胆量,让这草原美女一阵心动。
易太后、郭隗、荆燕三人都愣住了,苏秦只听储君说,他在微服私访中遇见了这匈奴人,所以不知她们之间的关系。
“晏的能力很出众,又有学问,如果能让他出任城主,管理两族之间的结盟,我相信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的!”兰歆雅咬着自己的观点,开始游说太后。
岂知易太后微微一笑道:“他的才能,哀家自然清楚,但是很遗憾,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中原五国攻秦,下一步局势如何,燕国要未雨绸缪,需要他出使诸侯国,另外燕国刚复国,还有更重要的事交给他,这些不方面跟你说,不过前期需要他的地方,在他空闲的时候,可以过去协助帮忙的。”
兰歆雅露出几分失望之色,仍坚持她的观点:“可是匈奴与燕国结盟的事也很重要,东胡内乱,草原上也一定不太平……”
易太后摇头道:“兰姑娘,结盟合约其中的一条,就是不干涉对方的内政,他有更重要的事,不方便告诉你,但肯定不能安置在通商城邑那,大材小用,比起匈奴与燕国的结盟,中原六国,群雄割据,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一项希望你能明白!”
兰歆雅无话可说了,只有侧首看了‘阿晏’一眼,眼眸中掩饰不住地失落和无奈,苦笑一下,这次如愿结盟,她完成了,按照盟约的约定,燕国会在近日出兵进入草原,伺机而动,配合兰族反击其它匈奴部落,但是这也表明,很快就要和他分开,从此各奔东西,难以再聚首。
“如果没有异议,请签订合约吧,早一步达成结盟,燕军就能早一天去解救你的族人!”
兰歆雅默默点头,乖乖在盟约上签字,谁让她匈奴有求燕国呢?族人不能再拖延了,晚一天,整个兰氏族落,就有可能遭受覆灭之灾,沦为须卜、呼衍的附庸和奴隶。
两个女子,各自代表一方,签了落款,就这样燕国与匈奴的结盟正式形成。
“这位荆燕将军,年轻有为,这几日会护送你们穿过燕山山脉,回到草原上,燕国大军,会在十日后出动,驻扎在边疆山脉一带,等你回到族内,把结盟的事向你父亲,兰族酋长首领禀告后,立即派人与我们的驻军联系,商谈对策,最好是诱敌出洞,燕军插入他们的后方,为兰族扫除威胁!”易太后对着兰歆雅解说道。
兰歆雅默然点首,在燕国也就两三日逗留,又要回返草原了,这一次旅程,让她毕生难忘,家族的事,算是解决了一大半,可是她的心事,却又如何解决呢?想到这些,兰歆雅有些茫然起来。
结盟的事谈完了,太后派侍卫护送兰歆雅出了王宫,回到国府驿馆,而辰凌则被太后找出一个商谈国事的借口留下来。
辰凌、易太后、郭隗、苏秦、荆燕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母后刚才把握的很到位!”
易太后摇头失笑道:“这兰歆雅,滴水不漏,硬是被她砍掉了五千马战马,挺聪明的女子,可是是匈奴人,燕国后宫还没有一个妃子呢!”
郭隗毕竟是老臣,如今位居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于九卿之首,对于储君纳妃,挑选王后之事,本就是他份内之责,听到太后一提,他也说道:“不错,齐国退兵之后,燕国暂时恢复主权,重新接管领土,但是外忧内患都没有清除,燕国的形势还处在危机之中,应该与其它诸侯国联姻,比如秦国,这次秦国元气大伤之后,必然会缩在潼关以西,为了拉拢诸侯国,秦国会选择与燕国、或楚国、齐国联姻,这是远交连横之策,听说秦武王有一王妹,生的闭月羞花,适合做我燕国之后。”
易太后微微点头道:“言之有理,国不可一日无君,王不可一日无后,现在燕国王宫冷冷清清,除了一些侍卫和宫女,就哀家一人坐镇偌大后宫,连个说话的伴也没有,王儿,该考虑联姻之事了,早日有后,就能稳定燕国大局,子嗣旺盛,安抚人心。”
辰凌汗颜无语,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如果真有这么多美女妃子在宫内,那自己一天啥也不用干了,就干她们就行了。
“母后,这个不急,燕国初立,很多大事未定,而且因身份问题,暂时还不宜完全暴露,选妃之事,只好等中原诸侯国开春之后制定了分秦河西,征伐小国之后,孩儿才能安心坐立宫殿之上,主持国政。”
易太后轻轻点首,问道:“齐军退出燕地,接下来王儿有何打算,如何振兴燕国?”
辰凌环顾这几位重臣道:“我已经考虑了大致轮廓,细节和步骤需要与大臣们相商,首先是取回燕山的宝藏,充入国库,作为我改革燕国的物资基础,有了财宝,一是重新建都,不再使用蓟城为国城;二是建立黄金台,以郭卿、苏卿这样的国家砥柱为标杆,发出求贤令,招纳天下名士入燕;三是建立学府,集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于一个学府内,传业解惑,在京都建立大学,各地建立小学和中学,以科教兴国。”
“四是发展国防力量,建立野战军、水师等,发展骑兵部队;五是废奴奴隶制,重新分封土地;六是发展工商业,建立军械、船舶制造局等等,很多谋划,都需要开展,这些事都要充裕的国库支撑!”
易太后、郭隗、苏秦等人闻言都是一愣,很多东西,他们根本没听说过,而且一些观点,让他们有些吃惊,储君的目光竟然如此宏远,推行变革的事物,让人摸不着头脑,老燕国要变法,能否行得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