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郑经再次改变了计划。
下了增援白魏的决心并完成了战前动员后,郑经带着郑忠和田书榜回到自己的屋子。
觉是睡不成了,郑经不停地在屋子里踱着步,田、郑二人不敢吭气,望着在地上不停地转着圈子的庄主。
“兵贵神速!既然决定救援,就要快!立即集合队伍,杀过去!杀贼子们一个措手不及!”在堂屋地上足足转了二十圈,郑经再次做出了决断。
田书榜和郑忠面面相觑。这也变的忒快了吧?
“******,快去!”郑经一跺脚,朝二人吼道。
半个时辰后,已经解散的庄丁队再次集合起来,田书榜打头,郑忠押后,四百人出了郑家庄,直扑白魏而去。
田书榜出身关外胡子,老家却是山东人。祖父那一辈闯关东从海上漂到营口登陆,最终在吉林东部安了家。由于满清建政后一直采取禁止关内汉人出关谋生的政策,而满人则不断入关,导致了关外,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地广人稀及土匪横行。从辽西往沈阳走,一路上多是以窝棚命名的村庄,魏家窝棚,厉家窝棚,其根由往往是某个山东老客闯关东的痕迹,村庄便由第一个安家的人的姓为名了。田书榜祖父没有在奉天安家,而是一路向东进入了更为荒凉的吉林安了家。开荒种地当了农民。到其父这一代,田家已是小有名气的地主,还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油坊,大豆榨油给田家带来了滚滚财源。田书榜二十岁时,村子被胡子洗劫,父亲被绑了票,倾家荡产凑了钱赎回人,回家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父亲的死和家道败落导致了他人生的转变,本性喜欢冒险不愿意按部就班过日子的他心一横便投了胡子,几年后成为了二掌柜,带着队伍血洗了绑架其父的胡子,结果是在关东道上坏了名声,几股大绺子扬言要他的脑袋,田书榜干脆跑回了关内,几经周折,田书榜流落至鲁南,凭着一身武艺和一手精湛的枪法当上了郑经庄丁队的总教头和副队长,还在郑家庄娶了老婆安了家。
讲这些就是告诉读者,田书榜与郑忠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经历很复杂,这个人是见过血,杀过人的。
田书榜带着2队打头,沿大路直奔白魏。前面已经讲过,2队的成员都是外来户,有些雇佣军的意思,这些流浪汉蒙郑家庄收留,充当了护庄乡兵,表现出比本庄人更悍勇的气质,他们或许是出于同为外来户的心理,更愿意接受田教头的指挥。这次出援白魏,田书榜自然将2队充当前锋。
田书榜没有骑马,尽管郑经为他配了战马。田书榜坚信响马既然敢打白魏的主意,就一定会在大道上设下伏兵以对付郑家庄方向的援兵。那样骑马的危险就太大了。
田书榜认定进犯白魏的贼人来自抱犊崮而不是什么蒙山寨。三年前抱犊崮在郑家庄吃了巨亏,依照土匪的性格,不找回场子是不可能的,难为他们忍了三年。攻击白魏是典型的声东击西计谋,贼子们已经知道了郑家庄兵强马壮,也吃了三庄联盟的亏,这次出山报仇,自然会妥加筹划,名为攻击白魏,实际图谋郑家庄,在田书榜看来就是最好的一策了。
这本是极简单的问题,偏偏郑经看不出来。救援白魏是应该的,田书榜甚至主动提醒郑经,要考虑此事的后果。但田书榜不赞成连夜赴援,因为太危险了。
他知道,自己训练的庄丁守庄有余,野战不足,何况是夜晚野战?
但郑经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所以田书榜率队沿大路走了七八里路,命令2队拐上了南边一条小道。他则等着押后的郑忠上来,讲了这样做的理由。建议大队弃大路走小路,打贼人一个冷不防。
这就是本地人的优势了,虽然丘陵纵横,山道崎岖,但大路熟悉,绝非外来的贼子们可比。
路程已跑了一半,寂静的夜晚已经可以听见白魏方向的枪声,郑忠有些着急,对田书榜走小路赴白魏的建议不以为然,同时对田书榜先斩后奏有些不满,因为2队已经上了小路了,“老田,救人如救火,咱们四百人顺大道一直冲过去,多少贼子能挡得住?何苦分兵?”
“四个队挤在一起,根本展不开兵力,贼子若是善战,有百十条洋枪摆在两边,我们就要吃大亏。我看还是大队走小道,留一个队沿大路稳稳地趟过去,如果遇敌,就地占据地形抵抗,可以万无一失。”
郑忠却不同意,“既然2队已经上了小路,那你就带他们走小路吧。我率三个队沿大路增援,这条可以通行大车的大路即使在晚上,有一个半时辰足以跑到郑家庄了,即使有贼人拦截,凭着三百条洋枪,足以应付。”说完,喝令停下来的队伍继续前进。
田书榜心知郑忠在与自己争功。郑经在军事上倚重自己超过了郑忠,早已引起这厮的不满了,这次出庄邀战贼人,郑忠肯定存了立头功的打算,因为郑忠是队长,而1、3、4队都是郑家庄的子弟,自己无法与他抗衡,心想让他吃点苦头也好,于是俩人就此分兵,郑忠带主力走大路,田书榜带了百余人走小路。
田书榜一路走在队伍前面,走的很快,不时催促喽喽们跟上。这条路他很熟悉,即使在夜里,哪块是沟,哪里是坡都一清二楚。他们是沿着一道沟走的,这道沟就是郑家庄与陈家崖分界的那条沟的延长线——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给大地留下的印痕。大致的方向是往东南,沟在他们的北面,田书榜的队伍在与郑忠分兵的岔路口拐上小路不远就越过深沟走到了另一面,现在的状况是郑家庄出来的乡兵分成了两支,隔着一道深沟向白魏前进。当然,郑忠的速度要比田书榜快,因为他的队伍走的是大路。
田书榜取小道增援出于一种防范心理,是建立在远来的响马不熟悉地形的前提下。他没有想到的是,龙谦与江云在这一带转了好几天,这条道龙谦和江云是亲自勘探过的。现在,鲁山的五连就埋伏在小道南侧的山坡上,借着明亮的下弦月,鲁山清楚地看到了乡兵拉的很长的队伍。
五连的任务是兜底。他要等援军全部通过那个与大路相连的岔路口后占领那个岔路,堵死援军返回郑家庄的必经之路,关上闸门,达成龙谦全歼郑家庄援兵的目的。
当初在蒙山研究制定攻取三庄的方案时,龙谦反复给连长们讲了预定战场的地形。龙谦判断援军应当是三百人,也就是郑家庄庄丁的三个队,他虽然没有见过郑经,但是从郑经的经历和年龄判断郑经会留下二百人守庄。而蒙山军投入战斗的是四个连,听起来不少,大人数却不足二百五十人,但如果在选定战场作战,地形会增加蒙山军的兵力,加上对自己一手训练的精兵的信赖,龙谦决心一战歼灭郑家庄主力。为顺利打开郑家庄奠定基础。
龙谦的计划是用叶延冰的一连担任正面阻击,阵地是精心选择的,龙谦亲自布置了叶延冰的阻击阵地,利用大道的一个大弯,将一连埋伏在大道西北的山坡上,这片山坡有树林可做掩护,许公持的神枪队的大部分人都配属给了一连,龙谦相信凭着叶延冰和许公持,足以将郑家庄的援兵拦阻于阵地前沿,而王明远的二连从白魏撤下来后,将沿着另一条路,即现在田书榜带乡兵增援白魏的小路,绕到被阻于大路上的乡兵大队的侧后发起攻击。王明远与鲁山构成对乡兵包围圈的南、西两面。龙谦手里还掌握着一个封国柱的四连,这个连队的位置在叶延冰西面二里,四连将悄悄放过乡兵大队,等一连的阻击打响,从北面的山坡上猛击过来,构成包围圈的北面。
龙谦计算了乡兵行进的方式和速度,根据那条大路的宽度,龙谦认为乡兵会排成两路纵队前进,三百人会拉出一个一里至一里半的纵队﹍﹍龙谦的计划就是采取拦头,断尾,腰斩中间的办法将乡兵包围歼灭于大道上。对于具体的战术,龙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那就是在排枪射击三至五轮后,立即发起白刃冲锋,用近战解决对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蒙山军的弹药已经很少了。
龙谦判断,当乡兵们遭受了排枪带来的重大伤亡并发现自己处于四面包围时,战斗意志会迅速瓦解,整个伏击战会在半个时辰内结束。由于乡兵主力的被歼和大量俘虏的出现。接下来准备用俘虏瓦解郑家庄守卫们的意志,达到不用攻城便拿下郑家庄的目的。
当然,龙谦最后强调,各连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符合战场形势的决定,绝不能死守命令不知变通。但就是这条叮嘱,让蒙山军出山第一战跟预定的作战计划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情况似乎已经失控了。先是对白魏镇的佯攻变成了真正的进攻,不仅二连没有按计划进入伏击阵地,连四连也被拖进了白魏。这样做时必须的,如果不能迅速解决白魏,将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十有八九,蒙山军将设法突围了。一但出现那种情况,这支经过充分训练整编已经脱胎换骨的响马队伍很可能将一蹶不振。所以,龙谦一听到二连和三连对白魏发起了真正的攻击,焦急万分,立即带四连跑步投入了战场。
好在没有出现最糟糕的虽然拿下了白魏,但压在龙谦心头的大石并未搬开,他最担心的是郑家庄的援兵闻知白魏失陷后缩回庄子,缺少重火力的蒙山军根本无力打开深沟高垒的郑家庄,实际情况是蒙山军的子弹已经很少了,这是龙谦不得不设计野外伏击的无奈。
龙谦对于王明远和冯仑擅自改变计划时不满的,但此刻不是责备批评的时候,而且好在白魏被打开了,弹药粮秣会得到补充。可是,进击郑家庄等三庄的关键是郑家庄,拿不下郑家庄,白魏也守不住,搞不好蒙山军还得回蒙山,耗光了弹药无法补充且又惊动了官府,该怎么应对?
所以,龙谦听到西面伏击阵地传来枪声,心头又抽紧了,他必须将不断变化的事态控制在最希望的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