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两宋风云) 第458章

《宋(两宋风云)》第458章

作者:与子偕行 字数:3146 书籍:宋(两宋风云)

  自灭夏之后,刘光世已经厌倦军旅,整日里不问军务,并上表请辞,得到了朝廷的恩准,以少保、荣国公除宫观闲差,得到朝廷大量赏赐,在宣武湖畔买下大量土地和几处大宅子,过上悠闲自得的闲散生活。

  在他退隐后,朝廷禁军高层做了一次都校级范围的调整,殿帅杨沂中升任枢密都参军使,而殿前司都指挥使由卸任的北侍军都指挥使王渊充任,北侍军都指挥使由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王彦升任,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岳飞升任副都指挥使,张俊升任副都指挥使知杂事。

  马步军和西侍军亦是做了调整,曲端回朝担任枢密副都参军使、成为封元口中的内帅,傅全罢北侍军副都指挥使升任西侍军都指挥使、韩世忠罢知杂事、升迁西侍军副都指挥使,吴玠升任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由徐徽言、解潜担任,秦良任南侍军都指挥使、陈淬担任副使,王宣任副都指挥使知杂事,李延仙接替吴玠成为西北边塞的帅臣。

  一系列方面都司的调整不过是应对下一场战争的第一步准备,由于杨沂中和曲端二人都是非常有威名的大将,尤其是曲端战功赫赫,所以枢参说话份量在军中不断加重,而且二人都对凤凰山书院研究院和兵部军器监的新式物件非常感兴趣,相比之下上官云要保守许多,封元这才不无戏谑地调侃。

  张云仁淡淡地道:“老四说的有理,我听说枢帅与内帅对军中新式器械颇为上心,一旦有能够应用的器械问世,无不是亲自过问,安排军用批量试用,倒是侍卫水军这些年来未曾有新式军械上船了,看看侍卫马步军不断更新的器械,不能不令人眼馋啊!”

  一句话道尽人心所思,封元久经磨练之人、郭无为精明乖巧之人,岂能听不出此话中的别样意味,张云仁在侍卫水军中已经自成体系,人称侍卫水军少壮派,他们和上官云、高繁林、邵青、张荣为代表的老一代侍卫水军都校级大将矛盾日益加深,在军中已经私下传的广为人知,没想到的是张云仁竟然公开说出来,尽管是在同门是兄弟之间,但足见侍卫水军之间矛盾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封元感到不能再任由张云仁发泄,于是他拿起瞭望镜含笑道:“这物件新奇无比,仲敏、存中、会聪你们说说其中的道理。”

  邝力斜看了郭无为一眼,笑道:“会聪善言,还是由他说说吧!”

  郭无为脸色微赫,白了邝力一眼,道:“瞭望镜本就是师兄创意,我与聂师兄不过是取了两端的玻璃器而已,让我说其中道理,这不是难为人吗?”

  邝力笑了笑,也就不再客气,侃侃道:“说来也很简单,不过是用一个凸透镜组成的,望筒前面的凸透镜厚而长、望筒后面的凸透镜薄而短。道理是前凸透镜把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在它的后面汇聚成倒立的缩小了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而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镜的前焦点处,这样对着目镜望去,就好象拿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虚像。这样,很远之外的景物,在瞭望镜里看来就仿佛近在眼前一样了。不过,以质量来看,无论是工艺还是清晰度还都是差强人意,勉勉强强可以用上一用。”

  聂诺亦是颔首正色道:“不错,说出来实在是惭愧,凸透镜制作工艺要求相当高,制作过程对设备、工匠要求都很高,而且在时间上容不得半点失误,就如同铸造一把旷古名剑一样,半点瑕疵就全都费了,整整一年才制出数百个勉强可用的凸透镜。”

  “倒还不如制作玻璃容易,又能狠狠赚上一笔。”郭无为的脸上抹过一丝坏笑。

  邝力、聂诺二人听的轻轻发笑,张云仁和封元虽然对郭无为所说玻璃早就见识过,二人却对邝力、聂诺发笑不明就里。

  邝力笑道:“二位师兄想是还不明白,是想这些利润极大的货物,岂能逃得出杭州王家……”

  待到邝力说完,张云仁和封元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透明玻璃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凤凰山书院研制出来,并不是那种通常半透明的琉璃,而且这种玻璃经过加入金属氧化物,造出了各色透明玻璃。这项发明第一个就被老练的王行升和杭州施家看中,在竞争过程中施家毫无悬念地落败,王行升得到了专利生产权,当然出了一大笔专利费和凤凰山书院的提留之外,杭州王家还被附加了一项条款,那就是瞭望镜的研制费用。

  邝力等人就毫不客气地用王行升的钱来研制,虽说王行升利用玻璃行当大大地发了一笔横财,但邝力等人拼命地花钱法令他心疼地跟刀割地一样,有多次私下地委婉打听瞭望镜的进展,想看看还有多久能完成,都被郭无为巧言令色搪塞过去。

  张云仁笑道:“你们好不地道,能省下来一点就一点,何必和恩师族兄过不去。”

  邝力却道:“师兄有所不知,研制这些物件本来就花销极大,束手束脚只能拖延时间。”

  郭无为不怀好意地笑道:“师兄——恩师既然给了杭州、温州王家这么大的利益,想必不会介意他们分出一点为恩师的事业做一点助力吧!”

  张云仁心中一动,豁然开朗明了,原来当年王泽竟然会有为日后打算的谋划,怪不得很多重要专利都是附带一项研制费用承担的条件,想想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培养几个能够支撑凤凰山研究院项目研究投资的大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聂师弟,王十八对你的硝化甘油投入也有十几万贯了,不知进度怎样了?”封元饶有兴致地看着聂诺,含笑问了一句他所关心的事情。

  张云仁心下亦是呯然而动,他那企盼的目光旋即投向了聂诺。

  第四章

  “朝廷今岁至今已经发行皇宋宝钞一千五百万贯,但国库内存放金银已经即将无法承担宝钞,再大量印制,恐怕市面上的钞值要大幅度贬值,万一引起民间恐慌、商贾再拒绝使用交易,最严重的是宝钞将变的一文不值,朝廷的信誉将会收到损害,这还仅仅是在行在一偶之地,一旦推行数路乃至天下,其前景真不敢想象……”在行在支卖司并不起眼的衙门内,欧阳伦情绪激动地侃侃而谈,表情时而痛心疾首、时而高声激扬,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无外乎对发行宝钞的谨慎甚至持有怀疑态度。

  王直一直是挂着笑脸,静静地听欧阳伦激扬的‘演讲’,并没有出言打断他。

  “怎么——难道你对宝钞可能出现的危机不感兴趣?”欧阳伦说了大半天,见王直并没有任何反应,脸上一直挂着招牌式的微笑,自己巴巴地跑来累了半天,竟然是这种情形,他的口气遽然变的不太高兴。

  王直心中何尝不是担忧宝钞出现大面积贬值,整个市场已经出现王泽所说的‘经济危机’苗头,索性他仅仅负责对外通商管理,日子还好过一点,但支卖司还是涉及到全国钱庄的管理,一旦出现宝钞贬值,而且肯定会引来四川交子的连锁反应,进而引起了钱贱银贵的局面,那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当然,他明白欧阳伦比他还要焦急,由于朝廷一直没有调整官衙职事,很多寺、监并入六部统属,一些紧要的寺、监规格不断升高,太府寺原本也是管理财政的衙门,但现在它的职事已经转向发行、管理宝钞,监督户部财赋度支上面来了,一旦出现宝钞贬值,欧阳伦将是第一个倒霉的官员,冲着这点他能不急嘛!

  “这是怎么说的,我怎么就不关心了?也是难怪了——几年来朝廷民生、经济发展太快,恩师几年来不是一直担心国家工商发展太快,引起经济危机嘛!怕什么就来什么。不过,既然已经有苗头了,抱怨也没有用,应该想办法解决事情才是。”话是这样说,但王直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毕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欧阳伦盯着王直,道:“解决——如何解决?师兄——这可不是海事这么简单。”

  “老七若还在户部,没有外放的话,他此时定然也会心急火燎,”王直嘴角上挂着讽刺意味地笑,当他说完句看是题外的话后,才道:“还是亦非易事,江右身为太府少卿——难到真就没有看没出两年来海外贸易已经有停滞不前的迹象?”

  “噢——”欧阳伦稍稍愕然,他没想到王直竟然会这么说,但细细想来却有些道理,他身为太府少卿对于财赋收支自然明了于心,去几岁海外贸易的确是没有任何增长,今年反倒比去岁还略略低迷。但他对于理财并非强项,做这个少卿不过是主管宝钞发行与海事贸易的监督,说到底他还是擅长于治理地方,周旋于蛮夷小国之间翻云覆雨,相对于王直、殷修平而言,国计民生的事他几乎还是个生手,不禁暗自委屈自己怎么这么倒霉,才刚刚如愿以偿地回到朝廷几天,就碰上这样的大麻烦,还不如在海外军州惬意自在。

  “海外贸易日趋停顿,对于国内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宝钞在民间的信誉,把国家的经济控制住,宝钞的稳定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国库中金银的储备。说白了就是外事停滞不前,那些奸商毫无限度地生产、买卖,导致了市面上供大于求,但一些生民必须的生活用品,却又供应不足,造成今时这种尴尬局面,想想真要杀杀那些人的贪婪之气”。欧阳伦再是新手,他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资料和手段见识,对于宝钞和经济低迷的认识有一定程度上的见解,当下冷冷地道:“那些地方上一些奸商却在囤积货物,其实有限度的囤积也是好事,毕竟有些物事在市场上已经饱和,但他们竟然囤积事关生民日常用度的物事,造成市面上宝钞发行不断增加,日常用品却不断地减少,以至于拿着宝钞竟然不比铜钱好用,损坏了朝廷的威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