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两宋风云) 第465章

《宋(两宋风云)》第465章

作者:与子偕行 字数:3181 书籍:宋(两宋风云)

  当宝钞司正式成立后,把宝钞发行等事务从户部转出,他秦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举宝钞司,王直的支卖司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他掌管。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王泽的五位弟子,殷修平罢知台州、提举市舶司差遣,回朝迁朝散郎、除同提举宝钞司,秦闵行以承事郎入仕、除宝钞司丞,吴谦赐同学究出身、授文林郎,宝钞司议郎,王直、徐中与欧阳伦三人各自在支卖司、司农寺、太府寺中听候秦桧差遣。既然朝廷开始针对逐渐失去秩序的市场开刀,六名王门子弟越发显的引人瞩目,自然不可避免地引起各种各样的杜撰,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暗中防备,毕竟这一次王门子弟云集,不可能不刺激某些想从一场混乱中牟取暴利人的神经,当他们听到一个个王门子弟的名字后,都不能不对朝廷的决心有所了解,谁人不知王门子弟对于经济民生的精通,尤其这几人简直是那些躲在暗中要把手伸向宝钞的克星。

  秦桧在刚刚上任之后,立即以大宋朝廷少有的办事效率和自己的果断,把整整一个宝钞司衙门在一个月内建立起来,人员全部到位,共有十五名大小职事官、六十二名胥吏、公人,还没有等旁人来的及赞叹他行事果断之际,秦桧第一个步骤就是由宝钞司已经对外公布朝廷金银和宝钞之间发行的比例,这一招直接刹住了民间向钱庄兑阅金银收藏的势头,使很多人明白宝钞依然拥有坚强的金银后盾,使他们对抛去宝钞开始犹豫不决。

  当朝野上下的眼球都被秦桧、欧阳澈与六名王门子弟所吸引的时候,一次小范围毫不起眼的职事任免以极端低调和极快的速度下完成,

  陈东授龙图阁侍制、权知开封府,李长秋罢枢密院都承旨、假兵部侍郎衔除沿河四路宣抚司干办公事兼北面诏谕公事,由于唐格老病上书致仕,朝廷已经遣辛炳除宣抚司宣抚副使,实际上把沿河四路宣抚司一分为二,由辛炳和李长秋共管,而他李长秋又是北面诏谕公事,权力隐隐在宣抚司宣抚副使之上。王崇仙升任枢密院都承旨。傅全罢西侍军都指挥使回朝,封节度使、少保、国公居家闲赋,韩世忠正任都指挥使,秦良亦是因病罢南侍军都指挥使,以国公、节度使致仕,解潜罢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迁南侍军都指挥使,张俊罢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除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王宣罢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除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庞世才迁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刘惟辅迁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刘延亮迁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

  在很多人眼中极为平常的文武官员调动,却蕴涵着很多耐人寻味的臆想。

  第十一章

  正当秦桧干的风风火火之际,王泽和李纲两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不仅给予秦桧毫无保留的支持,而且有时候亲自出面断事,明里暗里给予秦桧开通方便之门。

  王泽在东南威望甚高,加上凤凰山书院的影响,对东南各军州的工商大贾有着绝对能够左右其发展的影响,他亲自召回王行升、王十八等江浙大贾来行在,对他们晓以利害、许以重诺,要求他们对朝廷的政策采取支持的立场,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能够让人全力相助必然要给与相应的回报方式,私下里还是有些见不得光的交易。

  在王行升、王十八及扬州吴家、杭州施家等东南工商大鳄的联合行动之下,朝廷最重要的经济区没有出现恶意抵制宝钞的行为,而且他们开始坚定地服从朝廷意向,减少甚至停止对某些奢侈品的生产、销售,转而投入大量的钱财扶持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当然这一切仅仅针对于国内而言,如豪华的黄金宝石座钟,高档的玻璃制品,还有其它一系列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对金国、南海、西方乃至草原各部落销售,一直得到朝廷鼎立支持,甚至不惜派出军队开通、保护能够获取商业利益的通道。

  在朝野上下共同努力下,国内奢侈品开始降温、增加民间财富的呼声日益升高的同时,工商大鳄们的工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商行并没有因为国内限制而萧条,他们反而可以把国内货单压缩到最少程度,全力为四方各国权贵开足马力地交付那些价格高昂的货物,不仅大大缩短了订单规定时间,而且在外面的商业信誉增分不少。

  既然左右都能挣钱,而且能保持宝钞的币值,那些财力雄厚、拥有巨额固定产业的大贾起初是在王泽的要求下支持,多少有些硬性交换利益的味道,但当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利益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损害,反而又获取了意外的利润的时候,当然愿意支持朝廷的决断。货物还是照常制作,钱一分不少挣,先把国内市场空下来,大家分而占据四偶,也不伤之间的和气,将来朝廷政策稳定下来,国内还是有一片大好的钱景,何必现在和朝廷对着干又彼此间争个你死我活。商人有商人的精明,他们自度自己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至少现在还不能较量,双赢岂不是更好!何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得罪了朝廷,引来日后无尽的麻烦。

  没有过多久,一支由南海归来的货船队由福州港补充粮水之后,又紧急定制了几千个木质长箱子,对外高调宣称是盛装在金沙、银沙所用,引起人们的竞相传闻。当船队慢吞吞地到达行在外港口后,殿前司禁军派出马步军联合侍卫水军布设警戒,在很多贪婪的目光下,足足从六十多艘大海船上运下八千个大箱子,另外还有大批药材、细粮和铜铁,八千个大箱子在上万禁军的护卫下,又南京地方的乡军和役夫直接运入城中进了太仓,铜铁和其它的物品停留在港口几天后才运进城中。

  没有两天的功夫,整个行在都知道了南海各军州运回一批金块、银块和金沙、宝石,仅金锭子就有两万多块,银子更是多的不计其数,铜就不用说了,而且从支卖司传出,一批从扶桑运银子的船队也要回国。稍会算计的的人都惊愕于这批金银的巨大,几乎是往年的数倍甚至十余倍之多,这么一来国库将更加充实,皇宋宝钞的购买力将更加坚强,换句话说他们手里的宝钞将会升值,原来一千文的大钞其购买力将会达到一千文之上。

  这场具有喜剧色彩的变故,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哗然,几人忧愁几人欢喜,有人怀疑其中有门道,但谁也不然公然提出来,毕竟太仓里的金库、银库岂是人们可以公然索检的,但这批货物的进库,使宝钞的币值稳定了不少,甚至出现有人携带金银存入银铺中换取宝钞,想实实在在的捞上一笔。

  就在朝野上下对遽然上升经济话题津津乐道之际,忽然传来御史风闻弹劾南海诸国宣慰司和南海各军州,引起行在民众极大的关注。各种传言满天飞,各大报纸也在推波助澜,甚至盖过了对宝钞的关心程度,士林似乎相信其中一则传言,那就是御史里行胡铨胡邦衡,上书弹劾南海宣慰司并南海各军州官员为微末小利,大肆奴役南海蛮族小民开发矿山,致使死者狼藉、各国民间群义纷纷,有违朝廷法度,亵渎圣人之道。

  传言官家已经把弹劾留中不发,胡铨又连续两次上书后,朝廷才降旨责成都事堂责问此事。王泽和李纲自然是不痛不痒地发檄文斥责蔡绛几句,对海外各军州守臣几乎没有任何谴责,甚至连嘴皮子也懒得动,其实大家也明白,万里海疆如何处置守臣,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大家落个清净无事,反正一船又一船黄澄澄的金子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凤凰山日报和江宁新闻、汴京时政各大报纸证实之后,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非议之外,民间对朝廷太仓银库充满了信心,从而使宝钞的币值得到了稳定,就是原本想牟利的人,也不得不犹豫再三。

  “哈哈……德涵好谋划、好谋划,几千个大箱子,蔡文锦忍一忍,就把宝钞稳定下来!”秦桧抚掌大笑,不知是由于太兴奋还是为了别的开心事,整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胡须直发抖。

  原来,从海船船队在福州靠岸之时起,王泽就开始谋划整件事情的始末,从定做大木箱子,把铜放进去上面附上金子或是金沙,船队全部在行在港口卸货,当着很多人的眼睛,由上万禁军护送的浩大阵势,造成了朝廷从南海得到巨额财赋的假象。光有这种假象很难令人相信海外军州能有这个能力,今岁运回国的金银是去岁的十倍之上,这也有点太离谱了,所以王泽再施连环策略,略施手段让御史台从南海宣抚司得知一些海外军州的内幕,总会有愣头青要撞南墙的,因为御史有风闻言事而不纠的制度。

  果然为人颇为正直,刚刚进入御史台担任御史里行的胡铨成了理想的人选,经过一些‘热心人’的鼓动,他气血沸腾、有感于海外守臣都是科举进士,怎么到了海外做事如此不堪,为了一些身外之物,竟然背弃孔孟之道,欺压当地部族、强行役使蛮人,这还是天子的臣工吗?还是读圣贤书的士大夫吗?他毅然上书弹劾以蔡绛为首的南海诸臣。

  这样一闹腾,直接有力地证实了太仓银库中的殷实,民间的信心遽然增加,秦桧办起事来竟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唯一遗憾的是,那些海外守臣们在士人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纷纷被斥责为海外夷官,甚至有人大骂他们在朝是君子、在外是禽兽。

  虽然稍有不顺,事情办的很顺利,毕竟蔡绛是自家兄弟,王泽高兴之余在文楼设宴,请李纲、秦桧二人吃酒。文细君自然好酒好菜尽上,最美貌、最有才艺的歌姬、舞姬和酒女前来侍候他们,秦桧当然乐在其中,就是李纲在美人佳酿的氛围中也有些飘飘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