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郎闻言一怔,有些不解的问道:“先生是来说媒的?”
“没错,为师此次前来就是想替佑光你说门好亲事,”杨先生说着顿了顿,才摸着胡子慢慢的说道:“我们州学里教明算的李先生,佑光你知道吧?”
这“佑光”乃是杨大郎正式的大名,而杨先生口中的李先生也是州学里的先生、杨大郎自是识得了,于是他连忙点头表示识得。
杨先生见杨大郎识得李先生,才慢悠悠的把今日登门拜访的来意说了出来:“这李先生膝下育有三子二女,这大女儿已嫁为人妇我们就不提了,而李先生的二女儿却依旧待字闺中、已过及笄之年却还未出嫁……”
杨先生说到这儿停了一小会儿,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茶、才慢慢的接着说道:“这李先生家的二娘子之所以过了及笄之年都还没许人,乃是因为李先生夫妇对这个么女十分疼爱,一心想要替她寻个老实可靠的如意郎君,才会挑来挑去一不小心挑过了头,让李二娘一直到十七岁了也还没觅到个如意郎君。”
这杨先生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杨大郎一眼,见杨大郎面色逐渐变得有些不自在,便知道他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于是笑着端起茶盏慢慢的喝了起来。
这杨先生故意捧着茶盏喝了一会儿茶、给杨大郎和刘氏留足了思虑的时间后,才不紧不慢的再开了口:“这李先生也是教授过佑光你的,深知佑光你的品性憨厚耿直,因此近来一得知佑光你因一心想要考取功名而耽误了亲事,便想到将你和他的么女凑成一对儿,于是便托了我前来问问你们的意思。”
话说到这儿,杨先生已把李先生的意思说得十分明了了———这李先生怕是早就在暗地里观察过杨大郎的品性为人了,认为他合适后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杨大郎。
当然,李先生之所以选择杨大郎为婿、肯定也是同他即将出仕为官有关系,否则若是杨大郎只是个名落孙山的穷学生,那他的品性就是再憨厚耿直李先生也决不会瞧上的。
不过这事儿来得有些突然,让杨大郎和刘氏事先都没个心理准备、只能面面相窥。而这杨大郎虽然性子迂腐刻板但却也不是笨人,仔细的考虑过杨先生的话后给了他一个保守的回答:“李先生的好意让佑光受宠若惊,但婚姻大事一向需由父母做主,眼下我父亲还未归家无法商量,所以佑光一时也不好给杨先生答复……”
杨大郎说着顿了顿,见刘氏脸上有着赞同的神色、才接着把话说完:“不如先生先给佑光几日时间,待佑光同双亲商量过后再亲自到州学寻先生您答复此事?”
杨先生今天前来只是替老友先把有意结亲一事透露给杨大郎知晓,不是要杨家听完后马上就给李家答复,毕竟婚姻大事、事关一生,任谁都得好好的思量一番才是。
于是杨先生十分爽快的应下了杨大郎的请求:“这点我倒是能理解,不过你们一家人思量归思量、切记不可将此事四下宣扬,免得这门亲事万一结不成让李先生一家人难堪,毕竟有些人不愿意娶同人议亲不成的小娘子。”
杨大郎闻言自是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道:“这点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一定不会将此事说给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知晓,先生您大可放心。”
李先生见杨大郎还算识趣脸上有着满意的笑容,随后再同杨大郎寒暄了几句,便有意无意的提了句:“佑光再过一段时日就要上东京领差事了吧?可有事先托人帮着打听下有没有好的差缺?”
杨大郎闻言脸上顿时有些黯淡,摇头答道:“学生的确是再过一段时日便要上东京领缺了,只是学生无缘识得什么能人、贵人,因此虽知想要领个好差缺得托人打点一、二才行,可却一直苦于无人可托。”
这杨大郎跟着一同赴考的学子们混了这么久,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对这为官之道多少也略知一、二了,因此他并未傻傻的问杨先生该如何打点,而是直接向他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恼与无奈。
而杨先生听了很快就出言附和了句:“这初上仕途的新人想要谋个好差事,没有人脉关系和依附托靠的势力可谓是难上加难,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也只能领到个没人愿意领的差事———”
杨先生说到最后故意将尾音拉得长长的,顿了好一会儿、再意味深长的看了杨大郎一眼,才意有所指的说道:“李先生虽然眼下已退出官场、改而在州学里专心教授学生,但他先前在官场里打滚了那么多年的人脉关系却都还在,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是靠着他的关系才都谋到了不错的差事,所以说这谋官还真是得靠人脉关系才行……”
这杨先生的话让杨大郎面色逐渐变得有些复杂,待他把杨先生话里的意思琢磨清楚后、更是以探究的目光看了杨先生一眼,见杨先生虽然微笑不语却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杨大郎便知道自己猜对了杨先生想要隐晦表达的意思,心思也因此而慢慢的转动起来。
而杨先生见杨大郎已领悟了自己此次前来的另一番用意,同刘氏再寒暄了几句后、很快就起身告辞,临走前一脸和蔼的拍着杨大郎的肩膀说道:“佑光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会把我刚刚那番话琢磨清楚,给我带来一个好消息。”
杨大郎恭恭敬敬的应了声“是”,随后将杨先生送出了门一路送到村口才转身折了回来,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见刘氏一脸焦急的站在门口等自己,显然心里很在意杨先生先前所提之事、想早一点同杨大郎商量。
于是杨大郎赶忙加快脚步迎了上去,边陪着刘氏身往屋里、走边问道:“阿母,您怎么出来了?”
刘氏边摆了摆手示意没事边问道:“杨先生走了?”
杨大郎答道:“嗯,走了。”
“他可有再同你说些别的什么?”
“没有,只让我好好的把这桩亲事考虑清楚,”杨大郎话说到一半顿了顿,但他只犹豫了片刻便接着说道:“先生还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杨大郎的话让刘氏的面色当下多了几分凝重,先前杨先生提起李先生家的情况、以及提及他在官场的人脉关系时,刘氏就觉察到杨先生话中有话、像是在同他们暗示些什么般,心思也就在那时便悄悄的转动起来……
这刘氏虽然不懂官场上的那些事,但她即使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不是?
所以刘氏把杨先生的话反复琢磨后、很快就琢磨出杨先生说这些话的用意,于是为了证实自己琢磨得对不对、刘氏才会满心焦急的守在门口等杨大郎。因此刘氏再一听杨先生最后对杨大郎说的话,当下就明白这杨先生的意思和她猜的是八九不离十了!
而刘氏思绪辗转间、她和杨大郎已进到了堂屋,鱼儿等人见杨先生走了也都好奇的聚到了堂屋,不过他们几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讨论、杨大柱也回来了,于是一家人正好都到齐了。于是杨大郎干脆就趁着这个机会把杨先生的用意、一五一十的同大家伙儿说了一遍。
待杨大郎把事情原原本本、以及杨先生明里暗里的意思都说了一遍后,鱼儿率先开口问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么说只要大哥能同那李家的二娘子成亲,李家就能帮大哥谋到一个好差事了?”
杨大郎点头说道:“没错,既然李先生主动请了杨先生前来我们家说媒,心里自是早有了提拔未来女婿的意思,否则也不会选我当女婿了。”
杨大郎言下之意是说,若是李家选了别的有背景和人脉关系的人当女婿,那李家在女婿谋官一事上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这样一来李家那让女婿对他们感恩、继而善待他们家闺女的手段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李先生选择杨大郎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且杨大郎若是得了李家的帮忙谋了个好职位、又成了李家的女婿,那将来在官场上自然也就要同李二娘的三个哥哥站在同一阵线了,这对李家来说也算是既拉拢了一个帮手、又替女儿找了个可靠的夫君,可谓是件双赢的好事!
杨大郎把李家的用心一分析,骨子里十分耿直守旧的杨大柱当场就说道:“这门亲事我们不能结,我们大郎堂堂男子汉出仕为官怎能依靠女人?!”
杨大柱的话让一家人的脸色顿时都变得有些难看,毕竟“靠女人、吃软饭”这样的话哪个男人都不爱听,因此当事人杨大郎的面色也比别人复杂了许多、可谓是瞬间万变!而鱼儿深知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中国其实都是一个讲究人脉关系和身世背景的社会,无论是谁、无论是在什么年代都是只要“上头有人”就万事好办。
现代人的无奈,其实古代的人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