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书)
陈叫山领着城南村乡亲,朝城西饶家营而去,尚未走至官道上,已有进南山采石的工器客兄弟,看见了陈叫山。(шщш.小说网首发)
卢家大院各客的兄弟,皆穿布衣房缝制的黑色衣裤,而从汉口迁来的航会兄弟,则多是西式衣裳。而如今与陈叫山同行的一群人,皆为短打,颜色各异……
工器客兄弟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一拨人急忙赶来,另一拨则赶回卢家大院去报信。
陈叫山向工器客的兄弟们说了情况,兄弟们自是感到事关重大,也不进南山了,一同随往。
一行人行至城西关王堡,邱大为、常海明、三旺、王铁汉各领人马,汇聚一起,加入同行大军。
五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奔赴饶家营,沿途有乡亲看见陈叫山,遂也加入,待行至饶家营,队伍足有七八百人了……
张骞墓在饶家营村西,一座高大的坟茔,耸立于田野之间,坟茔四周松柏苍翠欲滴,其境清幽。坟前有一对石虎,为典型汉代石刻的“汉八刀”风格,刀法极简,流线婉转,极为逼真地勾勒出石虎静卧之姿,远远看之,便感一股雄威之气,扑面而来!
张骞两番出使西域,不仅为大汉掣肘匈奴,联合盟国,做出积极贡献,将汉之文明,远播四海,同时亦将西域诸多物产,带回中原,为中原农耕文明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更有重要者,张骞潜心学习西域诸国的冶炼、驯养马匹等技术细节,将其报之汉武帝,使得汉军之军事作战能力,得以大力提高!
“明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发出威震千古的豪迈之言,后,派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几路出击,远征漠北,将匈奴人彻底打败、打垮、打服!
其后数百年,曾经狂傲不羁,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屡屡犯境,烧杀抢掠的匈奴人,不断远遁,渐而从草原上消失,直至彻底消亡……
大汉民族从此傲立千秋,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文明,在整个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上,灿烂无尽,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人们感念博望侯张骞,感念他在华夏民族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做出的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伟大贡献!
每年清明,张骞后裔子孙们,同各地民众一起,前来张骞墓祭奠,年年香火袅袅,人声纷纷,车马喧喧……
在民众心中,张骞,已然为神明:因于他的决绝不屈,坚毅果敢,两番出使,才换来人们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此际,张骞墓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团围,那一对石虎,被无数身影遮挡,远望不见,视线投过去,惟高高墓冢可见……
“陈先生来了,陈先生来了……”
“快,快快,让开道,让开道,给陈先生让道……”
人群纷纷闹闹,闪出一条道来,陈叫山大步前进,走入人圈。
人圈之中,石虎之侧,站立着十来个西迁学生、教师:他们穿着各式的衣裳,有西式衬衣、马甲、小开领西装,有立领开襟排扣学生装,也有传统长衫、对襟布衫。
几个青年学生肩上挎着棉布大挎包,手里捏着小小的拍刷、铁钩、小铲子,有几个女学生,手上还戴了白色手套……
另有几个学生,手里拿着铁锹、洋镐,怀里抱着大大的木箱子。他们几个兴许因为身体壮实一些,还被乡亲们推搡过、踢打过,有人的脊背上、肩膀上、袖子上,皆有黄土脚印子,头发也乱着,野草一般蓬蓬……
一位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先生,戴着眼镜,头发略显花白,两手背于身后,身子端端,从其眼镜片背后投射而出的睿智之光芒看,使人一下便能感受到一种满腹经纶的学者气息……
“陈先生,他们是盗墓贼……”
“陈先生,他们掘挖先人坟墓,人神共愤,罪不可赦!”
“这是先人的一道灵脉,被他们破土这一弄,风水坏尽,要遭天谴呀!”
“让他们在先人坟前磕头谢罪,祷告神灵……”
“把盗墓贼赶出乐州……”
乡亲们群情激愤,叫叫嚷嚷……
“我们不是盗墓,我们是在考古……”
“我们只是想获取一些历史资料,增加文史考据,墓中的任何东西,我们是不会破坏,更不会拿走的……”
青年学生们也七嘴八舌地辩解着……
陈叫山已然明白了些许情况,便将手臂举起,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
那位穿长衫、戴眼镜的老先生,几番张了张嘴巴,似有话要说,但终于没有说出。
陈叫山走到老先生身旁,拱手以礼,“这位老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老先生点了点头……
“乡亲们,你们且都散了吧!”陈叫山向人群一转拱手,“请大家相信我陈叫山,我一定给乡亲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为,海明老哥,你们带兄弟们也先散开吧,让乡亲们慢慢走,不要踩踏麦子,注意保护老人孩子,不要拥挤……若还有朝这边赶来的乡亲们,逢着了,就给他们知会一声,劝他们不要过来了……如果有谁趁乱闹事,先抓起来再说!”
交代完毕,陈叫山将手一伸,“老先生,请”
两人来到了坟冢西侧的柏树林中,寻一块大石,陈叫山用袖子“噗噗”几下,掸净大石上的灰土,“老先生,请坐!”
陈叫山这般恭敬谦卑,令老先生大感意外……
老先生姓黎,乃是乃是北平大学的国学教授。起先,见陈叫山领着七八百之众,浩浩荡荡赶来之时,黎先生一度认为:这个所谓的陈先生,是那种飞扬跋扈,打杀不休,倚强凌弱的豪强凶徒!
显然,这些判断,全是错的!
两人简单几句交谈,黎先生便站了起来,“陈先生,惭愧,惭愧,此事因我考虑不周,惹下这么大乱子,叨扰陈先生,黎某深感不安,愧悔不已啊……”
“黎先生不必如此……考证历史,佐证文明,以史明鉴,昭感后人,确是一大好的事情……”陈叫山说,“不过,普通民众并不懂得此中之利,自然难于理解……事情既然已经到这,我希望能寻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既能顺利考古,又顾及民心民意……”
...
*^_^*R%t^Y&U*I
(四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