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罗明成一面训练林风华所部的海上战术一面焦急地等待北方援兵的到来。
十二月五日,天空睛朗,风急浪涌,罗明成正在训练船上炮手水上发炮的准确度,一名在船只顶楼担任瞭望任务的士兵听突然喊道:“北边来了好多船!悬着黑旗!我们的船!我们的援军来了!”
罗明成一听,赶紧爬上顶楼,抢过那名负责瞭望的士兵的望远镜,看了一下,果然如他所说,远处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不少船只的桅杆,其中有艘大船上悬着黑旗,但其余的却全是小船,小船上只有风帆,没有旗子。
见此情形,罗明成道:“怎么这么多小船!”
旁边那名士兵道:“也许是泉州那边没有大船可派了,所以全派了些小船。”
罗明成点点头,道:“有可能。”然后回头对船长喊道:“调整风帆,靠过去看看!”
两个船队相遇了,果然是自己的船,是从台湾来的,主要由浙江的“灾民”组成,但领头的不是浙江人,而是一个叫做武植的家伙。
听说船队的首领名叫武植,罗明成感觉那家伙应当跟武松有某种关系,于是把他叫出来回话,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那武植从船舱里站出来之时,他还是大吃了一惊,因为那家伙竟是武大郎!
武大郎个子不大,嗓门却不小,他见到罗明成。先拱手为礼,然后用京东土话喊道:“如今俺跟老二和好了,金莲正式嫁给了老二,现在是我是台北南征第二队大队长。南征第一队大长武豪也是我的兄弟…………”
海上风浪大,对话不便,罗明成道:“武大郎,别喊了!有话上岸慢慢说。”
上了岸,武大郎不顾水土不服,身体不适,过来对罗明成道:“上次在我家里时,小的招待多有不周。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过小的,可好?”
罗明成道:“猴年马月的事儿了,我都记不太清了。当时什么情况来着?”
武大郎呲牙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么还是不要提的好,您是大人物,那些都是些许小事。不劳您费心记得。”
罗明成道:“嗯,往事休提,说说这次的情况,老二怎么想到派你来?他有没有给我带什么信件?”
武大郎道:“此事说来话长。老二发达了后,派人回乡招了好多穷乡亲跟他做事。我后来也跟着来了,…………。也没跟他们闹,…………,按照他们的的要求给潘金莲写了休…………。”
罗明成打断武大郎的言语,道:“这些以后再说,先说说有没有老二给我的信件。”
武大郎道:“老二这次派我来,没有让我带什么信件,不过有个口信。”
罗明成道:“什么口信?”
武大郎看着罗明成的眼睛,道:“老二让您照顾我,让我也当个寨主。”
罗明成笑道:“这个好说,你这次带来了多少人?”
武大郎道:“从台北出发时是一千三百多人,到台南又补充了五百人,但在椰林岛下来了二百多人,到了班乃岛时又下了二百多人,如此以来,这次我带到您这儿来的还是一千三百多人。”
罗明成道:“好,不错,你从来带来的人中挑出七百人组成了一个大队,归你指挥,暂时当个大队长,等以后有机会再独立建寨,剩下的六百余人我另作安排。”
武大郎道:“为什么只给我七百人?”
罗明成道:“你队中有七百人已不错了,其它队中至多只会有六百名汉兵,有的还不足五百。各个队中都有大量的奴兵充数,你如果想到你队中人数增加的话,可以再去抓上几百奴兵,只要你控制得了就行。”
武大郎只好说:“那好。”
随着武大郎带来的一千三百多人的到来,各个大队的兵员都进行了调整,每个大队的人数都调整到八百人,每个大队分为十六个小队,其中八个被称作“主力小队”,另外八个被称作“普通小队”,主力小队主要负责战事,“普通小队”主要负责农垦但也进行军事训练。另外,各队都有不愿再当兵,愿意在当地屯田的队员,他们将组成一个个“屯田队”,归当地最高指挥官指挥。
各队不够的人数由奴兵充任。
在各队调整的过程中,一个叫做林清远的小队长建议重新分配奴兵,现在情况已发生了变化,没有必要将各奴兵分配到各个小队中,可以视情况成组地配置,比如在“普通小队”中可以多配置几个奴兵小组,在“主力小队”中可能少配置几个奴兵小组,那样的话,只要有一个奴兵能听懂汉语就可以顺畅地指挥整整一个奴兵小组,而不像现在这样,得一个一个地指挥奴兵,不太方便。
罗明成觉得有理,就夸了林清远,并将它提为副大队长,并规定:八个“主力小队”由大队长负责指挥,而八个“普通小队”由副大队长负责指挥。
除了林清远,各个大队的副大队长由大队长自己任命,而林清远是林风华大队的副大队长。罗明成问了一下,这个林清远据说是与林风华关系较远的一个族弟。
邓之纲所部不在调整之列,他招来的人,罗明成不干涉其内部事务,只要好好进行农垦就行了。
各个屯田队的队长由自己选举,然后上报当地最高指挥官任命。
两日之后,各队调整完毕,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与训练。
当各队进行调整之时,罗明成选派了十余艘体积较大的船只北返泉州,以接应新移民南下,在他看来,在即将到来的苏拉威西岛海战中,体积大的船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体积大意味着目标大,反而更容易被敌方的炮弹击中。
十二月十日,泉州方面的新移民终于来了,这些新移民由池明湘领队,有一千八百多人,分乘四十余艘中小型海船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