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将 第134章 第134章

《女将》第134章 第134章

作者:张佳音 字数:6824 书籍:女将

  自太子去世之后, 明帝苍老极快,看起来又有几分心灰意冷之意,每三日的朝会, 他出席两三次,便会缺席一次, 交由燕王秦珣代为主持。

  为此, 大皇子颇为愤恨, 行事越发偏激, 像是破罐子破摔一般,一门心思给燕王找麻烦,根本不顾及为他费心筹谋的人。

  信国公府和大皇子关系这般紧密,然这一两年大皇子行事不妥当,信国公屡次劝说, 大皇子不听取也就罢了, 还对信国公语带指责, 双方渐渐便生了些嫌隙, 疏远不少。

  信国公府如此,更遑论以信国公府为首的官员们, 自然要趋利避害。

  待到大皇子注意到身后有些冷清,且行事不便之后,不知反省, 反倒对信国公府乃至其他违抗他的官员都生出不满。

  但他的亲娘鲁贵妃还明白些事理, 不愿儿子和信国公府离心,费劲心思的想要重新挽回关系。

  自然而然地,鲁贵妃的视线便落在了一直还未成婚的侄子鲁肇身上。

  但她想用婚事拉拢的想法,不止没能重修旧好,反倒还教鲁肇厌烦, 更加疏远大皇子。

  于是鲁贵妃又频繁招鲁阳的妻儿入宫赏赐,想要拉拢鲁阳,但鲁阳即便收敛许多,依旧是个混不吝,因着妻子每次入宫回来都要提一些官场上的事儿,对他指手画脚,鲁阳一气之下,直接将妻子送回了娘家。

  鲁阳的妻子好不容易回家,再被招入宫,说什么都不敢再按照鲁贵妃的暗示,对夫君胡乱说话,鲁贵妃说得多了,她就开始默默垂泪。

  久而久之,鲁贵妃也就不再招她。

  一个信国公府,两房两子,没分家,但全都在外头住着,尤其是鲁肇,久不成婚,信国公自然不高兴,但更不喜宫里的妹妹插手信国公府的事儿,惹得府里闹腾。

  如今,信国公府也与鲁贵妃生分了。

  今日朝议,众目睽睽之下,大皇子对信国公和鲁肇故意视而不见,便是信国公和鲁肇按照礼数问礼,大皇子也丝毫没有好脸色。

  失道寡助,一众官员暗暗交换眼神,相较于大皇子,虽严厉但是公正、大气的燕王,显然更胜几筹。

  而太子去世,也教其他皇子起了心思,只是明显不如燕王和大皇子强势。

  但这朝堂之上,众人心思各异,更盛从前。

  不过也有人不受这纷纷扰扰影响。

  燕王秦珣肃然而立,双眼微阖,拒不受打扰。

  裴君一身官服,眉目间舒缓淡然,束手立在众武将之首,并不理会身后。

  俞尚书正与刑部尚书杨献闲聊,神态怡然。

  谢家父子并未站在一起,但谢家人的姿态风华,随便在何处都能成为视线的焦点。

  待到太监出来请众人入内,一众官员列队,缓步踏入殿中,站定。

  “陛下到——”

  官员们凛神肃容,恭迎明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帝落座,微一抬手,“平身。”

  一众官员应声而起。

  明帝眼神极淡地扫了一眼众臣,道:“众卿,有事启奏。”

  燕王起始,第一个迈出来,面容冷静地上奏。

  先太子偏重士子,偏向世家,也顾念旧情,燕王却半分不似嫡兄,虽接下太子大部分势力,却并未事事优待世家和舅舅,反倒只要是得用,无论是世家、勋贵出身,还是寒门出身,皆不拒。

  人皆有立场,并且维护自身所在的圈层的利益,燕王走到这一步非他本愿,但他有爱民之心,而民,非是只有寒民,大邺之人皆未民,一视同仁。

  燕王并不顾及哪一方的利益,只愿大邺越来越好。

  前些年打仗,朝中紧缺,税收加重,待到战后,朝中仿佛忽视一般,一直未曾减税,近两年大邺各地还算风调雨顺,然百姓手中依旧无存银。

  这是层层盘剥的结果。

  此时瞧着无事,若再有大灾发生,百姓自身无法抗压,流离失所,朝中仍需耗费巨大钱财安置流民,长久来看,并非好事。

  是以,燕王便奏请降税,不止于农税,还有越发繁重的商税,以此富民。

  这件事,燕王秋后便开始上奏,朝中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一直未曾决断。

  但燕王固执,每一次朝议都要上奏,无果,就下次继续上奏,行动并不激烈,只是不厌其烦地提。

  这一次朝会,燕王一站出来,一开口,众朝臣面上皆没有丝毫意外,因为又是减税之事。

  有些人已经反驳的累了,可还是要出言反对。

  然而燕王能反反复复拿出新的理由,一个细小的理由他也能放大成对大邺有大利,反对的官员们却无法提前预估并且作出准备,只能临场应对。

  今日燕王直接算起账,税收合理减轻,百姓手中多一文钱,慢慢踏实,终有一日会花出去,而商税降低,成本降低,货物降价,更多人有能力购买,自然卖出去的更多。

  反过来,商人卖出的货物变多,生意就会做的更大,交的税自然就会增多,国库就会充盈。

  所以减税,短期看有所损失,长期看受益更多。

  按照燕王所说,确实像这么回事儿,但世家门阀豪族的利益却并不能如此算计,朝上诸人反驳再三,而燕王始终不紧不慢,大有这次不行下次继续上奏之意的淡定。

  反对的官员一见,便想要拉拢其他人站队,早些中断燕王的所作所为。

  有问及谢尚书希望他表态的,也有问及俞尚书、杨尚书等人的。

  谢尚书是广陵谢氏出身,按理应为世家张目,站在反对派一方,然他本人老谋深算,又自信对谢家的掌控,不愿得罪燕王,便只说遵从陛下的决议。

  杨尚书任刑部尚书之前做了多年的大理寺卿,为人有些刚正,他也知晓,便并不应和。

  俞尚书圆滑许多,口中说燕王言之有理,又说另一方亦有道理,一脸的为难,看似说了一大堆,实际话里完全没有一丝确切的偏重。

  反对派不甘心,朝臣中间瞧了一圈儿,最后落在跟燕王并肩作战七年,归京后却并不亲密的裴君身上。

  他们心存期望,裴君一直未曾对燕王所奏之事表态,兴许是两人不和了,会站在他们这方呢?

  “裴将军对此,可有看法?”

  反对派中一官员话声一落,满朝文武皆看向裴君,连明帝、燕王亦然。

  裴君目不斜视,跨出一步,没有和稀泥,反而冷然地说出选择:“禀陛下,臣赞同减轻民税。”

  而她的直接,教殿中霎时一静,朝臣们皆是顿住,各自思量。

  燕王眼中有情绪一闪而过,而后归于平静。

  明帝这两年越发深沉,轻易教人看不出神色变化,此时也是一样,他仿若没看见殿中的风起云涌一般,淡淡地说:“众卿只管畅言便是,今日朕纳谏从众。”

  明帝此言一出,燕王一系和反对派之间的氛围顿时更加紧绷。

  裴君还站在中间,在明帝话音落下之后,又重复了一遍她支持减税的话

  她本心当然是赞同减税的,但先前之所以一直没有表态,除了避嫌,还因为一点顾虑。

  她自认还算了解燕王的为人,因而有些猜测,燕王的目的可能不止是减税,后面还有其他打算,只是不知具体为何……

  但燕王一向强势,在军中时便能看出来,现在他对那个位子很是有一争之力,更是强势。

  人都是会变的,即便现下是为民谋利,可太过顺遂难免一意孤行,若有朝一日登上大位,其实算不得好事。

  裴君若是个微末小官,这不需要她操心,但裴君不是。

  不止不是,她如今举足轻重。

  裴君明确表态之后,俞尚书和杨尚书一改方才的含糊不清,转而表示支持。

  他们一动,其他观望的寒门官员便纷纷表示支持,一时间一边倒的赞成,力压反对派。

  反对派早在裴君发言后,便觉不好,如今见局势果然倾倒,皆脸色不好。

  而此时他们说什么,似乎都没有太大作用了……

  明帝双眼微眯,神色不明地看着殿中,片刻之后,方才开口,却没有如同他先前说得那般“从众纳谏”,而是推延道:“此事尚不够周详,燕王重新整理一份奏折,下次朝议再议定。”

  裴君听着燕王的应答,垂眸。

  这些年,明帝与裴君君臣相得,但凡裴君奏事,明帝少有不同意的。

  这一次,明帝的口风听着也像是偏向燕王,但众臣听着,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其他意味。

  朝臣们悄悄打量裴君,也可能是想多了……

  朝堂上,众位大臣打量的眼神还算克制,待到下朝,众臣的目光便外露许多。

  裴君在众人视线之下,神色如常地颔首示意,而后和俞尚书、杨尚书一同扬长而去。

  下朝之后,俞尚书和杨尚书都要回皇城的户部和刑部处理公务,裴君官阶虽变了,但还担着金吾卫的差,往常也都是先去金吾卫衙门。

  今日俞尚书邀请,裴君便随二人先去了户部。

  到他们这个位置,不够敏锐,说不准何时便触怒了天子,贬斥都是轻的,再有个晚节不保,恐怕都活不到寿终正寝。

  两人皆察觉到明帝的态度有异,自然要与裴君商讨。

  “陛下君威日重……裴将军不妨低调些……”

  俞尚书说的谨慎,但裴君知道,他话中另外的深意。

  明帝一直便极具威严,可如今真正让人不那么安心的是他的性情莫测,越发难以摸清圣心。

  裴君神情平静依旧,轻轻嗅了嗅俞尚书这儿的新茶,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我倒也想效仿颜公,只是若无意外,我的官途还有几十年,避之无用。”

  俞尚书和杨尚书对视一眼,皆有些复杂。

  她站在胡子一把的官员之中,显得整个人越发如青葱一般年轻清隽,她确实还有大把的光阴能够虚耗,但也意味着,前程没有定数。

  裴君瞥了一眼两人的神色,垂下眼轻轻喝了一口茶,而后放下茶杯,道:“两位放心,我没有向死之心,非要闷头一直撞陛下的忌讳。”

  俞尚书摇头,“裴将军自来便沉稳有加,我等自然放心。”

  他们先前的劝说,可不是这样的意思。

  裴君看向二人,平和道:“先前俞大人之言确实有理,是该谨慎些,我与燕王殿下避嫌,两位也不必事事与我同声同气,免得有个万一,牵连到两位。”

  俞尚书和杨尚书一听,连忙解释他们并没有此意。

  裴君抬手,微微一笑,不以为意道:“我并非是虚情假意,只是走到这个位置,又是这样关键的时候,纵使我问心无愧,想要全身而退,也是需要点气运的。”

  许多的准备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这是裴君的赌局,她没想拉着无辜的人万劫不复,“像今日朝堂上那般支持,日后不必做得如此明显,需要时我会给两位暗示。”

  两位尚书没有反驳,但面上皆有些羞愧。

  当年他们与颜相同行,受颜相提携,从不曾畏首畏尾,可如今到裴君,却颇多顾忌,还不如一个年轻人无畏。

  但这些年金吾卫处理不少大臣,哪怕朝堂上下皆猜测是明帝授意,可于裴将军来说,属实是个隐患。

  杨尚书本是个寡言刚直的性格,此时实在惭愧,忍不住道:“裴将军乃是高风亮节之人,一心为公,我岂能胆小怕事、缩手缩脚……”

  俞尚书也没有反驳,他们到如今的岁数,眼瞅着没几年便能安然致仕,确实想为后代多考量,不想在大邺权力交错的关口折了跟头,但也没到胆小怕事的地步,否则于心难安。

  裴君站在他们这般年纪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其实完全能够理解,甚至还能触类旁通。

  “两位尚且有谨慎之心,不想在官途最后行差踏错,毁了半生辛苦,陛下是明君,亦是寻常人,如今年事已高,英明几十年,想必更是唯恐走错,影响大邺国运……”

  两位尚书闻言,若有所思,随后纷纷点头赞同。

  他们这位陛下,为帝兢兢业业几十年,用人不疑,行事算不得全然磊落,除了早年争位颇为狠绝,其后所作所为一心全为大邺。

  也没有过刻意陷害臣子的小人行径……

  两人又彼此看了一眼,心安许多,“许是我二人多虑了,裴将军莫要介怀。”

  裴君摇头,轻声道:“不是多虑……”

  俞尚书不解:“裴将军?”

  裴君抬头,扯起嘴角,意有所指道:“燕王殿下能够承陛下之志,下次朝会,燕王殿下的奏请,陛下定会准许。”

  俞尚书点头,亦有所感,“陛下的态度十分直白,其实从前也有迹可循。”

  俞尚书说起早年燕王在京中时之事,“当年陛下便极宠爱燕王殿下,屡次说过燕王殿下肖似他的话,只是燕王殿下更年轻气盛,日后……许就是燕王殿下了。”

  杨尚书猜测:“先太子殿下身体不好,会不会陛下一开始便属意……”

  他没说出来,而是比划了一个六。

  裴君当即便摇头,“不会。”起码在太子殿下身体彻底坏掉之前,应是不会。

  俞尚书亦道:“陛下便是打压世家,但从未对先太子殿下表示过丝毫不满之意,分明是认可先太子殿下的。”

  大皇子便不同了。

  信国公府等朝臣与大皇子离心,未尝没有识时务的意思,而且若是燕王秦珣登位,信国公府天然便有个好纽带,那就是鲁肇。

  为了家族安稳延续,谁都不想一直在烂泥潭里沉沦。

  而且裴君私心里以为,如果燕王登位,以燕王对她曾经有过的别样情愫,以及他的理智,如果她顺利度过明帝晚年的浪潮翻涌,并且把握好与燕王相处的度,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君臣相得,甚至比明帝更为默契。

  她确实不想落得个糟糕的下场,所以当然希望燕王出头。

  裴君微微出神,不自觉地摩挲刀柄。

  明帝已经老了,她得更周详才是……

  “裴将军?”

  裴君回神,见俞、杨两位尚书皆看着她,笑道:“我只是想起,忽然生分有些刻意,毕竟我与两位大人交好非一日两日,打断骨头连着筋,谁发生什么事儿,都不是一人之事。”

  她前后的话变得太快,但俞尚书和杨尚书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都认为裴君乃是细致仔细,他们确实利益关系紧密,牵扯甚深,撕扯断开必会伤及自身。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可能轻易剪断,所以才会劝说裴君。

  俞尚书叹道:“裴将军说的是,是该三思而动,免得唇亡齿寒。”

  “正是如此。”裴君微微真诚道,“两位大人先前所顾虑的,乃是人之常情,为了安两位大人的心,我便做个保证,若是两位遇到些艰难之事,我定然会极力保全。”

  俞尚书和杨尚书听她所言,自然要以同样之心回馈。

  裴君心道:她就像个伪君子,嘴上说着没有虚情假意,实则句句冠冕堂皇。

  这两位大人此时大概是真心实意,希望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不过就算他们后悔,说出口的话也不能收回了。

  她当年麾下将士无数,总有一些忠心耿耿的,两人一定明白言而无信的后果。

  从皇城离开,裴君前往金吾卫衙门,午后又去了一趟城外的羽林军大营,黄昏之前才回城。

  她大多时间都是如此尽职尽责,许多人劝她以身体为重,莫要太过薄待自己。

  她还两袖清风,唯独贪一口酒……

  裴君畏冷,路过一家酒肆,教护卫去打了几大坛酒,带回府,邀郝得志一起喝。

  人嘛,做了一点不好的事,总想要用什么麻痹一下的。

  郝得志虽然痊愈,但是中毒之后比较还是伤了底子,为了身体着想其实应该直接戒酒,可阿酒知道戒酒跟要了他命一样,才再三强调不许他多喝。

  是以裴君只分给他一坛,让他解解馋,剩下的都是她自己的。

  郝得志看看他面前这一小坛,再看看自家将军身边一圈儿的大酒坛,不满,“将军,阿酒姑娘又不是只限制末将饮酒,您这样,有些过了吧?”

  裴君一脚踩在长凳上,拎起酒坛喝了一大口,袖子随意地擦了擦下巴,吊儿郎当道:“爱喝不喝,不喝就还回来。”

  郝得志立即抱住酒坛,闻了口酒香,抿了一口,眼睛还在她身边儿打转,商量道:“将军,末将喝都喝了,再多分一些呗,属下难得解解馋……”

  裴君戏谑地笑:“你还想骗我?我能不了解你?定是偷偷藏了酒喝。”

  郝得志被看穿,挠挠头,下狠招:“将军就不怕我告诉阿酒姑娘?”

  裴君挑眉,“你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郝得志不想,又喝了一小口酒,嘀咕:“万一阿酒姑娘忽然过来,自个儿发现了呢?我帮将军您喝一些,好歹消灭一些罪证。”

  裴君从容道:“阿酒今日不回来。”

  郝得志:“……”

  原来是早就打听好了,不愧是将军。

  两人插科打诨这么一会儿功夫,裴君手里这坛酒已经去了大半,咕咚咕咚喝完,又拎起另一坛。

  郝得志了解将军,知道他今日在将军这儿只有这一小坛了,喝得十分珍惜。

  很快,裴君又喝完了一坛酒。

  郝得志见她喝得又急又快,皱眉问:“将军,您今儿心情不好吗?”

  裴君提着酒坛,看着炉子里的火光,低声道:“倒也并非心情不好,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眼见征兆来临,百感交集。”

  郝得志困惑,“那是料中好,还是料不中好?”

  “皆有好有坏……”裴君摇头,不再想那些,而是吩咐道,“你放在我府里库房的东西,哪日闲了,送回你自个儿的宅子去。”

  郝得志不乐意,“我跟将军,分什么你我?”

  裴君白了他一眼,半真半假道:“我祖母的身体,你是清楚的,待到以后,我打算搬到小宅子去,库房哪放得下那么些东西,打算将一些用不上的都送回御赐的宅子,留在这里也是给婵儿添麻烦。”

  郝得志锁眉好半晌,问出一句:“那您的小宅子,还有老郝的住处吗?”

  裴君忍俊不禁,“那是不成了,正好我小宅子旁边那户人家想卖宅子,我打算帮你买下来,让你滚回自个儿家去住。”

  “不止你,我府里那些护卫,你得分几间屋子给他们,否则白教我养你这么几年?”

  郝得志马上拍胸膛道:“这没事儿,包在我老郝身上,只管住,随便住。”

  裴君笑睨了他一眼,仰头畅快地灌酒。

  正在此时,她身后的门嘎吱一声响,冷风侵入。

  郝得志正对着门,睁大眼睛,结结巴巴道:“阿、阿酒、酒姑娘……”

  裴君闻到阿酒身上的药香,浑身一僵,缓缓回头,扯起一个笑脸,“呵呵,阿酒,你今日不是不回来了吗?”

  郝得志掩耳盗铃,将那小酒坛塞在身后,眼神不住瞥向将军,就是啊,不是说阿酒姑娘今日不回来吗?

  裴君干笑,世事难料,难免有意外……

  阿酒看两人还互相使眼色,气得掐腰,横眉冷目道:“我不回来,你们就能偷偷喝酒了?”

  她又看向地上放着的好几坛酒,胸脯不住地起伏,眼睛都气红了,“我就不该管你们!”

  裴君一看她要掉眼泪,忙放下酒坛,道歉:“莫哭莫哭,都怪我管不住嘴,我这实在太冷了,就想热乎热乎……”

  郝得志也替将军背罪,解释:“阿酒姑娘,不怪将军,将军是看我馋酒馋的可怜,要不哪能明知道你会生气还顶风而上?”

  阿酒瞪他一眼,“你们半斤八两!”

  郝得志又是心虚又是有些不服气,忍不住嘟囔:“喝酒还长寿的人比比皆是,只是偶尔喝一点罢了……”

  阿酒冷下脸,“我是大夫,还是郝将军是大夫?”

  郝得志不敢得罪,连忙老实坐好,“你是你是。”

  跟他一对比,裴君这个不狡辩的,立时就显得纯良许多,而且她还十分放得下身段伏低做小,阿酒的怒火便尽像郝得志而去。

  裴君站在阿酒身侧,不敢出声,但悄悄冲郝得志使眼色,满眼都是对“好兄弟,有义气”的鼓励。

  郝得志一上头,更是使劲儿往身上揽责任。

  裴君打心眼儿里为有这么一个实诚的下属感到庆幸,等到感觉阿酒的火出的差不多了,才道:“阿酒,我属实不该,已是认识到错处,老郝应是也知道了。”

  阿酒冷笑,“我瞧郝将军嘴硬的很。”

  “他不是嘴硬,是粗枝大叶惯了。”裴君将她和阿酒摆在同一个立场,极其善解人意地说,“咱们说没有用,得是重要的人说才有用。”

  “什么重要的人……”阿酒一顿,眼神闪了下,“云娘?请云娘来劝?”

  郝得志耳朵灵,霎时扭捏起来,“真、真的吗?云娘会关心我吗?”

  阿酒无语:“……”看来是有用的。

  郝得志一张粗犷的脸上满是期待,“阿酒姑娘,你真的让云娘来劝我吗?”

  阿酒没好气道:“好啊,云娘劝你你就不喝了吗?”

  “当然!”郝得志迅速拿出身后藏着的酒,“只要云娘关心我,我老郝保证,绝对不喝了。”

  啧~

  裴君看着郝得志那荡漾的嘴脸,腹诽:真是没出息。

  阿酒一听,还真就跟他约定,“若是郝将军做不到,我就跟云娘说,你去兰月馆吃花酒。”

  郝得志瞬间变色,“阿酒姑娘,你怎么能污蔑老郝的名声……”

  “郝将军言而有信,自然不必担忧。”阿酒还没消气,哼了一声,转身时看见裴君,又狠狠瞪她一眼,“将军也是,若是再喝,我就告诉老太太。”

  裴君识时务道:“绝不在家偷偷喝酒了,我保证。”

  郝得志忽然灵光,听出她的话里“在家”两个字,见阿酒没有发现将军的心机,暗自懊悔,不该说太绝。

  果然是将军,老郝比不过。

  隔日,阿酒就前往金风玉露楼请云娘帮忙劝说,云娘一口便答应下来,直接写了一封信交给阿酒。

  阿酒揣着信回府,等郝得志下值回来,便拿着信要挟他将藏的所有酒全都交出来。

  郝得志为了云娘给他的第一封信,毫不犹豫地低头,将床下、箱子里还有房梁上的酒全都上交。

  阿酒实在没想到他为了一口酒,都能够藏到房梁上去,反复深呼吸才压下火气,信甩给郝得志,抱着酒就走。

  郝得志接下信,捧着黄金似的,痴笑着打开看。

  而阿酒从郝得志这儿离开,径直去了裴君屋里,也要查看她是否藏酒。

  裴君怎么会留把柄在房里,上上下下任由她检查,还主动让阿酒检查书房。

  阿酒见确实没有,又警告了一番,这才离开。

  裴君站在门口,瞧着阿酒走远,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傻姑娘,钱收走才是正经的……”

  一阵寒风吹过,裴君顿觉冷彻骨,心里又涌上一股谗意,但她忍下来,合上门进屋,走到火炉边烤了许久火,方才缓过来。

  两天后,又一次朝会,明帝未缺席。

  朝会上,燕王殿下呈上一本厚厚的奏折,明帝只略略扫过,便准了减税之请。

  裴君在朝会上立着,始终没有发言,神色也始终淡淡,仿佛朝上群臣的喜悲皆与她无关。

  下朝后,她裹紧大氅,不做停留,径直离开皇宫。

  燕王秦珣在她身后看着她大步离开的背影,片刻之后,平静地收回视线,转向身边围绕、恭喜他得嫡子的朝臣。

  颜相孙女出孝后,他便和颜娘子在明帝的要求下成婚了,太子薨逝,他势必要有嫡子。

  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