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继续月票支持,月票不断,更新不断
光启三年九月,刘鼎决定前往镇海地区,到润州指挥淮南攻略。
他从鄂州上船,顺流到了杨叶洲,在那里视察鹰扬军水军的部分人员和装备。随后,又坐船到了池州,在秋浦(今安徽贵池)上岸,准备前往九华山,然后从九华山沿途视察到达宣城。到九华山去是苏幼惜带来的邀请,视察整个宣歙地区则是工作需要。宣歙地区是鹰扬军麾下最年轻的地区,同时也是最具有展潜力的地区,池州则是最具展条件的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元和(8o6--82o)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旋又恢复池州。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新任池州刺史宋纪灵并不知道刘鼎的到来。陪同刘鼎的,除了形影不离的鬼雨都战士,就是苏幼惜和黎霏嫣两女。他们在秋浦上岸以后,很快就来到了市中心的街道上。池州是距离舒州最近的,两州隔江相望,这里的人们对舒州的政策最为了解,当这块地区正式纳入鹰扬军的版图以后,这里地经济是展的最快的。
本来池州前几年只有不足五万人口。但是现在剧增到二十万人,整个城市一下子就变得热闹拥挤起来。由于人口的快增加,原本不大的城区,显得格外地拥挤。两边的摊贩将道路包围的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刘鼎仔细的听了一下,现东南西北的口音都有,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服装怪异的外国人,似乎是来自西域地区,这说明是一个好现象。
贩卖的商品种类也很多,除了各地的产品之外,还有来自日本、新罗、真腊、大食的产品。其中来自日本地一种剑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就质量上来讲,这种剑未必是横刀的对手。但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却要比横刀略微弯曲,更加带有弧线美。同时,这种剑的做工非常的精致,上面雕刻的花纹都是菊花形状的,显然不是大批量生产的制式武器。^^ ^^
“这种剑是什么时候到货地?”刘鼎问道。
“这不叫剑,这叫刀,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到货。这是前天刚刚到的,你要不要来一把?”卖刀剑的档主很有礼貌的纠正了刘鼎的错误。若不是刘鼎身边的人不少,似乎是个不好惹的家伙,他是要着实鄙视一下刘鼎的欣赏水平地。
“不用。”刘鼎摇摇头。
“不懂货的家伙。”档主小声的嘟囔着。
刘鼎转过身来,继续前行,忽然看到前面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于是打个眼色让刘恒上去看看。
刘恒很快回来报告:“大人,这是池州刺史衙门的公告,是要招收三十名的衙役、文书、差头什么地。”
看着熙熙攘攘地人群,刘鼎心中默然沉思。看来每个人的功利心都是那么地沉重啊,即使平时是那么的清高,甚至愤青骂人,但是一旦有机会加入统治团体,所有地人都会毫不犹豫。即使会被千夫所指也在所不辞。他这个感慨是有来头的。当初在舒州,鹰扬军想要招兵买马。难度相当大,但是现在。只要贴出一份告示,马上就有几百上千人涌过来,鹰扬军今非昔比,很多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也成功的混进来了。
“卖马,卖马,上好的黄骠马,二十缗一匹!”有个女孩子的稚嫩的声音清晰的传来。
刘鼎情不自禁的转过头去,却看见距离布告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年轻少妇带着一个小女孩在轻声吆喝,在两人的背后一棵小树上,牵着三匹外表十分强壮的黄骠马。黄骠马不时的出低声的嘶鸣,但是路过的人都不怎么留意,显然他们并不十分需要买马。
刘鼎心中一动,走了过去,看了看三匹黄骠马,从外表来看,确实是好马。其实目前鹰扬军拥有的战马,大部分都是这种黄骠马,只是经过训练以后,可以作为普通的战马使用。但是要组建成建制的骑兵,这种黄骠马似乎是不行的,周水和李琼对这种黄骠马都不太满意。
看到刘鼎过来,身高马大,后面还跟着好多人,那小女孩有点紧张的问道:“你是要买马吗?”
刘鼎点点头,伸手摸了摸马头,尽量温和的说道:“二十缗大钱么?”
那小女孩怯生生的说道:“嗯。\”
刘鼎打量了一下那个少妇,似乎有几分姿色,脸色端庄,乃是正经人家。那小女孩粉脸团气,伶牙俐齿,珠圆玉润的,看起来非常可爱。她似乎是在锻炼这个小女孩的处事能力,所以一直在旁边看着,可是却始终没有出声。她好奇的看了看刘鼎的背后,似乎在猜测是刘鼎倒地是什么来历。
“自己出产的么?”刘鼎问道,说着掏钱。
这三匹马的外表的确让人喜欢,买来以后马上就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他很想知道,原来池州也是有人养马的。池州就在舒州的对面,怎么之前的情报都没有怎么提到呢?要是池州有几个天然的大牧场,那就好了。
那少妇矜持的说道:“嗯,就在这郊外产的。”
刘鼎有点吃惊的说道:“这郊外地方也能产马么?我看好像没有什么草地。”
那少妇恬静的说道:“草地虽然少,但是养马地人也少,还可以的。而且,我们有时候还另外打草。”
刘鼎说道:“这些马能当战马使用么?”
那少妇说道:“做什么都可以。战马自然也可以,但是需要经过额外的训练。”
刘鼎说道:“那我都买下来了。对了,你们家里还有么?”
那少妇说道:“还有六七匹没有长好的。”
刘鼎失望的说道:“如果有那么几百匹就好了。”
那少妇有点疑惑地看了看他,犹豫着说道:“公子,你是要大批量购买战马的么?如果你要购买战马你应该到北方去。和回鹘人、突厥人又或者是党项人交易,这里提供不了大数量的战马的。据我们的了解,整个池州地区,养马的人也不过三四家,每年最多只有十几匹黄骠马可以出售的。”
刘鼎满怀失望,随后又说道:“你们家都是养马的?”
那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说道:“我们家从贞观元年就开始养马了,我地爷爷,我的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刘鼎笑道:“知道啦。^^^^你们家养马的本事很好。”
那少妇接过六十两白银,挽着小女孩的手,低声说道:“这孩子。”
刘鼎说道:“你们家的男人呢?”
那小女孩说道:“我爸爸在家里铡草啦!”
刘鼎对那少妇说道:“不好意思,冒昧问一下,我能到你们家去看看么?我想请教一些关于养马的问题。”
那少妇友好地笑道:“自然欢迎,只是家什简陋,不入公子法眼。”
一路上,刘鼎都和那小女孩闲聊着,那少妇名字叫做小蕴。似乎识得些许文字。走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就看到一个小山包,山包下有一处三进三出的砖瓦屋,看起来才落成不久。唐末大多数民众住的还是茅草屋,这种三进三出的砖瓦屋,是很少的,只有殷实的人家才能住得起,看来小蕴家的经济情况还是不错的。
门口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在铡草,虽然看不到相貌。但想必也是相貌堂堂地男子汉吧,虎背熊腰的。在那砖瓦屋的四周,种满了各种花,有树上长的,有地上长的。也有攀爬在篱笆上面地。五彩缤纷,异常艳丽。若不是亲临此境。也想不到就在郊外就有这个一个风景如画地好去处。
在少妇小蕴的介绍下,刘鼎很快认识了这个男人。他叫做司马长风,原来曾经在牧马监干过。后来牧马监撤消了,他就回到了池州老家,在附近养起了马匹,每年都有出售五匹黄骠马,日子倒也算过地不错。闲聊了几句,刘鼎就迫不及待的说道:“司马大哥,听说你一家人养马已经有两百年地历史了。”
司马长风谦虚的说道:“没有,只有一百五十年左右。”
刘鼎急切说道:“是这样子的,我想跟你请教一下关于战马的培育问题。”
司马长风有些诧异的看着他,有点恍然大悟的说道:“这可怪异了,昨天才有一个叫做慕容初丹的,是个吐谷浑的小姑娘,来跟我讨论问题,后来我们争执无果,她说今天会邀人前来,莫非你们有约?她邀请的那个人莫非就是你?”
刘鼎愕然说道:“什么吐谷浑的小姑娘?我不知道啊。”
他忽然狐疑的说道:“吐谷浑的人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因为玉寄灵送给他的那块祖母绿,是有关吐谷浑的,所以现在刘鼎对于吐谷浑的事情,还是比较关心的。如果玉寄灵的确是在帮助他,那么通过这颗祖母绿,也许能够和吐谷浑的某个人拉上关系。吐谷浑现在的实力大大不如以前,赫连铎最近也被打败,但是吐谷浑毕竟也是游牧民族的一份子,只要能够建立和他们的友好关系,搞到大批的战马就应该不成问题。
鹰扬军要进攻长安,甚至是争霸中原,都必须建立强大的骑兵。要建立强大的骑兵,就必须有足够的战马,为了搞到足够地战马。鹰扬军全军上下都在开动脑筋,坑蒙拐骗,什么样的手段都想到了。然而,目前战马主要都集中在北方,集中在游牧民族的手中。刘鼎绞尽脑汁,暂时也没有想到获得大批量战马的可行办法。
司马长风说道:“这就不清楚了。我们大唐的政策是非常开放地,就算是突厥人,也没有说不让他们进来啊!”
刘鼎想想也是。
大唐的民族政策,其实是非常开放的,是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尽管北方民族不断的南下侵略,可是内地汉人并不抗拒他们的到来,只要他们在内地没有做犯法的事情。尤其是吐谷浑人,更加不会受到阻拦。吐谷浑和大唐的关系。向来都是最友好的,如果要选一个最强大地游牧民族,吐谷浑肯定名落孙山,但是如果选一个和大唐最友好的游牧民族,吐谷浑绝对榜上有名。
才说着,就听到背后有人用银铃般的声音说道:“司马叔叔,我邀请的人不是他。”
刘鼎诧异回头,却看到两个高挑的女子款款而来。
两个女子的身材衣着都一模一样,窈窕而高挑的身材。穿着两截的短裙,中间偶尔露出洁白的小蛮腰。她们应该是双胞胎姊妹,走路地动作都是完全相同的,举手投足之间仿佛也有某种默契。从身材和动作来看,两女的年纪应该不大,而且甚是秀美,只是两人的脸上都覆盖着面纱,面纱很厚,看不清楚容貌。更看不到两人的表情。
司马长风说道:“哦。”
刘鼎平静的说道:“我只是路过而已。”
可以肯定,两个吐谷浑的双胞胎姐妹,都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只是两人的眼睛,也都笼罩在黑色面纱地后面,仿佛戴了厚厚的墨镜。刘鼎无法观察到她们的眼神和神态。按照他的了解。吐谷浑似乎并没有阿拉伯妇女蒙面的风俗,不知道她们两个为什么叫脸庞蒙起来。
那姑娘自我介绍叫慕容初丹。乃是来自吐谷浑,她身边乃是她地姐姐慕容初彤。慕容初彤似乎不喜欢说话。只是轻轻地向司马长风点点头,算是行礼了。慕容初丹却是老江湖了,很自然在刘鼎的身边坐下来,并没有丝毫地害羞之意,倒是慕容初彤默默的坐在旁边,转头看着篱笆上地鲜花,似乎的确是来陪衬的。
刘鼎忍不住好奇的扭头打量了慕容初丹两眼,却没有说话。
慕容初丹说道:“雷公子似乎对小女子甚为好奇?”
刘鼎说道:“是的。”
慕容初丹说道:“不知道小女子古怪在什么地方?还是雷公子想要掀开小女子的面纱一览庐山真面目?”
刘鼎说道:“姑娘言重了。其实本人只是好奇,你一个吐谷浑的女子,为什么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呢?”
慕容初丹说道:“你知道司马长风是什么人?”
刘鼎说道:“不知道。”
慕容初丹说道:“他祖上曾经是牧马监,在灵州附近牧马上百载。”
刘鼎故作悚然动容,敬佩的说道:“原来如此。”
司马长风谦虚的说道:“都是祖辈的荣耀,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了。呵呵,这些事情不要提了,不要提了。”
刘鼎点点头,不自觉的陷入了沉思。
牧马监是大唐专门管理战马繁育的机构,从武德年间就开始设置,最高官员可达正四品,可见对马匹繁育的重视。大唐最初的良马,就是来自河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灵州、夏州地区(今宁夏银川周边地区),李靖之所以能够迅击溃西突厥,也是因为大唐设立的牧马监,为他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战马。牧马监当时在灵州地区大量繁殖战马,最高峰时可以年产战马七十万匹,想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数字?单从战马的产量上来讲,就压倒了整个西突厥,为李靖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军事角度上来讲,只要灵州地区还控制在大唐的手中,大唐就可以组建强大的骑兵,和游牧民族展开反复的厮杀。即使失败也不会一厥不振。但是灵州丢失以后,对大唐地骑兵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失去了最优良的战马产地,从此以后,大唐再也无法组建起足够数量的骑兵。从此只能任人宰割。党项人原本不过是数千人的小民族,在逐渐控制了灵州地区以后,势力飞增长,其基本原因就是战马数量急促增长。
“雷公子,听说你对战马也有自己地看法?”慕容初丹忽然问道。
刘鼎听到慕容初丹开口相询,急忙回过神来,轻轻的摇摇头,慢慢的说道:“不,我不了解。我对战马一无所知。”
慕容初丹奇怪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司马长风说道:“这位雷公子乃是内人从城里带回来,因为他购买了我家三匹黄骠马,却不是来讨论问题的。”
慕容初丹在面纱的背后还是诧异的看了刘鼎一眼,随即转过头来,柔柔的说道:“司马叔叔,昨天我们讨论到了大宛马和焉耆马的区别。我说过,大宛马地外表虽然强壮,但是它的耐力和生命力都比不上焉耆马。它唯一的优势就是度。在短距离的攻击度无人能比。然而这种度是建立在具备充足的耐力之上的,如果大宛马在冲刺之前,已经走过一段长路,耐力就会明显下降,那么它的度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就很可能在度上反而输给焉耆马。”
刘鼎第一次听到如此专业的马种比较,不禁凝神细听。
大宛马源自大宛国(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由于当时数量非常稀少。所以显得特别地珍贵。有匹马千金的说法。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2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ooo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ooo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
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慕容初丹和司马长风讨论中提及地大宛马,显然是指杂交后的山丹马,不过由于大宛马的名字比较好听,比较高贵,所以很多人还是沿用了大宛马的说法,其实杂交后的大宛马,和纯正地大宛马,是有很多区别地。三国时期的名马赤兔、绝影才是真正地大宛马。
至于焉耆马,则是大唐开国初年拥有的另外一种名马。焉耆马早在汉朝时,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时焉耆年产马达1o万匹,焉耆马有“龙驹”“海马”之美称。焉耆马地身架紧凑适中,马头秀丽壮美,马眼炯炯有神,放射出一种龙的神威,马耳长立威风凛凛,鼻孔大有吞吐千里之势,嘴颚宽有尝百草之福,颈中等长,多为鹿颈,倾斜适度,马背高长而挺平,马胸育适度。
焉耆马比较大的特点是只能在西域地区养育,到如今都无法引入中原,焉耆马和中原马种的杂交,都没有培育出合格的品种来。因为地域上的限制,导致大唐在失去了西域以后,也就失去了焉耆马。现在整个西域都在回鹘人的控制范围之内,故回鹘人的主要战马,就是焉耆马。
说焉耆马是“龙驹”,是因为它善于奔驰。一匹好的焉耆马每天可行3oo公里。古时的驿站,从西域龟兹往长安传递消息,用得是每天12oo里加急传递,就是几十匹焉耆马接替传递,一匹马飞驾到驿站,另一匹马接奏报飞而去,要求奏报四天内必须到长安,而皇帝的命令也必须四天内传到焉耆,从此焉耆马闻名天下,称为龙驹。
(请大家继续月票支持,月票不断,更新不断(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