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林彪疑案 第246章

《林彪疑案》第246章

作者:多人 字数:3113 书籍:林彪疑案

  由于陈毅元帅身患的绝症已到晚期,在他讲完这些话后,鼻腔涌出鲜血,从此再也没下过病床,直至去世。当然,在陈毅把这两件事说出来的时候,离林彪葬身外蒙事隔不到一个月,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陈毅曾是林彪的救命恩人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叶挺、贺龙和刘伯承的指挥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动了南昌起义,但很快因重重围剿而告失败。发动起义后,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广昌向南转移,途中因酷暑、饥饿、劳累和紧张,猛烈地袭击着部队,人困马乏使军心开始不稳。

  部队刚到赣南瑞金又遇到一场恶战,被迫向会昌方向退却。起义部队每到一地,喘息未定,敌人便尾追上来,只得马不停蹄地再次转移,负伤的、牺牲的、因病减员的、逃跑的是比比皆是,部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这时发生了一场突发事件,幸亏陈毅及时地“刀下留人”,差点就要了林彪的命。

  当时林彪所在7连的全部军需费尚有120块光洋,由于他的大意,这笔钱让一个勤务员背上拐跑了,而这位可恶的骗子居然还是林彪的表弟,在当时筹措军费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连上百号官兵的生存都维系在这百余元光洋上,林彪的过失可称得上是罪上加罪了。在身为连长的林彪胆颤心惊地向团长黄浩声报告时,黄团长在盛怒之下要枪毙林彪,幸亏该团党代表陈毅从中力劝,才使黄浩声免其一死,当时的林彪因此而感激不禁,视陈毅为再生父母。

  林彪曾当过逃兵

  同年9月底,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进入广东。10月2日,林彪所部在三河坝地区再遇强敌,虽取得胜利,但部队伤亡过大。4日,被迫撤离三河坝地区,而其它各路军已溃不成军,领导人已开始分头撤离,至此中共党第一次领导的武装起义失败了,最初2万多人的起义队伍到现在只剩下朱德身边的2千余人,况且四面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随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7日,朱德、陈毅率部向闽赣边界地区转移,又因立足未稳被钱大钧所部一路追赶,终于突围进入江西境内,在到达安远县的天心圩时,才得以短暂的休整。这时部队的战斗力已大大削弱,对于武装斗争的悲观情绪,日益严重地摧毁着部队的斗志。时值深秋,露宿山林、风寒露冷,官兵们还穿着南昌出来时的单衣单裤,加上缺药断粮,饥饿、疾病使部队两眼抹黑,对前途一片迷茫,散伙的现象日益严重,有的带着整班、整排公开离队,有的携枪自谋生路,部队人数骤减到1千人左右。为此朱德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在鼓舞士气的同时也坦言相告:“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也讲了话:“一个革命者不仅要做得起胜利的英雄,更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

  可天心圩的鼓舞和动员,并没有改变现实的困境,饥寒、疲劳、疾病、贫困、伤员等在随后西进的路上更为严重。在此情况下林彪领着几个黄埔4期的连长来见陈毅。林彪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着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其它几个连长都跟着附和,劝陈毅带他们走。陈毅明确表示他不走,他说:“现在我们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他们怕我们。一旦离开队伍没有枪,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们。我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其它几个连长被劝住了,只有林彪独自一个人离队,但没走多远他又回来了。因为走到梅关时,他看到国民党军在搜查、抢夺、打人、杀人,他想这样去送命太不值,还不如回去。

  中午时分,林彪回到了部队。他立即到团部检讨了自己动摇、逃跑的经过,并指天发誓不再犯二过,团里的几位首长被林彪改错的诚心所打动,他们认为现在开小差已是司空见惯,林彪能主动归队,这说明他已把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联到了一块。于是大家一致宽恕了他,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当7连连长。

  以上是晚年的陈毅讲述林彪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发生的两件小事。在事隔44年之久,在林彪摔死不到一个月,陈毅能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迅速回忆出来,确实不简单!在林彪差点被杀头的这例事件中,当时的起义部队已身陷困境,突然发生拐跑光洋的恶劣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都称得上相当严重的大事故,陈毅元帅能记忆懮新地回忆出来,说明这事在他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林彪身为全连负责人,理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部队生死攸关的时候,遗失巨额的军需费,对已经动摇的军心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这个骗子还是他的亲戚,更是罪加一等。如果此事当真,黄浩声团长要枪毙林彪的举动是无可非议的,其做法完全正确,可身为团党代表陈毅却要网开一面,就有失公允,其行为与包庇纵容违法乱纪无异;如果此事当真,勇于承担责任,在可能被杀头的情况下敢于承认错误,亲自去向团长报告,这个年轻连长的人品和武德还有什么不值得称道的?陈毅能行大义,饶过罪该枪毙的林彪,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因素的考虑吧。

  在另一件事中是林彪当了逃兵。他当时出逃的背景很清楚,朱德在天心圩就说得很坦率:“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要知道起义部队由起初的2万人马变成区区1千,战斗人员急剧下降,部队编制也大量缩减,就足以说明局势的严峻。如果此事当真,林彪身为连长,和别的指挥人员完全不一样,逃跑时既未带枪,也未带走一个兵,是孤零零一个人开的溜,而且在临走之前还当着几个连长的面,向陈毅提出自己的计划——“想改变目前的逆境,到上海再图发展。”这起码能说明林彪并不是放弃革命,也没有想到过要回家,所以他的“逃”,并不能说明是叛变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朱德所说的这句话难道不绝对吗?难道非要跟着朱德干才能叫革命?否则就是放弃革命!如果此事当真,林彪离开队伍只能说明朱德的军事指挥存在问题,这如同后来在井冈山上,林彪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也是不满,于是在1930年1月5日亲自写信,当面提出了批评意见—

  —“红旗还能打多久”,此事后来被毛泽东的回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掩盖,并反而以此污蔑林彪,说其革命立场不坚定,时常发生动摇。若说当时的部队陷于逆境,造成一个十分残酷的险境,难道与高级指挥人员的错误决策没一点关系吗?在朱德的英明指挥下,起义部队严重减员20倍,林彪只是个区区连长,以他个人能力根本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而历史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1928年春在来阳发生的两次战斗中,林彪一直冲在最前面,累立战功,由连长升到了营长,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营营长,当时的领导人还不是毛泽东,而正是朱德和陈毅。

  患难之交

  历史是无法掩盖的。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新泉亲笔写了一封《给林彪的信》,该信长达8千余字,客观公正地记载了当时毛泽东与林彪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信的开头这样写到:

  林彪同志:

  一、给我很大的感动,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起来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谋有利于党的团结个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思想、习惯、制度奋斗。因为现在争论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和一时的问题,是整个四军党的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不过从前因种种原因把它隐蔽了,到近日来才暴露

  这封信在《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和《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中首次公开,笔者初读的感觉正如同是学生与老师、后人与前辈的关系,只是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在此处正好相反,俩人对换了个位子。对于意志刚强,敢于天斗与地斗的毛泽东,竟然用如此口气去与一个年轻的部属说话,确实让人感到意外,这也说明了当时的问题十分严重,毛泽东因受排挤而大权旁落,身心受到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在写《给林彪的信》事后一年,即1930年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召开,会议通过的决议是:对毛泽东同志予以严重警告。会后确立了朱德对红军的领导权,由中央指定的原前委书记毛泽东因此落选,而当选的书记正是陈毅,毛泽东被分配到地方去指导闽西特委工作,也不知是真病、假病,反正不久,毛泽东就重病缠身,一蹶不振。7月8日,毛泽东、贺子珍和前委秘书江华被下放到闽西蛟洋,此刻是毛泽东一生中极度失意之时,而林彪却是唯一一位在此时支持毛泽东,反对朱德的红军高级将领,直至红四军召开八大。

  1933年12月25日,红一军团在李德、博古的直接指挥下连吃败仗。在三岬嶂、凤翔峰打了败仗后,林彪和聂荣臻联名上书,在《凤翔峰战斗及经验教训》的战斗总结中林彪指出:应改变战术,尽量避免“堡垒对峙”的“短促突击”战术,以运动战消灭敌人。要知道林彪敢说这番话的勇气,李德、博古当时在中央苏区正大搞“惩办主义”,极力排斥异己,对敢于提不同意见者基本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林彪的上书竟敢对他们严格把持的中央军委表示异议,是完全有可能被撤职、逮捕,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林彪和聂荣臻虽然都没有因此遭到打击报复,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敌当前的形势所迫,李德、博古还没有更好的战将来替换;二是因为林彪年轻,而且这几场败仗都与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不无关系,所以李德、博古对别的领导人都不含糊,却惟独对林彪和聂荣臻不得不手下留情地网开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