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林彪疑案 第257章

《林彪疑案》第257章

作者:多人 字数:3018 书籍:林彪疑案

  他无论是打伏击、打追击还是组织撤退,无论是突击敌人中枢要害、还是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都是很出色的战例,堪称力量速度变化与准确细腻的完美结合。一件件战史都令人荡气回畅,都能算充满阳刚之美的运动战艺术精品。除此以外,林彪不仅会打运动战,他也是中共将领中征战最全面的战将,“湘江阻击战”,“四平保卫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都是共产党军队打的最著名、最惨烈、规模最大、最成功的阻击战,这些难道不是林彪打的?林彪红军时期“攻漳州、克乐安、战宜黄”,解放战争时期“血战锦州”、“激战天津”

  也都是各个时期共产党军队打的最成功、最漂亮干脆的城市攻坚战。其它的元帅、大将们都同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拿什么去与他相比?林彪擅长打“运动战”、打“伏击战”不假,但打“阻击战”、“攻坚战”同样打得的漂亮,同样打得惊天泣鬼干脆潇洒。

  战略军事家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已经证明,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容不得任何质疑的。《礼记曲礼》里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被历代利益集团肆意歪曲地利用,人民的思想被禁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被维持得秩序井然,只反贪官的皇权至上思想决定了整个意识形态,帝王创造的历史自始皇开始方得以稳定地代代延续,人治、君治、党治、德治主宰了社会的一切。一旦法律成为虚设的外表,利益集团残暴、掠夺的本性就会表露无疑,太平盛世便告终结,随即天下大乱,百姓遭殃,生灵涂炭。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的治罪要么是诛灭九族,要么是凌迟处死,使持不同政见者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只能通过造反、暴乱,只能通过血腥的枪杆子,权利才能更替,社会才能重新整合,不满的思想才能得到彻底地宣泄,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演变史。

  林彪在辽沈战役中立下了奇功,打出赫赫威名。大军入关时,黄永胜就豪气十足地说:“单是我们‘四野’就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林彪麾下不少人拿辽沉战役来说比垓下一战,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亚于韩信当年的十面埋伏,毛泽东就是在此战后才意识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时间要大大提前。于是在“四野”中那些最信任最佩服林彪的指战员,确实有称其为“韩信”的,但韩信毕竟是悲剧性人物,所以林彪为人便有“打仗像韩信,处世同张良”一说。若仅以纯军事而论,毛泽东亲自带兵没有超过十万,林彪带兵超过百万之众,而且也是多多亦善。在延安大练兵时,看毛泽东在靶场上表演出的射击水平,根本就不能与曾冲锋陷阵、威震敌胆的林彪相比拟。历史上的赵构和岳飞在军事方面根本就没有一比,可结果是韩信被诛、岳飞被杀,凡功高能震主的大将军没几个落得好的结局,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都举不胜举。刘邦、赵构的军事才能只能算个二、三流水平,而韩信、岳飞被诛杀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才能不及前者吗?是因为他们的战略思想不够深远、伟大吗?显然不是,因为既然主子能被震于臣子的功高,就足以说明臣子的政治才能、战略思想都超过了前者,在历史上,臣子因政治、军事才能低下,而具有“野心”的事例还鲜有所闻。帝王的疑心加上利益集团去可意维护,使韩信、岳飞均死在几千年形成的高至无上的皇权意识上。

  如今毛泽东成了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的思想仍照耀着神州大地,后人追封毛泽东的佳冠是这一家,那一家的,笔者没有细数,估计也要让他戴上十几顶高帽子。“9.13”事件发生后,林彪戴上了“阴谋家”、“野心家”的帽子,佳冠里仅剩下一项——军事家,而且还没有战略眼光。这不是在闭着眼睛说瞎话吗?他能成为阴谋家,其基本条件就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而且他还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大阴谋家。

  “天曰昭昭!天曰昭昭!”抗金名将岳飞因涉嫌“谋反”死于风波亭,也被神州共讨过,但还是得到了昭雪,成为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笔者在此先且不论林彪的下场,仅凭他赫赫的战功,是不可能永远掩盖得住的。伟大的军事家林彪,不仅精通战略,而且眼光深远,这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所必备的条件,以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客观公正的历史就是要讲事实,真假如何自有公论,请看:

  早在1929年,林彪就不同意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且还建议用比较游动的方式在江西、福建、广东三个边界建立根据地,不要死守一地,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红四军七大期间,林彪勇敢的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军事路线,有没有战略眼光?

  1932年,林彪作为东路军总指挥改变了中央要他在赣江流域作战的命令,支持了当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的毛泽东的主张,转而去打漳州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多次打电报建议用运动战而不是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长征途中,会理会议前林彪写信建议迅速北进与4方面军会合,在北进会合前毛泽东的战略是在川或黔建立新的根据地,而不是因为北面有强敌,最终造成四渡赤水期间的四处碰壁,有没有战略眼光?

  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成功地指挥了平型关一战,使毛泽东单纯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的抗日战略,变成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有没有战略眼光?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在同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沉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

  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围而不打”以拖住傅作义,使其进退不得,有没有战略眼光?

  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取中间”有没有战略眼光?

  林彪只是中共军队里的一位年轻指挥官,他不是最高统帅,在十大元帅中年纪最轻却排到了第三,若摆政治资历,充其量他也只能算个娃娃;若论战功,他是无与伦比的无敌元帅。他的战略眼光独到而深远,在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进行碰撞时已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历史的结论就是最好的证明,林彪一系列的战略意见,质量不可未不高,在中共还有哪位军事家有这么多的战略眼光?

  在四平保卫战的时候,林彪手边只有3个纵队,当时1个纵队相当1个旅的兵力,两年后他率军打回辽西走廊围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时,1个纵队已经是1个军了。1945年底中共党抽调2万干部11万部队出关,这2万干部中有多少是抗大毕业的?有多少又是校长一手栽培的?本人无法去逐个统计,但林彪的功勋是无法掩盖得住的,这时他还不到38岁。到了1948年底,跟随林彪出关的就有84万大军,考虑到大约有30-40万的国军加入共军,保守估计也有50万以上东北青年参了军,中共的星星之火就这样被他烧成了莫之能御的燎原之势。

  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屡战屡胜上,还表现在他把自己所带过的部队都培养成了中共军队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部队。据曾与林彪同连当兵的易水秋回忆,在林彪还是见习排长时,就积极帮助连长组织士兵训练,出主意、想办法。因一些士兵对射击训练没有兴趣,他为提高士兵射击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提出用装石灰的洋铁桶做为靶子,士兵射中时铁桶被打破,桶里的白石灰就会喷出一股白灰。

  以至到解放后,各大军区在枯燥的训练中都增加了趣味性,在沙袋上、标靶上都能找到他“白石灰桶”

  的雏形。刚进东北时,主力的1个纵队都挡不住敌人1个团的进攻,经过林彪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精心调教,经过“50米距离见功夫”的刻苦练兵,四野各部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其它将帅谁有这种本事?不要说林彪的战功、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指挥艺术无人可比,就是他领兵训练部队的本领其它将帅也望尘莫及。相当年“岳家军”也是以摧枯拉朽之势,令对手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但那时的对手是同仇敌忾的外族,军队的战斗意志和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不能与国共之争相提并论的,林彪训练出来的林家军比起当年的岳家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难道不是事实?

  抗日战争,林彪率领一群土八路首战平型关,就取得辉煌战果,要知道林彪是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运用独到的战略战术,一举扭转了整个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势,他作为民族的英雄,功不可抹!

  解放战争,林家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攻必克、战必果,狂扫全中国,一点不逊色于当年的岳家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