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恐慌与阴谋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恐慌与阴谋

作者:黑兰度 字数:2665 书籍:辛亥之钢铁基地

  三年的时间,使得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发展最早的广东地区,受教育程度最高,民族资本实力较强,对于参政的意愿很强。而加入到振国党的所有先进阶层都倾向于共和,这也是吕梁作出决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比振国党的影响更大、更深入人心,吕梁并不担心自己的权利会受到制约,并不是吕梁贪恋权利,而是自己的使命要求自己使权利集中。

  1904年6月1日,宪法制定委员会将宪法草稿交给吕梁审阅,由十名基因人学者和五名普通人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制定的宪法草案,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吕梁的意志,很快就得到通过。另外,刑法、民法等法律也很快出台,建国前的筹备进入最后阶段。

  新中国被命名为华夏共和国,简称华国,这是为了让人们不再以为自己的国家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国旗为两把刺刀交叉、之上是一个华字,底色为血红色。国歌为振国军进行曲。

  华国定都武汉,按照计划将在1904年7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吕梁力排众议,不举行广场庆祝、检阅军队,在吕梁的脑海里,阅兵没有任何意义,国力的展示最需要的就是战争,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阅兵。

  “这样一来,开国大典是不是显得太简单了?”这是蔡元培等人提出的异议,查漏补缺是吕梁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吕梁多次对他们强调的事情,这些普通人组成的高层也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建议。

  “呵呵,说是开国大典,咱们这个国家,从历史以来就非常重视这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且有数不清的礼仪、仪式,没有意义嘛!大国意识靠的是一次次的战争、大国地位也是靠战争,咱们不是战争狂人,但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些展示,就像是给虚弱的身体披上华丽的外衣,除了给自己壮胆,没有任何作用。壮胆,只有内在虚弱的人才需要,我,振国党,所做的一切正是改变这种虚弱的内在,你们说,那些仪式又有什么作用?”

  吕梁的决定得到了贯彻,开国大典分为制定宪法、组建议会、组建******和对外讲话。需要高层抛头露面的只有对外讲话一个环节,政府不组织集会,民间的集会庆祝活动将不受限制。而对外公告和讲话也会通过报纸、电台、张贴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展开,没有领导人站在高高的地方接受民众瞻仰这一环节,吕梁不高高在上,也不需要民众瞻仰!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降低对个人崇拜的热度,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军队,不论是刚刚懂事的少年还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对于吕梁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必须警惕的高度。尽管官方没有通过任何手段推动这一进程,反而还不断的采取措施,但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成效。

  高度集权带来个人崇拜,个人崇拜促进统治者权利的稳固,目前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个缺乏理智的社会是危险的,吕梁不是基因人,无法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甚至可以说他经常意气用事。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他不是神,不是伟大的人,甚至不是一个聪明人,只是站在了钢铁基地这个高大坚实的肩膀之上而已。

  但是,正如进行社会改革时面临困难一样,吕梁也无法控制一个人的情绪、想法,当建国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离预定的建国时间还有二十多天,南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行、集会、庆祝活动已经全方位铺开,在城市,在工厂,在学校,在乡镇,每一个人都会站在公告前面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然后和身边激动的同伴紧紧相拥。各大城市上万人的集会每天都有,这让维持治安的治安团和警察们劳累不堪——建国带来的喜悦不久便被劳累取代。

  在农村,年轻人跑到乡镇里参加游行集会,年长者在自家最显眼处供奉吕梁的长生牌位,并将丰收的粮食、肉食摆在前面,祝愿大总理长命百岁。

  制作烟花爆竹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加班加点,产品不断脱销,尤其是那些赚了钱的工厂主、资本家,在这时出手阔绰,纷纷比拼财力,燃放的烟花彻夜不停。而且他们也是大多数游行集会的组织者和财政支持者,这客观上扩大了集会的规模。

  外部的震动同样不小,列强甚至将关注日俄战争的目光分给了这边一点,各国报纸纷纷报道华国即将成立的消息,连带着介绍了这个新兴国家崛起的过程,历数华国经历的几次战争,重点报道了华国崛起使列强失去了在远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利益——尽管这个新兴国家承诺与各国展开平等的贸易和交往,但平等对于列强们来说就是最不能承受的,他们一向的风格就是掠夺。

  除了利益攸关的人,西方民间对于这个新兴国家不感兴趣,但长江以北不同。华国的成立似乎预示着满清朝廷的覆灭,从北方各省日益活跃,甚至有些明目张胆的革命活动就可以看出,满清气数已尽,对于革命党在北方的活动地方上并不敢强力压制,生怕遭受秋后算账。而且朝廷对南方的封锁命令形同虚设,每天都有无数的民众从渡口乘坐小火轮、小帆船前往南方,大部分是移民,小部分是贩卖南方商品的生意人。从上海一直到湖北,长江上到处都是这种船只,自从振国军长江分舰队成立之后,朝廷干脆解除了对沿江地区的封锁。

  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利益集团被朝廷养肥,来自西方银行团以国家利益为抵押的贷款大部分用在了新军的组建,到1904年6月,除了新军第一镇外,其余五镇都被袁世凯的亲信控制,从1903年7月开始组建的第十镇和第十一镇也接近尾声,北洋集团此时拥有超过10万人的新军,虽然面对振****还是不够看,但起码拥有了与振国军对抗的实力。

  朝廷上层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这个老不死的甚至召见袁世凯时直言不讳:只要能够维持满族在朝廷上的统治,甚至是名义上的就可以。因此,袁世凯得到了满清内阁的大部分权利,从政权到军权,袁世凯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权利,成了北方事实上的统治者。

  袁世凯很清楚自己与吕梁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发生战争北洋军必败,所以,他并没有对边界地区实施封锁,军队也没有离边界太近,尽可能的不要与振****产生摩擦。他的希望放在了洋人身上,在他看来,洋人不会允许一个如此强力的国家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列强在此地的利益太大,怎么能甘愿失去?所以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游说列强、特别是英国人身上。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将来带给吕梁的麻烦更大,尽管现在看来没有危害,但吕梁不会放低对他的警惕。但他没想到,一个围绕着他和振国党高层的阴谋逐渐形成,而主使人恰恰不是袁世凯。

  1903年底,同盟会孙革等人商讨对吕梁的刺杀行动,但每次都无法准确掌握吕梁的行踪,后来行政中心转移到武汉,失去了目标,继续呆在香港已经没有意义,孙革决定北上寻求新的盟友。黑龙会的井上腾三郎为其牵针引线,介绍了躲藏在上海英国租界底的徐润。

  徐润在抵抗失败后就躲回到租借地休养生息,积极组织反对振国党的运动,但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1904年2月,孙革与徐润在日本会面,二人一拍即合,孙革具有徐润缺少的组织能力,而且同盟会虽然都是些虾兵蟹将,但组织比较严密。徐润具有刺杀吕梁的经验,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而且手里还有两名培养多年的杀手。井上腾三郎积极参与此次计划,并从总部调来十名上忍,确保完成此次刺杀任务。

  为了确定吕梁的行踪,一百多名间谍被派入南方,主要是武汉地区,力求一次性锁定吕梁。杀手队伍分为三波,一处在武汉,一处在上海,一处在广州,不论吕梁出现在哪里,杀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这次行动组织周密,有丰富刺杀经验的日本黑龙会在幕后策划,孙革和徐润负责组织实施,力求一击必杀!除了吕梁,井上腾三郎建议一起除掉在振国党内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吴月、吕一、张之洞、陶成章四人,以防吕梁死后这些人继续维持振国党在南方的统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