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当临战的压力减小之后,时间也忽然间显得快了起来。旧历十月初五的清晨天色完全亮起来的时候,以徒步为主的公安军野战旅及一些驻防力量终于赶上了连日来急行军的近卫部队,担负起三娘子城及边境一带的驻防任务来。同时还在临近西北的山西一带在投降的明军的协助下征集了数以千计的骆驼,用以越过大漠。
队伍对于漠西一带的地理也多少有了些了解。这一带的水草远不及大草原东部那样繁茂,深秋至入冬的时候就更是如此。草原上兵力大规模的集结实际上只能依托十分有限的地方,这也是当年的俺答在这一带筑城的原因,更是原本可以回避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部队的敌军选择在这一带同**近卫营群决战的原因。
在了解到这个实际的情况后张海也大胆的将四千左右的兵力集结起来。
几千规模的骑兵马队仍然具有相当灵活的荒芜地区战术运用能力,就算在没有太大后勤支援的情况去青藏甚至河西都没有太大障碍,更不在乎以这个规模的兵力去追逐漠西地区的残敌了。
四千兵力左右的骑兵乃至整个队伍所携带的七千多匹马及上千匹骆驼携带着一个月左右的给养及超过正常标准的水源做好了强行军的准备。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马力,官兵们尽可能的轮换使役马匹,每天以马匹进行累计三十公里左右的行军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展开轻载条件下的下马步行行军。四千多人的马队分为两个相互掩护的支队交替行军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马力。
就这样:虽然官兵们的骑术不怎么样,却依然靠着以每日二百里左右的速度展开了最大限度的强行军,不过四天左右的时间就连续行军将近八百里左右逼近到河套一带整个漠西最为富饶的地方。张海很想像当年的金兀术一样七天时间就能在夏季以骑兵完成七百公里左右的机动,可不论是这些好不容易才凑来的马匹,还是官兵们驾御马匹的能力本身,都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
在第四天左右的时候,就有不少的马匹因为放牧时间不及时而出现了死亡和损失。负责驮运的后队也比较远了。
不少在远处侦察的蒙古游骑见到官兵们的状态个别人又有了心思,似乎重新打算进行一次夜袭。不过如今聚集在河套一带的林丹汗再也没有了同张海所率领的主力部队进行正面决战的信心。
“几天前在三娘子城以东我们同那些前来的强敌所进行的对决,不少部族都参加了。你们说说看,我们还有有没有哪怕赢得谈判留在草原的机会”林丹汗可再也不打算上当:毫无疑问:张海等人的军队没有合格的骑兵,哪怕明朝边军水准的那个骑兵都没有。而在用兵打仗方面,张海等人也达不到名将的层次,最多界于平庸者和草原上的外行之间。可是他们拥有的强大战斗力及无与伦比的侦察伪装能力却在最大限度上掩盖了这一切缺点。当初四万大军进行夜袭连一千几百人左右张海所率领的部队都吃不掉。如今敌军的兵力增加到至少四五千人,就是不用火器只进行肉搏对决,那全身钢甲构成的钢阵也不是能够轻易撼动的。
“我们西逃吧如今草原上的不少部落与人都在打算西逃了。同那些危险的强敌进行不且实际的战斗,已经让很多人都吃了大亏。”一名部族的首领对林丹汗说道。
“我们当年的老对手杜度等人哪里有消息了么”林丹汗忽然想起了什么,在议事的营帐里不仅仅是对自己手下的心腹,也是对经过三娘子城之败的其他草原部落众人说道。
“后金那些人他们的嘴里有实话么他们散步消息说新朝主力大军不擅长骑战,在能征粮征人的地方是强手,在草原大漠作战就有可能像当年土木堡之战时的明军那样自己饿死自己。既然如此,怎么漠西一带的交战见不到那些人的影子要是三娘子城以东的对决那些人肯来帮忙,我们至少有成功的希望。”对此,不少草原上的人都对那些曾经的旧敌颇有不满。
“既然如此,大家向西撤吧能带走多少人就带走多少人,那些建州人打算去漠北走难以逾越的高山,我们就只好南下走河西走廊了。西面的那些对手没有打过什么硬仗,至少要比东面来的强敌好对付多了。”林丹汗也打算撤退到西域一带寻求新的出路,事实上不少部落都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
整个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在闻到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快速东进的消息后,早已是风声鹤唳,在做出向西战略转移的决定后赶着牛羊的人逆着黄河南下的马队更是络绎不绝。
可让河套一带的敌人没有想到的是张海等人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千里左右的强行军从东面逼近过来。仅仅比三娘子城战败后逃散,后在河套一带收拢起来的蒙古各部仅仅晚了两三天的时间。
马匹的帮助让张海等人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在草原上达到了步行不可能达到的速度:五天强行军五百公里,不过代价却也是巨大的。因为那些从关内关外凑出来的马匹普遍达不到连续数天每天两百里左右的急行军能力。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拥有七千匹马的整个近卫旅群只凑的出一千匹用于携带辎重的马匹。近卫部队就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连续一昼夜的强行军,使得来不及进行全面休整的敌人面临追兵的进剿。
在双方距离并不远的情况下,马匹的短距机动能力也终究不能帮助那些没有快速机动能力的平民也像正常一样的情况下完成转移。聚集在河套一带的残敌只好在放弃牛羊帐篷等辎重的情况下带着精壮一些的马匹不顾一切的向西逃去,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投机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