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的义勇民团是在战场上经过生死考验后留下的胆小者,王青等人在这些人的眼里看到了对临死考验和伤痛折磨的恐惧,却没有看到正常情况下这类人的低声下语还有妥协求饶的意思。
一名被俘的义勇军战士在定了定心神之后以十分平常的口气劝道:“放弃吧放弃对抗圣上和新朝的打算吧他们真的是天神之使,你们没有希望的。”
“这世上宣称是神的人多了,且不说那些虚无缥缈的,就是这北方不少的民间教门不也都说自己是现世的人神么你来说说,那些装神弄鬼的人变了什么戏法,给了你们什么好处让这么多人如此的深信”
被俘的义勇民团非但没有隐瞒什么,反而是坦然的讲到了十多天前发生在北京城内的大事:张海亲自在承天们城楼上宣布让上天惩罚聚集在京师的几十万俘虏,使先还做了不少的准备,绝不像是临时起意的样子,数十万京城中的民众还有从各地前来围观的人亲眼目睹那几乎不可想象的巨大爆炸还有气浪。爆炸摧毁了整个京城五分之一的城区,将云集在炸点附近的五十万等待处决的人全部送上了天。而在爆炸点的附近,却见不到黑火药那特有的味道。
周遇吉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话,因为这些话的条理有些过于清楚了,也太有逻辑了。不像是一个被俘的义勇所能讲出的话语。但被俘的其他人也是类似的言论,并不否认自己接受过如何宣扬这些事实的培训。
“你们可曾知道,世上其实有种药物,可以导致人们的幻觉在白天里似乎清醒的情况下被人引导着做梦”一名周遇吉的亲随有些看不下去,对那些俘虏们说道。
“那真不是幻觉我们没有聚集在一起,也没有统一服用什么东西,你们如果不信,大可以日后派探子去城里一探究竟或者看看城里的新朝大军是打算隐瞒而严格盘查不让一些人随便去探听,还是打算宣扬和证明这件事”有人十分有条理的说道。
还有人竟然对王青,周遇吉等人劝道:“不要在执迷不悟了,投降吧世上死后可真是有神明的你们不要”
王青没有再让这些人继续说下去,但不知为什么,也没有像正常情况下理所当然的一样将这些人数少还很顽固的俘虏处决掉。而是将这些俘虏中重伤之外的人困在地上,率领人马向南撤去。
陈勇手下的五万义勇在京城之外的决定性反攻中以近半伤亡为代价就彻底击败了城外围城的二十多万大军,斩首近十万计,同时还缴获了不少臼铳、弓箭、盾甲等。
京城之中在那天的事件之后可以做为兵源的人远不止五万,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兵器才只能凑出这么多,有了足够的兵器之后,临时编组的义勇军在退回到城内之后很快又被补充整齐了。各义勇军步兵团的总数增加到四十余个团六万余人,武装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勇没有犹豫,除了对城内的老弱及其余的青壮们进行配合守城的训练外,这四十余个团规模重新达到六万人的“义勇军”在配备了足够的车马钱粮之后誓师南下,针对逃亡的敌兵迅速展开了反击。
每路不过一千五百人左右的队伍在后勤上方便了很多,尤其是在中原内地作战。数十支队伍中战场考验出来的精锐先锋首先沿运河向南面的残敌展开了反朴。数十个义勇团都有专门的目标,从直隶到山东再到河南,数省几十个府都成为反攻和扫荡的目的地,配合义勇军进行反扑的还有那些成前上万从京城回乡的人。
经过这十多天来的准备,京城里的消息在底层和民间也传播出几百公里,都已经纷纷知道北京城中发生的事情。
那惊天动地的“天罚”甚至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每个乡镇认识的人亲自的经历,这些消息相互影响和印证之下对人们的影响力远非简单的“谣言”可比,不少从京城溃败的士兵甚至军官在最初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并不以为然,不少人以为是并不可信的宣传,可经历的多了,几乎是每个乡镇都有见证人的情况下进行风传,溃败的十万左右溃兵最终只被王青与周遇吉等人收拢不过三万多人,就是做为精锐核心的骑兵在撤退路途之中都有不少逃亡的。
“还要去湖广河南交界一带么我看算了,跟着我回西南吧。那里安身之处更多。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境外,这关内天下之势恐怕没有多少可为的了。”周遇吉此时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那京城里的事情还真未必是帮助巩固军心的政治宣传,而很有可能是事实。
王青也越来越明白这一点,可是他还想在距离中枢不算太远的地方先观望一阵:“不知道事前我们派去执行任务的人成功了没有。那可是投入了不小的本钱的,又有内线帮忙。如果成功了,那就说明北京城内的天命并不一定可靠。如果没有成功,我们也只能从长计议了。”
但不论是怎样的计划,王青都没有了再回到大山中老营内的打算了,这样的大败之下,显然不少的事情都是必然要泄露的。
在数量并不算多的核心亲兵护送之下,王青与周遇吉等人同行到了接近湖广的地方才算分道扬镳。
而在广大的中原一带,有效的清剿作战也迅速的展开。同陈勇预想中的顽抗不一样,不少县内的敌兵们竟然在从北京回来的人带来确实可信的消息之后瞬间就土崩瓦解了。还有不少主动投降和反正的人。这样的局面,就是在同当年明军作战时的最后时刻也是少有见到的,不由的使陈勇感觉到了一种不真实感。
民间的消息传播速度并不比行军速度快多少,毕竟风闻没有专门的渠道,可是在有专人快马通信渠道的一些人手中。京城的事情发生不过十余天之后就传到了南直隶不少人的耳目中,并得到了广泛的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