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百姓去金门有林习山在一旁监督,郑鑫国很放心。
趁着难得空闲时间,郑鑫国坐在书房,将自己记忆中可怜的一点科学知识记录下来。
自己一个普通人,现在能帮助到自己,比满清有优势的就是自己领先四百年的知识和眼界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了不在日后遗忘,郑鑫国就打算将这些都记录下来。
用手抓着毛笔,郑鑫国非常吃力地在宣纸钩画着。
一天下来,郑鑫国右手酸肿的要死。
喊来两个丫鬟,一个帮自己揉肩,一个帮揉捏着小手臂。
郑鑫国心里一阵暗爽,穿越古代这么多天了,现在总算体会到穿越者的好处了。
水灵灵的丫鬟伺候,而且是一次两个。
日后就算取个三妻四妾,甚至是公然在外面**小三,都可以做到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这日子,简直是神仙般的享受!
唯一不爽的是,看着狗爬似的毛笔字,郑鑫国一阵无奈。
现在除了那些爱好者,还有多少人会去学毛笔字啊!
能将毛笔字写的自己能认出来,都是有着郑森记忆的加持的结果。
不过这样也好,这些纸张那天遗失了,也不怕被敌人捡去。
翻看着纸张,厚厚的一叠纸,都是郑鑫国绞尽脑汁将记忆中的科技知识、政治经济写了下来。
内容很凌乱,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看到写着火药、钢铁制造等内容时,郑鑫国有些恼火。
火药他知道是由硝石、硫磺、木炭混合而成的,但具体比例是多少,他不记得了。
钢铁,他知到要起高炉,要有鼓风机,要用焦炭。但怎样的流程,他完全不清楚。
……
早知道要重生,自己当年就该去选理科,最起码也懂一些化学物理专业知识,造出个超时代兵器,帮助到自己横扫天下。
现在******。什么都学一点,却又什么都没学到的经济学,在这个时代有个鸟用。
算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老子好歹知道科技研究发展的方向。
找些专业的人才来,自己指点他们研制的方向,应该能研究出一些结果,帮助到自己的。
忙活了一个星期,才将安平的百姓都迁移到金门。
百姓都走了,郑鑫国将东西收拾,走出郑府。
站在门前看着这座郑家曾经辉煌的标志,郑鑫国心中一阵感慨。
家都没有了,还留着这座府邸干什么?
郑鑫国叫亲兵去放火烧了郑府。
听到要烧郑府,郑有德开口劝国姓爷,“大公子,这府不能烧啊!这可是老爷花巨资捡起来的。烧了的话,老爷的一番心血就没有了。”
不想再面对这个注定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同时也为了能激励将士们。
郑鑫国说道:“这座庄院是我父亲建立的,但现在国破家亡,留着这府又有何用。烧了!从今往后如若不能打倒满清,也再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也永不踏入安平了。”
听到大公子说的这样节烈,郑有德沉默了,叹了一声后走了。
在郑鑫国严令下,亲兵狠下心四处点火,曾经宏伟的郑府燃起了熊熊烈火。
看着火光,郑鑫国站在门口沉默良久。
对于这座府邸,郑鑫国有种异样的感情,自己既属于这里,又不属于这里。
烧了也好,对于那些曾经属于“他”的回忆,就再也没有了。
叹息一声,郑鑫国转身上马,准备启程前往金门时,看到几个亲兵正小心心翼翼地收拾郑森读书时用过的笔墨纸砚等。
一见到郑森儒生时的文具用品,郑鑫国心里就一阵恼火。
在明末这战乱的时代,百无一用是书生!
血和刀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当年海寇世家的郑森没有跑去读书,而是继续干着水师这份很有前途的海盗职业话,以他大公子的身份,怕早就独领一军。
现在厦门也不会由郑彩掌管,林察也不可能带着士兵叛逃去广东了。
自己也不用那么辛苦,要拼死拼活地从零开始奋斗了。
这该死的笔墨纸观!
郑鑫国喝令那些亲兵抬上那些读书用具,径直往安平的孔庙去。
一行人马走到孔庙前,郑鑫国昂首向里走去。
看到庙中千百年来供奉的孔子泥石像。
一个被董程太监了的儒家学说只会渐渐地打磨掉民族血性,学其何用!
如果不是还需要招揽一些有志之士,郑鑫国差点就想砸了它。
郑鑫国令亲兵将儒服冠带等置于孔子像前。
因为有很多人在场,郑鑫国为了日后能有文士等来投靠自己,就算自己崇尚武道,此时也只能念道:“昔为孺子,今为将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
念完,郑鑫国就让亲兵将从前读书时所穿时所用的青衣、笔墨纸砚用柴火一把火烧了。
从今日起,再没有郑鑫国,也再没有郑森,有的只是要反清复明,收复台湾,壮我华夏之威名的郑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郑成功!
从今日起,弃文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