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上最牛驸马爷 第314章 角度不同

《史上最牛驸马爷》第314章 角度不同

作者:黑椒炒三国 字数:3164 书籍:史上最牛驸马爷

  陈元摇头:“你是不是没钱送礼?如果是你和兄弟说一声就成,上面的关系我帮你打点。”

  狄青呵呵一笑:“陈兄有钱,在下在这边关也有耳闻。只是,我几年没升官却是我自愿的。”

  石玉接道:“上官几次要提拔大哥,都被大哥给回绝了。”

  陈元很是惊讶:“这是为何?”

  狄青不是不想再提升一步,只是他现在的指挥使是有资格指挥属于自己的部队的。如果再提升的话,那么就要“听调”了。

  也就是说,皇上调你去哪里打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里,等到到了地方,才看见你要带的兵。这对狄青来说无所谓,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不害怕!

  但是他手下那些士兵就不行了。在狄青手下能打胜仗,但是到了别的将军手下,他们就没这么威风了,能不能保住姓命都是问题。

  所以上官几次调动狄青,都被他手下的兄弟给挽留了。

  陈元听到这个原因之后马上想到,曰后狄青做大将的时候,身边好像就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部队,每次战局陷入僵局的时候都是这支部队为他破冰的,那是仁宗特批的。难道就是眼前这些人?

  想到这里陈元也没有再说什么。一切都等自己见了仁宗再说,自己想搞李元昊,必须把狄青弄过来!自己现在见过的猛人当中,只有狄青能搞过李元昊。

  第二天,一队士兵押解着陈元他们一路往汴京去了。让陈元真切的感受就是,边关附近的那些守军和居民对自己这些人的态度相当的好,他们认为自己救回公主,是挽回了大宋的荣誉和一个士兵的尊严。

  行进二十多天,随着他的脚步踏向大宋腹地,言论就慢慢的变了。等他到了汴京的时候,甚至有些群众向他扔烂菜叶子和臭鸡蛋之类的东西,大骂陈世美为人反复无常,为了一己私利挑起党项和大宋的矛盾。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能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民间是这样,在朝堂上也是这样。

  陈元知道,仁宗是从那个角度看问题的,才是关系到自己这次面对什么结果的关键所在!

  朝堂之上,也是为了陈元的事情争吵的非常厉害!而这个时候的分帮划派再也不是按照什么君子和小人来分别了。

  庞吉认为陈元当杀,只是杀了陈元,才能平息党项人的怒气,才能让大宋避免战争。

  他站在朝堂的正中间高声说道:“万岁!陈世美抢回公主,这在李元昊看来无异于夺妻之恨!若是我们不杀陈世美,李元昊必定会有所借口,老臣只怕边关不宁!”

  吕夷简发出一阵冷笑:“太师以为,杀了陈世美,边关就安宁了么?”

  庞吉挺直腰杆:“那是自然!李元昊没了借口,师出无名。就算他强行滋事也必然自取其辱!”

  吕夷简没有和他争吵,而是抱拳对仁宗说道:“万岁,在陈世美入关之前,党项人已经开始偷袭我大宋边成,五座军营遭受了党项部队的袭击,其中三座全赖我大宋军士守卫得当,党项人未能得逞。却有两座城被那李元昊摧毁!万岁,臣以为,边关安宁与否,与陈世美没有丝毫关系。”

  “相国此言差异!”范仲淹排众而出:“万岁!正因为党项人滋事,而我们对战局的预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李元昊在瓦桥关重创辽国重兵,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他现在已经在和辽国人谈判了,臣以为,现在我们对党项的政策应该是拉拢,绝对不能让他站在辽国人一边,否则大宋危矣!”

  刚刚被仁宗调回来的欧阳修力挺他的恩师:“万岁,臣亦以为,若是不杀陈世美,难免让李元昊下不来台,就算他有心和我们走的更近一些,恐怕心中也有顾虑。就算在民间,这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都是不共戴天的。”

  仁宗看看夏竦:“太尉大人,你在西北多年,对李元昊有些了解。朕想知道,你怎么看?”

  夏竦想了一下,慢慢走出队列一步,抱拳弯腰:“万岁,李元昊乃是旷世奇才,此人文韬武略绝对不会甘居大宋之下,战争是难免的。就算没有陈世美,他也一样会打过来。”

  范仲淹马上说道:“太尉大人,这我们都知道。只是我大宋近期均州等地爆发蝗灾,灾民闹事,事态颇为严重,这个时候臣以为必以稳定为上策!”

  夏竦微微的摇头:“相国大人所言极是,两个人打架,不是谁想不打就可以不打的。”

  仁宗略做沉思,这些问题他都知道,而且都已经考虑过了。从他的角度上来说,他想让陈元活着。

  他觉得陈元是个人才!李元昊有多厉害仁宗心里非常清楚。在大宋新一代的这些人之中,没有一个是那李元昊的对手,不管是文韬还是武略。

  但是陈元这次在党项表现的十分精彩,凭借区区百人的队伍,前后干掉了党项部队二千有余!虽然说有四分之三是在那耀德城耍了阴谋诡计得逞的,但是后来带着几十人和李元昊死磕,还搞掉李元昊手上几百人,最后还安然跑了回来,这个战绩就连那些将军们都佩服不已!

  这样的人才杀了可惜。最主要的是,他是赵懿看上的人才。

  这才是仁宗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角度不是从皇上的立场上出发的,也和底下的这些大臣们完全不一样!只有当了父亲的人才有体会,为了自己儿女的幸福,他们愿意挺身而出为儿女们解决一切危险和麻烦!

  仁宗知道,赵懿是看上这个陈世美了。如果这个陈世美只是一个喜欢凭借花言巧语来骗女孩子的家伙,仁宗定会毫不犹豫的干掉他,让赵懿死了这份心。

  但是陈元的表现让仁宗还是挺满意的。

  更让他满意的是,像陈元这样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赵懿回来之后他要面对什么样的麻烦!但是他做了,他为了赵懿去做了。作为一个皇上他很生气,但是作为一个而父亲,这让仁宗很是感动,他觉得自己女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至于他家里的那个几个女人都不是问题,仁宗已经替陈元做好这方面的安排了。只要赵懿能幸福,他愿意去为赵懿解决一些从赵懿那里看上去很麻烦的事情。

  只是这个念头他又不能说出来,不然言官们定然会弹劾他不顾江山社稷的!让大臣们讨论也是有些大臣颇为不识相。

  仁宗最后看了一下站在尾端的宋祁:“宋祁,你和陈世美一起和党项人谈判的,朕想知道,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宋祁很是为难,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很鄙视陈元这种行为。是你陈元一开始想尽办法要把公主早点送过去的,现在送过去了又是你不声不响的去抢人!这唱的哪一出戏宋祁真的看不明白。

  但是夏竦是他的老师,他不能站在夏竦的对立面。犹豫了一下说道:“万岁,微臣以为,陈世美有句话说的是对的。我们给党项人的东西,就是打狗的肉包子,这李元昊根本就是忘恩负义之人,才用我们的支援打了胜仗,马上和辽国坐在一起,还拿咱们三关之地做文章,却是过分了。”

  欧阳修立即说道:“不然!提起那三关之地,也是陈世美提出让出去的,若是现在三关依然在我们手中,党项人还在贺兰山和辽国人死战呢,形式怎么会变成这样!”

  吕夷简看了欧阳修一眼:“欧阳修,当初陈世美提出让三关的时候,朝中很多大臣都商议过的,不要说陈世美,就是我们这里面所有人也都没有想到李元昊能这么快就占据主动,这个责任推在陈世美一个人的身上,有失偏颇了吧?”

  欧阳修正待反驳,仁宗的手轻轻一拍龙案:“好了,都不要再吵了。陈世美已经押解回京,李元昊向辽国求和的事情已经得到确认。至于怎么处置陈世美,朕想亲自问问他。就算要杀他,也要让他自己开口辩驳一下才是。”

  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让这些稳重的大臣去争吵是吵不出一个结果的。仁宗要的就是他们吵不出结果,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把事情拖下去,拖到整个事件当中陈世美这个人物已经毫不重要了为止。

  众臣听见仁宗这样说了,自然是不便再说什么,仁宗看看站立在一旁默不作声包拯:“包爱卿,带陈世美来文德殿。”

  包拯应道:“臣,遵旨。”

  旁边诸臣的内心却是震惊不已!皇上要见陈世美这很正常,陈世美的事情涉及到了公主,涉及到了皇家。可是那文德殿却是每次科考之后皇上御笔钦点状元的地方!

  在那里召见陈世美,这明显是对众人发出了一个信号!仁宗想说什么?范仲淹,吕夷简等人刚才还吵的不可开交,现在却一个个相互看着,想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什么来,可是他们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茫然。

  仁宗轻声说了一句:“相国,太师,还是范大人和太尉大人,你们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和朕一起去吧。朕很想知道,是什么让陈世美如此胆大妄为。”

  “草民陈世美,叩见皇上,见过诸位大人!”陈元跪在文德殿中间,五位当朝重臣分立两边。

  仁宗看着陈元,笑了一下:“你为什么不自称罪民?上一次你打了党项使者,都自称罪民,难道你认为这一趟你擅强公主,在党项杀人,就无罪么?”

  陈元头抬的很高,和仁宗对视着:“草民有罪,可是草民之罪却并不是擅抢公主,在党项杀人。而是草民本不该让公主去和亲,更不该让瓦桥关边军后撤!”

  他这句话说的理直气壮,范仲淹却被陈元的态度惊住了,这五个人都不是傻子,自然一下就听出来了,陈元想转移矛头所指的方向!

  去党项抢公主是他一个人做的,如果按照这件事情来定罪的话,那没人能帮陈元承担什么。可是陈元的言下之意却是自己这么做并不是犯错,只是为了弥补一个错误。

  而答应让公主去和亲,答应瓦桥关边军后撤几十里,这些问题是很多大臣都同意的。如果以这个罪名定陈世美的罪,那很多大臣都无法逃脱干系,包括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仁宗。

  仁宗一拍椅子站了起来:“胡扯八道!包爱卿,你告诉陈世美,他所犯的罪行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刑罚!”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