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甲午崛起 【1274 实力弱也要斗到底】

《甲午崛起》【1274 实力弱也要斗到底】

作者:轩樟 字数:4359 书籍:甲午崛起

  “嗯,陛下说的是,我知道当时清朝的军队有两种:八旗和绿营。主体在绿营,而绿营兵力分散,没有编制,所以战斗力特弱。谁不知道用拳头打人而不是用手指头挠人呢?关键是清廷的拳头攥不起来啊!那为什么绿营如此分散呢?原因在于,自古以来的传统:军警不分。古代的警察寓于军队、行政、和审判机关。特别是军队有着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清军不是并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而是同时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军队的分散性分布同时影响到了调兵速度。军队的军纪涣散,无明确退役制度,军队训练废弛,一片黑暗。所以,清廷的军队是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英军的。是不是,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接着道。

  “没错,清廷没有输在国力上,而是输在军队的建设上,这是很少见的,如果早点建立一支中央政法直接控制的新军,就不是这种结果了,当时如果后期的类似李鸿章淮军的精锐,不至于一下子就丢掉北京城。不过,清廷不敢这样做的。清廷为什么只能动员几万人参战?因为清朝的皇帝不是汉人,所以和大明朝相比,清廷要投入更多的兵来防止汉人造反。因此能调去打仗的兵也不多。清廷对付大小金川叛乱和云南叛乱时派去的兵都不多。还有就是清廷看待英**队的心态,他们知道即便是输了,英国人也不会灭掉清廷,所以不会立即调用全国可用之兵的。英国人的船只比清朝的好,清朝的船只多是出海打渔的那种。英军有大船对清军意味着什么?就是无法立即得知对方的行踪,再加上英军火器比清军强得许多,战术也是,就算投入几十倍,胜算也不多。国土不接壤的国家发生战争,水军的主动性就变得非常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培养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原因了。”

  “嗯,这一点,很像是我们现在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我们虽然没有强大的海军,但是我们的陆军和日本人的陆军的差距,比当初侵略清国的英军和清军的差距还要大。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940年6月,懿律率领英**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舰28舰、陆军4,000人,抵达广州海面,8月3日,道光接到林则徐自广东发出的英军可能北上天津的预警,道光随即谕令直隶总督琦善:天津“不准通商,断不能据情转奏,以杜其觊觎之私。倘有桀骜情形,即统率弁兵,相机剿办。8月9日英军抵达大沽口后从琦善奏折中得悉天津“炮位陈旧、兵力不足”。英国6月到达广州,8月9日到达大沽口。对比清朝,8月3日北京收到广州情报。由此可知道,英**队的机动速度仅仅比清朝使者的速度慢了几天。这就更不要说英军的机动速度比清朝军队的机动速度快了多少了。所以,几万人是当时战场上能集结到的军队。这并不代表清朝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只是由于无法及时赶到战场。当时清朝战略有误判。清朝认为英国目标是广州,所以部队在广州方向集结。而其他地方没有及时动员。清朝对英国战力估计不足。在军队武器变革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判断好方向。从而没有动员足够的力量。我们现在的信息联络比清廷发达的多,我们唯一的软肋就是海军和工业基础仍然很薄弱,国库空虚。”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廷更弱,列强更强大了,所以,再被打一次,也是没有悬念的。”萌总裁点头道,想到华夏曾经的屈辱,微微的叹口气,同时也庆幸,自己重生的时候是在1870年这么一个相对和平,有利于清国发展的时期,否则的话,就算是让自己跑到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去,自己也是毫无办法的。

  况且当时还有太平天国,萌总裁最反感的就是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他下不了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

  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签订《天津条约》,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8年爆发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止。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

  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

  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

  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俘,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

  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等爱国志士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四国公使却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

  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

  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

  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

  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次的胜利。

  同年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

  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

  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略中华的战争。

  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侵略军占大连湾,法侵略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

  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

  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

  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之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

  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清廷派奕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

  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幸好华皇以超凡的魄力和手段推倒了清廷,已经将失地全部收复,但是即便如此,沙俄,英国,法国,仍然是华皇目前最为仇视的列强国家。

  对付这三个国家,也更有利于国内的战争动员。

  这也是华皇为什么要挑大个子先揍的原因,华国就是再虚弱的情况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光这两个优势,只要是统一的华国,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国!

  “放心,我们这次一定能够战胜日本,战争英国。”华皇坚定的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即便是实力落后的情况下,我也有这个信心。”

  “对,我相信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看着萌总裁眼中散发出的锐利光芒,肯定的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