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血腥的盛唐 第356章

《血腥的盛唐》第356章

作者:王觉仁 字数:2923 书籍:血腥的盛唐

  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这是宰相专权、欺君罔上啊!

  如果说新君即位之初,比较忌讳的事情是和宰相班子意见不合,那么最忌讳的事情,恐怕就是被一个专权揽政的宰相蒙蔽和架空了。

  大历十四年闰五月初五,德宗李适断然下诏,把首席宰相常衮贬为潮州刺史,同时擢升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诏书一下达,不啻于在满朝文武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百官虽然大为讶异,但却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拍手称快。

  因为常衮的虚伪和矫情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相比之下,既理性又务实的崔祐甫就要比他可爱多了。

  此时,被贬出京师的崔祐甫刚刚走到昭应(今陕西临潼县),传诏使者就快马加鞭地从后≮www.WenXueKu.com 文学库电子书≯面追上了他。

  跪地听宣的那一刻,崔祐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

  因为他一贯坚信——风水是轮流转的,宰相是轮流做的,不得人心的领导也总有一天会下台的!

  现在,风水终于转到我家来了。

  常衮,你认栽吧!

  常衮万万没料到自己的结局会这么凄惨。

  他本以为潮州是他给崔祐甫安排的归宿,没想到却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

  这真是一个令人欲哭无泪的黑色幽默。

  常衮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不知道新君李适为何如此决绝。他只能在无边的痛苦和失落中想起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为代宗时代独秉朝政的首席宰相,常衮与新君李适之间势必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紧张关系,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许朝政大权过多地集中在某个大臣的手上!

  所以,就算常衮不在此次礼法之争中落马,迟早也会因其他事情而下台。

  从这个意义上说,常衮其实是应该感到庆幸的,因为早些走还可以保住一条老命,晚了很可能就什么都保不住了……

  大历十四年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当常衮黯然神伤地走上那条山高水远的贬谪之路时,德宗李适正踌躇满志地等待着崔祐甫的归来。

  此刻的李适,已经在心里勾画了一幅重振朝纲、中兴李唐的宏伟蓝图,只等一个务实能干的宰相来到他的身边,帮他把这个美妙的理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李适:闪亮登场的新帝】

  新君李适丧服未除,就毅然决然地拿掉了前朝的首席宰相,换上了一个区区五品的中书舍人,如此强悍的举动,不得不令满朝文武感到吃惊,也不能不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而李适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更是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政”旋风。

  ——闰五月中旬,李适颁布诏书,宣布今后不再随便接受四方上贡的各种物品,同时撤除了由玄宗创立的皇家艺术中心(梨园),遣散乐工三百多名。

  ——闰五月十七日,一个不识时务的地方刺史献上一幅《庆云图》,以祥瑞之名谄媚朝廷、粉饰太平,李适对此深恶痛绝,下诏宣布:“朕以为,只有选贤举能、拔擢忠良才是真正的祥瑞,至于像庆云、灵芝、珍禽、奇兽、怪草、异木之类的东西,又有哪一样对百姓有益呢?朕在此昭告天下,从今往后,一律不得进献祥瑞。”

  ——数日后,李适又命人把宫内豢养的大象、豹子、斗鸡、猎犬等动物全部放逐,同时遣散了数百名宫女。

  ——六月初,李适下诏:“天下百姓,凡有冤屈诉状而地方政府拒绝受理者,可直接进京,向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告状;此外,若地方政府受理诉状,但百姓认为审理不公、对判决不服者,也可直接到三法司敲‘登闻鼓’,上诉申冤。”此诏一下,四方百姓欢呼雀跃,每天到京师击鼓鸣冤者络绎不绝。

  ——六月中旬的一天,奉命出使淮西的宦官邵光超刚刚回朝,就被天子李适下令杖打六十,即日流放边疆。此事极为突然,但明眼人却不难知晓个中原委:邵光超出使淮宁时,“按惯例”接受了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的重贿,计有绸缎七百匹、上等茶叶二百斤,还有数量不等的奴仆、马匹等。天子这回拿邵光超开刀,摆明了就是要杀鸡儆猴,一举破除“宦官出差必收贿赂”的这个惯例。邵光超出事后,刚刚出使各地满载而归的宦官们得知消息,赶紧把收受的各种贵重物品全部扔掉,一个个空着双手回到了长安。此后的好些年里,凡是奉命出使地方的宦官,再也没人敢收受当地官员的贿赂。

  ——这一年七月五日,朝廷突然派出了一支工程部队,强行拆毁了大贪官元载等人名下的一批豪宅。很快人们便得知,这是新天子李适直接下达的命令。当时,四方百姓在连年战乱中流离失所,而朝中大臣、各地将帅、当权宦官,却竭尽人、财、物力,竞相修建豪宅,而且一座比一座豪华壮丽,一座比一座奢侈靡费。老百姓对权贵阶层的这种奢靡之风极度痛恨,纷纷咒其为“土木妖”。而德宗李适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对这种社会现象颇为不满,所以才有了这次铲平豪宅的举动。当那些象征着权贵利益的“土木妖”纷纷倒下之时,京师的百姓们顿时欢声雷动……

  就这样,在即位之初的短短几个月里,德宗李适就用雷厉风行的手段革除了种种弊政,树立了全新的政风,同时向帝国臣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李适绝对有信心、也有能力重振朝纲,中兴社稷!

  作为一个盛年即位的天子,德宗李适的上述举措已经足以体现他锐意进取、矢志中兴的勇气和信念。但是,要想把前几任天子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收拾干净,光有勇气和信念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胆识、谋略和政治手腕。

  那么,李适具备这些素质吗?

  从下面这三件事中,我们不难得出判断。

  第一件事:李适巧妙地削弱了“四朝元老”郭子仪的权力。

  众所周知,郭子仪是大唐帝国首屈一指的功臣,历仕玄、肃、代、德四朝,战功卓著,勋业彪炳。历任天子为了奖赏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到了德宗即位的时候,郭子仪兼任的职务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在此,我们不妨罗列一张郭子仪的职务清单:司徒、中书令、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关内副元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关内支度使、盐池使、六城水运大使以及押蕃部、营田使、河阳道观察使等等。

  不难想象,对于这样一个功高权重、身兼十数职的帝国元勋,任何一个皇帝必然都会对其生出畏惧和猜疑之心。虽然郭子仪对李唐朝廷忠心耿耿,而且生性谨慎,做人非常低调(否则恐怕早就因功高震主而被兔死狗烹了),但是当初的代宗皇帝还是很不放心,多次想削弱他的权力,却始终下不了决心,所以才一直没有动手。

  眼下,如何“摆平”郭子仪就成了德宗李适不得不面对的一道政治难题。

  这个事情的难度在于:虽然郭子仪本人比较厚道,但他麾下那帮将领却没有一个是吃素的,万一事情做得不漂亮,把那帮将领惹毛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要解决这道难题,必须有一个巧妙的办法。

  经过一番审慎而周密的考虑,李适终于找到了一个既简单又安全的办法。

  一个字——分。

  也就是说,必须把郭子仪手中的权力“分解”开来,再“分配”到他麾下的几个主要将领头上。如此一来,朝廷便能收一石三鸟之效:既削弱了郭子仪的权力,又安抚了那些骄兵悍将,还能让那几个主要将领从此对德宗感恩戴德。

  大历十四年闰五月十五日,德宗李适下诏,尊郭子仪为“尚父”,加授太尉,保留中书令,其余兼职全部免除;同时,将郭子仪原来担任的主要军职,分别授予他麾下的三个主要将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至此,这个困扰了代宗许多年的问题,终于在德宗手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第二件事:李适成功挫败了一起政变阴谋。

  这起阴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它不大,是因为牵涉面不是很广;说它不小,是因为它事关“废立”,直接威胁到了李适的皇权。

  阴谋的策划者有两个:一个是兵部侍郎黎干,一个是高阶宦官(特进,正二品)刘忠翼。据称,黎干为人“狡险谀佞”,而刘忠翼则是“恃宠贪纵”,两个人沆瀣一气,内外勾结,很早就企图干预代宗“立后”和“立储”的大政。

  若干年前,德宗李适尚未被立为太子,别有用心的黎干和刘忠翼就极力劝说代宗,让他立独孤贵妃为皇后,再立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为太子。但是代宗没有受他们的蛊惑,而是册立了长子雍王李适。

  李适即位后,黎干和刘忠翼惟恐遭到报复,遂惶惶不可终日。当时长安坊间纷纷传言,说黎、刘二人日夜密谋,企图发动政变。李适当然不会掉以轻心,便派人暗中监视二人的一举一动。

  大历十四年闰五月的一个黄昏,黎干又乘坐一顶小轿悄悄进入刘忠翼的府邸,与他密谈多时,至当天深夜才离去。德宗李适得到密报后,立刻采取行动,命有关部门将黎干和刘忠翼逮捕。经过审讯,黎、刘二人对自己的政变阴谋供认不讳。李适大怒,当即开除二人的官籍,并终身流放边地。

  闰五月二十七日,黎干和刘忠翼刚刚走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县),李适就命人追上了他们,宣诏将二人赐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