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217 章 第二道菜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217 章 第二道菜

作者:顾四木 字数:2841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庐山驿站。

  姜沃与滕王谈完后没多久,巡按使的车队也就到了此处驿站。

  郭成双的不真实感,在看到巡按使马车之时,终于消失掉了。

  因掌驿站,他对各种车舆之制很是了解:与官袍一样,什么品级(爵位)的官员坐什么车,是不能僭越的。

  巡按使代天巡牧,用的便是特赐的象饰朱轮车。

  回想他这一天过的,简直是如梦似幻。

  而在姜侯登上马车时,郭成双忍不住拉住最熟悉的杜审言道:“这,这滕王……”

  姜侯都准备走了,怎么滕王没走啊!

  杜审言安慰道:“无事,滕王只是借你的地方写一写公文。”

  姜沃是把滕王留下来写‘状纸’,巡按使大半队伍也留下来陪同,而姜沃则带着家里人先去拜见孙神医。

  太平还特意进去跟滕王道别。

  见滕王正在痛苦面具写字,就感同身受道:“滕王叔爷也要做功课啊?那好好写吧。”

  滕王闻言更痛苦:果然是黑心侄子和侄媳妇生出来的公主,也不是什么乖孩子!

  虽说腹内是如此腹诽,然滕王,明明比太平亲爹还小一岁的滕王,还是努力挤出来一个‘爷爷辈’的慈祥笑容,悄悄自袖中取出一对特意带来的上好红宝钗送给太平。

  然后小声道:“好孩子,这件好东西送你——等你回长安后,在你父皇母后跟前儿多说点叔爷爷的好话如何?”

  说来,这对红宝钗,是以滕王的身份见识和多年敛财经验,遍寻了库房后,寻出来最好的一对。

  确实是罕见的珍宝,哪怕放到宫里去,也绝不逊色。

  毫不夸张的说,滕王方一打开匣子,屋中都亮堂了一下,宝光浮动。

  这原本是滕王做了两手准备:若姜侯这回巡察不较真,能通融一二,就送给她。但滕王今日一见,就知道这礼不用送了,送也白送。

  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知道的都‘交代’了,好用‘戴罪立功’之条例保住自己的爵位和王府。

  滕王毫不怀疑,若他再打马虎眼,姜侯真能上书回京——估计他那病弱但黑心的侄子,还有那把自家兄弟姊妹都流放边境的侄媳妇,削他肯定不会手软的。

  但意外之喜是帝后的幼女竟然也随行,滕王就准备走一下孩子路线。

  太平本就喜欢明丽之物,见这一对红宝钗,痛痛快快就收下了,清脆道谢:“长者赐,不敢辞。”

  滕王还未及欣慰,就见小姑娘转身活泼泼跑走了,边出门还边道:“姨母看,滕王叔爷给我送重礼了!”

  滕王:……

  你还我!

  果然很快姜侯就走进门:“滕王多写两条吧——贿赂巡按使,又是一罪。”

  **

  姜沃在庐山下的星子镇见到了孙神医。

  庐山所占之地其实很大,直到现代,作为景区开发出来的庐山

  都只占少部分,山上山下都有村落聚集,山下更有几处小镇。

  姜沃见到孙思邈的时候,不出意外也见到了黄芪。

  说来,在孙神医笑称道:“小姜来了。”时,黄芪的想法是,哦,原来杜姐姐名姜,而且看起来跟孙神医很熟悉……

  直到随行孙神医的卢司马上前称了一声‘姜侯’,黄芪才体会到了跟郭成双一样的‘瞳孔地震’。

  谁?谁?

  不过比起郭成双,黄芪除了震动外,还深深体会到了‘社死’二字。

  因姜侯进门前,还笑眯眯对她道:“你不是想听我亲口说‘欲上凌烟阁’吗?”

  黄芪脸红的像是要滴血。

  直到孙神医与姜侯进门后,她才思绪逐渐回来,开始像郭成双一样回想,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

  而回想到她还说起让姜侯给她‘做女吏’时,黄芪在满院药香中抱头蹲了下来。

  *

  而见到卢照邻后,姜沃再次感受到了初唐四杰全图鉴的圆满感。

  都不用等滕王阁了,可以先登庐山,庐山诗写起来。

  在这星子镇上,看庐山更清晰了。

  姜沃从开着的窗户望出去,远见庐山:若说庐山诗中,她最熟悉的,还是李白那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姜沃便是在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前,与婉儿讲起了一位帝王的政令。也是她接下来要端给江南西道世家的‘大菜’之一——

  汉武帝的‘告缗令’。

  若要说明何为‘告缗令’,不得不先说一说它前一道政策‘算缗令’。

  汉武帝时,因屡征匈奴国库有虚,为充实国库,武帝看上了富商大贾,准备宰一波肥羊弄点钱。

  说来,先礼后兵这一招,谁都会用,包括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开始也是想‘礼’一波的:他带头捐出了自己的少府(小金库),然后期待着这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商贾,能主动为国捐一波军费。

  然而,毫无动静。

  白捐了自己私房钱的汉武帝:好的,朕的敬酒不吃,那就吃罚酒吧。

  很快,在桑弘羊和张汤的一并筹划下,汉武帝出台了‘算缗令’,商人每两千文中要交一百二十文的税(因汉代一百二十文是一算,故名‘算缗令’)。

  不但银钱要交百分之六的税,而且商户家的车、船也都要抽税。

  百分之六的税率,其实并不高。但人性多半如此:如果一开始,只拿到百分之九十四的钱,其实也就算了。

  但如果钱已经百分百到了自己手里,再交出去百分之六,尤其是按财富总数来说,百分之六又是一笔不小的款项,那很多人就不舍得了。

  正如此时世家。

  对他们来说,哪怕心知肚明是违背律法的。但这些土地已经侵占到手了,再让他们主动吐出来,就不舍得了。

  *

  说来利益真是世

  界上最实在的东西,什么礼法、道理、大义,甚至律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往往只有少数人把持得住,会遵守。

  因此哪怕是汉武帝之皇威,在出台了算缗令后,一开始也并未收到多少银钱:毕竟汉代也没什么透明的收入记录系统,都靠商户自己报收入交税。因此,富商们多‘藏匿其财’,不肯按数交钱。

  藏匿真实钱财数目,不肯主动交百分之六是吧?

  于是在算缗令之后,汉武帝很快跟上了‘告缗令’——鼓励揭发,如果被揭发了‘隐藏财产’的富户,就直接没收全部家产,还分给告发的人一半!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何况还有巨额奖励。

  于是很快,隐匿钱财的富商巨贾之家,均被告发,效果斐然:“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1]

  针对世家量身定做一版告缗令。这就是姜沃给他们准备的第二道大菜——比起来,滕王只属于标志性前菜。

  只有滕王先站出来揭发几家,才会有人敢于继续揭发:有了带头的,就不怕没有后来者。

  不过,姜沃今日要教给婉儿的,并非是她早就学过的汉武帝政令之一,而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

  “婉儿已经读过《史记·平准书》,觉得告缗令如何?”

  婉儿认真想了想,先将告缗令使国库充盈等看得见的好处说出来,之后又道其弊:“可亦如司马公所言,自此后,民多以举告得财易,‘不事畜藏之产业’。”[1]

  确实,告缗令也自有其弊端:检举旁人得钱多么容易,且若是自家辛苦积攒钱财,还怕被人举告了呢,还不如直接躺平。

  因而明明是为了更好的税收而施行的政令,但长远来看,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和税收。

  告缗令就如同药。

  是药三分毒,且人也不能长久的拿药当饭吃。

  于是施行数年后,武帝也终究废除了告缗令。

  *

  姜沃取出一枚常用来起卦的钱币,放在婉儿手上,给她看,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在如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前,姜沃很认真对她的弟子道:“婉儿,世上没有一劳永逸之政令,告缗令在武帝当年合用,可解燃眉之急。”充盈了国库,解决了当时‘官府大空’的窘迫,更为抗匈奴提供了银钱保障。

  “今日师父或许也要拿来用一用。”通过旁人的检举告发,令世家好生放放血,毕竟指望他们自觉自愿交出侵占的土地是不可能了。

  “但有立竿见影之效,并不代表就是百世不易之法。”

  正如婉儿说的,告缗令亦留下了弊端。

  姜沃郑重道:“所以婉儿,不要害怕改变。尤其是不要害怕改变师父的决定。”

  姜沃看着眼前的孩子:她相信,将来婉儿也会立在朝堂之上。

  自己应该是她的引路人,而不该是阻碍。

  师徒名分,有时候天然带着一种礼法道义的压制,就像皇帝刚登基时,被人各种以‘先帝’谏言,请其无改父之道。

  或许将来,也会有人用她来针对婉儿。

  姜沃希望,自己不是束缚住婉儿的人。

  “婉儿,如果将来,你能改变今时今日师父的各种条例形策,我会很高兴的。”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过去,连沧海都会变为桑田,何况是人世之变。

  许多当年推出时大有裨益的政令,或许会逐渐变成陈规陋习。

  就像科举制,从隋唐打破世家垄断官职选拔人才,到后来的固化,学子们多闭门学经史子集,世事不通。

  永乐大帝甚至直接开骂过科举官员大部分是蠢货:“岁贡中愚不肖者十率七八!古事不通,道理不明,此可任安民之寄?”[2]

  姜沃终于对婉儿说出了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婉儿,师父只能按如今世事,来定今时今日之计。将来的事,交给婉儿好不好?”

  不要害怕改变,不要宥于先人之言。

  这才是她想教给婉儿的,远比‘告缗令’这项政令,甚至比她此番整饬世家更重要的一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