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218 章 第三道菜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218 章 第三道菜

作者:顾四木 字数:2794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水声隆隆,但不掩师父声音之清。

  于婉儿来说,这是她有生之年第一次见到瀑布,如银练垂空,飞珠玉溅,震人心魄。

  也是第一回,师父不但正面告诉她,将来的事儿要交给她,还牵着她的手告诉她要如何做。

  两人站在瀑布旁的大石上,能感受到凉凉的水珠,时不时被风吹散,拂在面上。

  婉儿仰头望着瀑布,也望着握着她手的师父。

  师父临瀑而立,风吹动她的衣摆,神色像是怀念起了许多人与事。

  苍碧山峦、雪练瀑布、天际云海与身边的亲人,这一幕,在婉儿眼中深深印下。

  以至于很多年后,她闭上眼睛还能清晰想起这一日。

  *

  讲完告缗令,姜沃牵着婉儿的手来到瀑布旁的亭中。

  庐山上的瀑布有好几处,姜沃也不太确定李白看过的究竟是哪一处,她就在遇到的第一处瀑布处停了下来。

  瀑布旁的亭子很古朴,显然有些年头了。

  不但外头的匾额已经看不清字迹,连里头的石桌石凳都已经磨的看不太清纹路了。

  此时桌旁,崔朝正看着太平在写《望庐山瀑布》。

  听到脚步声,原本就不太专心的太平抬起头来道:“姨母,怎么只有我写,婉儿不写?”怎幺姨母就带着婉儿玩去了,自己就被姨父看着写命题诗?

  姜沃笑眯眯道:“谁说婉儿不写?”

  “这不先给令月一段时间——那你们正好差不多一起写完。”

  *

  这一日,姜沃并没有与书令史们一起登庐山。

  只有她与崔朝两个人,带了两个孩子,如最寻常的四口之家一般游览庐山。

  不过,据说他们非常四加一(初唐四杰加杜审言),也一起结伴走另一条路游庐山去了。

  想必会有不少庐山诗作出来。

  因还带了两个孩子,姜沃与崔朝也没有选什么新奇的道路,而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推荐,选了一条最多人游览的,铺着石阶的平缓上山路。

  也不为攀登的多高,看多少奇绝风景,就是信步走一走。

  太平与婉儿走在前头。他们两人跟在后面,还能时时看着孩子们。

  姜沃就见明明是一条平缓的石阶路,愣是被太平走出了泰山挑山工的‘之’字行走法——人家是为了省力,太平纯粹是精力旺盛。

  “你要累了就歇一歇。”崔朝还记得姜沃之前吐血后,似乎每一口呼吸都很艰难的样子。

  姜沃侧首而笑,回道:“无事,昨日孙神医都把过脉了,说我恢复如常,也没有什么病根,你也该放心了。”

  确实是亲眼看到孙神医扶脉,听孙神医亲口说出‘无碍’两字,崔朝才算放心。

  他又想起已经默写完罪状的滕王,问道:“你预备在庐山再住几日?”

  姜沃颔首:“是。”

  她伸出

  手,竖起三根手指,一个个数过去:“第一步,洪州刺史滕王告诸世家‘逼良为奴’‘私占永田’事。”

  算是一个起点,让当地官府、世家、百姓皆知朝廷有巡按使至此,并且是真的要查‘田亩’和‘户籍’事。

  “第二步,发‘告田令’。”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甚至是世家内部矛盾的作用,获取罪证。

  因滕王到底是外人。

  正如现代许多‘抽屉合同’一般,做的表面很干净合理,除非内部人员愿意举报,否则从外查,根本无从查起。

  而大唐的‘逼良为奴’,虽是违背律法的,但此时也有情形,是可以合法买良为奴的:就像之前姜沃带着曜初遇到的那家农户——天灾人祸之时,许多百姓要给儿女找生路,是真的自愿卖儿卖女,在衙署的见证下,是可以合法买下的。

  姜沃想,以世家跟当地衙署的关系,这些‘合法’手续应当挺齐全的。

  哪怕她是巡按使,若无罪证,也不能直接就上门去抄人家。

  说来,姜沃忽然想起,她前世所在的‘大美丽国’也有类似的条例:举报偷税漏税的群众,在提供了有效的证据后,可得到百分之三十追回款的奖励金额。

  而种花家也出台过《检举纳税违法行为的奖励》。

  古人早已总结过这朴素的道理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是前两步。”姜沃边走边道:“倒是这第三步……”

  得知罪证后,如何处置才是最要紧的,也就是姜沃准备的第三步。但这一步,还真不是她自己就能做到的:“我得先跟天后飞表奏事,将此事最后敲定一下。”

  崔朝安静听她讲完,见阳光穿过春日的林木枝叶,映在她面容上。

  心中有点无奈:这些年来,她似乎每一天都在考虑类似的问题。原以为这回出门,起码是在孙神医这里,她能先歇一歇养一养多年耗费的心血。

  结果竟然是还未见到孙神医,她就已经在谋划这种复杂的一环扣一环的,打压世家的计划。

  崔朝等姜沃说完,并没有如往日一般,接着她的话与她讨论政事。

  而是抬手,将她方才还在挨个数政令的手握于掌心:“就今日,只闲游庐山如何?”

  姜沃微微一怔。

  随后也笑了:“好。”

  浮生半日闲,这一日,可以不做宰相,不做巡按使,只做闲游庐山的观光人。

  *

  黄昏后,他们也并未下山。

  而是就住在大约海拔一千米左右,庐山之上的一处小小的镇子里。

  因庐山是名山,故而此处小镇并不闭塞,里头的居民见多了来来往往的外人,看到这种寻常四口之家的旅客配置一点也不意外。

  便是有人多打量一番,也是因为这一家子容貌实在出众。

  安置完两个孩子后,姜沃与崔朝在院中并肩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姜沃如之前很多年一样,给崔朝指天上的星辰,教他辨认。

  在山间望星,银河愈发清澈。

  崔朝便问她:“今日看了瀑布,明日你想看什么?”

  姜沃望着天空。

  其实她在来庐山之前,最想看的风景是庐山仙人洞——

  如果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她最熟悉的庐山诗词,那么她最喜欢的庐山诗词,还是伟人的那首《七绝》,题的正是庐山仙人洞。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1]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首诗成于1961年,彼时正是种花家内忧外患之际,自然灾害与外在封锁并存。

  而庐山会议后,有了这首诗。

  何等从容与气魄。

  姜沃前世初次读到这首诗就被震撼到了,格外想来庐山,可惜身体难以支撑她走遍名山大川。此番既然到了庐山,在她计划中自然要看仙人洞。

  亲眼看一看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

  不过今日来到庐山之上的小镇,姜沃已经问了不少当地人,他们却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庐山上关于仙人的传说也有,但还真没有一个明确的仙人洞。

  姜沃问之不得后,忽然有点明悟——难道是,此时还没有命名。

  她去系统里问一下小爱同学,她记得之前小爱就跟她讲过什么关于玻璃的有趣小科普。

  果然,小爱同学回答她:仙人洞,是传说中吕洞宾修炼成仙之所,故有此名。

  而此时,吕洞宾还没有出生。

  *

  次日晨起,姜沃很早就起来了。

  庐山上雾色蒙蒙,像是一处秘境。

  姜沃独自走在这雾气里,就像她自己,是穿过了茫茫的时间与史册来到了这里。

  连她曾经耳熟能详的仙人传说,在这里,都还是要过几百年才能出现的后人。

  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散去,照亮了她眼前的层峦叠嶂,山河无边。

  此时她的心情,与以往都不同。

  姜沃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在这样的心绪中,想着她要写给媚娘的信——

  也就是她送给江南西道世家的最后一道大菜。

  也不准确,应该是送给这大唐十道中,无数违律侵占田地的士族名门,一场持久的盛宴。

  这道政令,同样来自一位很出名的皇帝。

  也算是一个……不,半个明君。

  李隆基。

  姜沃拟定的第三步,正是开元年间的政令——检田括户。

  唐玄宗之时,大唐已经开国百年,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也多有失去土地破产的百姓变成流民流户。

  连当朝宰相都毫不避讳说出‘多见世家、勋贵、朝臣广占良田’等言辞。可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大影响到了国家的税赋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李隆基颁《置劝农使诏》,开始施行检田括户——他在天下十道设置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来厘清土地人口,凡是违背律法占据的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失田亩的百姓。

  检田括户后,‘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国库大大丰盈。[2]

  开元盛世,亦少不得‘检田括户’之功。

  这一封信,姜沃是写给媚娘,也是写给自己。

  检田括户这件事,开始就并不容易,要长久坚持下去更难。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坚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时时小心调整方向‘留心时政,革去弊讹’。

  他曾缔造一个盛世。

  然而后来,或许是累了,或许是觉得已经盛世安稳。终究是变成了‘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的帝王。

  那她们呢,又能坚持多久?

  如今天后刚刚摄政。

  她与媚娘才至不惑之年。

  曜初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太平和婉儿更小。

  在这庐山之上,在这乱云飞渡的险峰之上。

  姜沃坐在一块山石上,看完了一场日出。

  她比从前任何一刻都明晰:大道远而难遵,无论前路何其折远,她会陪她的君王,坚持走到最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