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344 章 岁月如刀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344 章 岁月如刀

作者:顾四木 字数:3303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镇国公主府。

  议事厅。

  屋内设有风轮,徐徐转动,将冰盆的凉意吹开来。

  待亲卫去引领狄尚书时,曜初忍不住从主座交椅上起身,走到身后摆着的四扇刻雕春夏秋冬之景的宽大楠木屏风旁。

  她扶着屏风探出半个头问道:“后面吹不到风轮,姨母热吗?叫人搬一盆冰放在后面如何?”

  姜握见她如此,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她与陶姑姑带着曜初玩捉迷藏。

  那时她躲在屏风后,安安也是这样扶着屏风边探出一个小脑袋来看她:“抓到姨母了。”

  想到这儿,姜握笑着摆了摆手:“这屋里阴凉,并不热。”

  曜初却没有即刻回去坐下,而是扶着屏风又看了片刻——

  她见姨母将身上的环佩扇坠等物都已然摘了,就搁在旁边的小茶几上。显然是不欲身上配饰发出声音,让人察觉。

  在她的事情上,姨母总是很细致的。

  哪怕这种坐在屏风后面,替她压阵的不同寻常的要求,也都是她一提姨母就应了。

  曜初回到交椅上坐下。

  镇国公主府的属官不少,故而议事厅也修的颇大,主座之下,摆放着数十座椅。

  此时自然无人在座,殿内空空,只有她独坐高处——

  有时候议事完毕,属官们俱告退后,曜初独自坐在这殿中,也会升起一点孤家寡人之感。

  但今日,她想到屏风后坐着的人,就觉得安心。

  **

  姜握坐在屏风之后,只能听到狄仁杰的声音。

  虽然看不到面容神情,但姜握还是能很准确把握他的情绪。

  显然在来的路上,狄仁杰也猜到了镇国公主‘有请’的缘故。

  因此在公主提起‘卢氏不敬言辞’时,狄仁杰声音里只有苦涩,没什么此事被揭破的意外。

  倒是曜初,给姜握的意外多一点。

  与刚才还伏在屏风边缘看她的小公主不同,曜初面对朝臣的声音不辨喜怒不怒自威,问话也直白而简洁,带着一种与皇帝相仿的压制感。

  姜握是欣慰与感慨并存:曜初面对六部尚书都能如此,想来驾驭自己属臣,更是熟谙而掌控力十足。

  而对狄仁杰来说,镇国公主的问题,直指他内心真正之悔。说起来他最后悔的,还不是抓水鬼抓错了,而是——

  镇国公主问道:“如此不敬之言?当日狄尚书为何不曾处置?”

  狄仁杰一五一十将当日情况道来,不曾隐瞒也不曾夸大:他当日一听这话,当即是驳斥喝止的。

  只是,卢堂姨并不听,并且把他扫地出门。而且狄仁杰原觉得堂姨可能是年纪大了,而且丧夫后可能悲伤到脑子出现了问题,于是是想郑重提点表弟几句的。

  然而不愧是亲母子,表弟直接关上了院门,直接给他吃了个闭门羹。

  狄仁杰出门后望着外面白花花的日头,想着自己

  大夏天跑来给自己找事,真是差点当场中暑。()

  然而,他上了马车后,就开始后悔了。

  ?顾四木提醒您《[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不够。这样不够。”镇国公主的声音,正是当日狄仁杰离开后的心声。

  他只是作为晚辈制止了卢堂姨,可他并不只是卢堂姨晚辈,他还是新朝的一部尚书!

  他应该以圣神皇帝所封的官体,正式地处置这件事以儆效尤。

  亦或是他可以大义灭亲,直接去圣神皇帝跟前揭发卢堂姨的不敬之言。

  否则,这件事若不外传也罢,一旦为人所知,那么皇帝会如何想他呢?

  你一个现任的吏部尚书,曾经的大理寺卿就在场,为何不处置此事?有心人抓住此事就可以大做文章——是不是你内心也是如此想的,不愿意跪拜女帝。

  若要保自己的官途,显示自己无异心,狄仁杰应当即刻回禀皇帝。

  但他也实在不忍去做。

  若此话被一位吏部尚书,郑重其事递到皇帝跟前,那卢堂姨一家,最差也得是个发落边疆。

  想想已经七十多岁的堂姨,若是流放必然要死在路上,想想曾经的多有照拂。

  狄仁杰最终选择了守口如瓶。

  但今日这件事,终是被镇国公主得知。

  狄仁杰在心事重重中,倒是也有一种解脱之感。

  于是在镇国公主说出‘不够’二字后,他坦然认错。

  但……

  他也很坦荡的表示:守口如瓶只为一点亲戚情分,他本心上并不赞同卢堂姨说的任何一个字。

  “臣拜的不是女帝,是能令邦国兴盛百姓安居,遐迩平夷海清河晏的帝王。”

  这才是臣子欲追随的帝王。

  他顿了顿:“而皇储之事为国本,若陛下询问朝臣之意,以臣之见——”

  “皇储,当为能承继圣神皇帝之志者。”而不论什幺姓氏、公主与皇子。

  作为六部尚书之一,圣神皇帝看好的宰相预备役之一,狄仁杰当然看得出皇帝的立储倾向。

  他是支持的。

  其实,作为朝中重臣,狄仁杰与镇国公主的私交并不多,但在朝上常见。

  但近来,每每在朝上见到镇国公主,狄仁杰都会有一点感慨,就如今日——

  今日公主穿着家常的衣裳,其实比宽大的朝服,身孕更加显眼一点。

  这让狄仁杰更加清晰地想起:从有孕到现在,镇国公主一直在上朝,她负责的署衙之事,也从未放下。

  她在做一种截然不同的表率。

  自圣神皇帝登基以来,如今朝上的很多朝臣,已经习惯了朝上有女官。

  但,这真是第一次跟有孕的女官一并在朝上。

  毕竟原本如城建署、太医署内或许有女官,但她们本来也不上朝,若有身孕不过是署衙内部安排休假就是了。

  但圣神皇帝登基后,越来越多的女官出现在朝上,那必然就会带来一个生育对仕途影响的问题。

  () 镇国公主是以自己做了一个先例。

  倒不是所有女官都得有子嗣,毕竟这朝上许多女官,都是掖庭宫女出身,本身进宫做宫女后就没打算嫁人生子,有了官职后,更是奔仕途去了。

  但有镇国公主此例,这就是可以选择的事儿了。许多如裴宁一般已经成家的女官,不用担心一旦有孕,就得离开朝堂去保胎,甚至再也回不来。

  而狄仁杰时常能在镇国公主身上看到圣神皇帝的影子。

  他还记得,太平公主和殷王李旦,也是在陛下‘二圣临朝’后才出生的。

  那时候的‘武皇后’,也是有孕亦上朝,亦操持庶政的。

  **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田假,神都中渐渐刮起了一阵流言蜚语。

  圣神皇帝看重娘家子侄,甚至将武家子孙封王和亲,正是一种只认武氏为‘自家人’的代表。

  然而世家还在文火慢煮,准备先放出点流言捧一捧武氏宗亲,让圣神皇帝为子女和娘家头疼,朝上就发生了新的变故。

  六月一日大朝会,御史大夫元万顷(前北门学士,从先帝一朝起就是皇帝的人)呈上了一道奏疏。

  并非他自己的奏疏,而是代为呈奏。

  是武承嗣状告崔族遗孀卢氏!

  说起来,在宅中苦思冥想如何讨好皇帝姑妈的武承嗣,在‘偶然’探听到卢家此事时,真如天上掉下来个金元宝一样,当晚觉也不睡了,直接写成奏疏!

  只可惜他如今还是白身,自己无法上朝,只好走流程,请御史台代呈。

  而圣神皇帝接下来的做法,也让武承嗣坚信自己做的没错——

  皇帝给了他个金吾卫内的官职,让他去调查此事。

  武承嗣大为振奋:果然这条路没错,讨好到了皇帝姑妈!

  而武承嗣此人,为了自己出头,自然是不遗余力的。他当即以卢氏为中心点,开始顺藤摸瓜,去搜罗往日与卢氏走的近的世家。

  以为自己只负责在暗处煽风点火,站干岸看笑话的世家,忽然发现,一转头火烧到自己来了!

  **

  武承嗣如同脱缰的鬣狗一样开始到处搜罗世家罪证,对姜握自然没什么影响。

  武承嗣比武三思聪明的一点在于,他更会看皇帝的脸色。

  所以不但没想过跟‘大司徒联姻’这种攀附事,反而在欲拜访姜府而吃了闭门羹后,就非常识趣再也不来了。

  而因卢氏之事牵扯到狄仁杰,于是在六月初的夏夜,姜握与崔朝在院中树下闲坐之时,不免提到了当年初见狄仁杰的情形。

  姜握道:“那日我坐在屏风后,听着狄怀英的声音,忽然想到初次见他的时候……”

  她捧着茶杯,徐徐道:“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啊。”

  真快。

  而曜初,也已然到了她当年的年纪。

  崔朝亦想起了旧事。

  那时候,他们还住在长安城的延康坊——那

  是先帝把从前魏王李泰的超规格宅院直接没收,拆成了五套房舍,分给了他看重的臣子。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先帝做派。

  不只记得宅院之事,崔朝甚至还记得那一天,延康坊中卖的好桂花糕,有女亲卫买了送进来。

  他甚至还记得那日,她吃桂花糕的样子。

  就这样,过去了三十年吗?

  姜握慢慢算道:“那一年,狄怀英是二十四岁。”

  狄仁杰比她小六岁,她那一年刚过而立之年。是做了吏部侍郎后,第一年参与贡举事,是做王老尚书的副手。

  如今……王老尚书早已不在世了。

  他老人家从宰相位上致仕后,就离开长安归乡养老。故而他的丧仪,姜握也好,裴行俭也好,这些旧日下属都无法亲至,一应丧仪之礼都是托王神玉带去的。

  而今,不但当年带着姜握的王老尚书不在了,当年引荐狄仁杰给她的阎立本也已然过世。

  有时候,常常见面的人,往往容易忽略彼此的变化。尤其是年少就相识的人更是如此。

  因此在她的印象里,总是下意识将狄仁杰认作当年面貌。

  然而看不见面容,坐在屏风后,只听着狄仁杰的声音,姜握才更加意识到——他也早不再是,当年去姜宅见她的青年了。

  甚至孙女都是能去上阳宫念书的年纪。

  而她多年的朋友和同僚,也都未被岁月遗忘。

  就在端午前,王神玉还与她玩笑道:“等储君之事尘埃落定,我便能够致仕了吧。我可也是年过七旬,都望着八十的人了,陛下不会真留我在朝堂到九十这般无情吧!”

  又说起刘仁轨——问她要给刘相的八十五岁寿筵送什么大礼。

  岁月如刀。

  “有人把生命比作读书。”姜握手里拿的是最新的报纸,上面刊登着王勃最新的广告文,写的是铅笔。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往前走,人亦在年年岁岁中老去。

  两个人一起看廊下日落月升,星辰漫天。

  崔朝听到她的声音轻如夏夜中的薄雾。

  “死亡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

  “直到读书的人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1]

  或许是有这样一个夜晚,或许是早有心理预期——

  当姜握收到晋阳公主自华原送来的讣告,告知她孙神医仙逝后,姜握的内心,与其说是大悲大痛,不如说是一种孤山寂岭,大雪纷飞之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