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之内,做完早课的陆渊感受着体内逐渐平稳的法力,面上却是无悲无喜。于他而言,眼下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弥补之前突破过快的缺失,算不得什么好事。而这也是之前聊斋世界天道暗戳戳的报复,祂在陆渊渡劫之后极为大方的相助陆渊破镜,一口气将陆渊从初入散仙的境界直接推入了地仙之境。???..Com
虽然看上去进境飞速,却是再以透支潜力为代价,无疑是自毁根基。索性陆渊并未被境界的提升迷昏了头脑,尽力将境界重新压回了人仙之境,但还是导致根基有些虚浮。但这些不过都是些纤芥之疾,眼下对陆渊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前路该如何去走。
自他渡劫成功之后,他之前所学的一切都再难支撑其自己走下去,他急需获取关于仙境修行的诸多关窍知识,最好是获取一门完整的修行功法,方能接续前路。
而在陆渊的了解之中,此界的修行法门当以各家天书为最,其中最好的无疑是峨眉的《紫青宝箓》,此乃太清嫡传法门,其次诸如《紫府秘笈》、《地阙金章》、《玉虚宝笈》、《大玄天章》等也都是上佳之法。但这些天书道法虽好,却多是有主之物,要么就是藏于仙家洞府,诸多宝库之中,非是等闲可得,一个不好便会生出莫大事端。
而对陆渊来说,最容易入手的则是风洞山白阳崖花雨洞的《白阳图解》,涵虚仙府中纯阳道人吕祖所留的剑诀丹书,以及藏在恶鬼峡蛇王庙的《合沙奇书》。此三道法门,虽说在原著中亦有命定之人将其取出,但却无碍大势,也未牵扯到什么关键人物,虽也可能引起写破折,但却不是甚大事。
而这其中,《白阳图解》只是筑基之法,虽也精妙,但于陆渊无甚大用,而涵虚仙府陆渊虽知大概方位,但真找起来也得花些手脚,只有合沙奇书就明明白白的放在蛇王庙中,只不过神物自晦,凡人肉眼不识罢了。
陆渊随即决定先去将合沙奇书拿到手中,再往太行山三折崖探寻纯阳遗宝,至于白阳图解,只看最后若是有闲暇时间也可前去一观,即便自己不修,也可用来培养后辈弟子。
打定主意,陆渊也没有拖延,为道观布下一道简单的防护阵法,以防有人误入观中惊扰了敖禅。虽说此地少有人来,但也不得不防范一二。
而后便身化虹光直往西南地界而去。陆渊此前游走红尘,对这方世界的各方地理也有所了解,与华夏明清之时的划分相差无几,只不过面积上不知大了多少。而那恶鬼峡则是正在那滇西之地,云贵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陆渊也只是知晓一个名称罢了,到了之后还需好生寻找一番。
两地虽相距数千里,但凭着陆渊飞遁只能也不过一日功夫便已抵达。眼见得前方山中有一寨子,陆渊当即散去遁法落了下去。眼见得这寨子寨门紧闭,几个青壮手执刀枪正在门楼之上巡逻警戒。便见得一道人迈步朝自家寨子走来。
其中一人立刻张弓搭箭指着陆渊道:“来者止步,再往前走莫怪我手中弓箭无情。”陆渊也是从善如流的停下脚步道:“壮士莫惊,贫道乃是一游方道人,眼见得天色将晚,想在贵寨歇歇脚,还望壮士能行个方便。”
那汉子也是有些见识之人,只见陆渊未曾高声嘶喊,声音却清清楚楚的传到自己耳中,便知这道人也是一高人,虽拿不定注意,却也不敢怠慢道:“道长见谅,非是在下不近人情,实是蔽寨近来将有大祸临头,不敢不慎重。还请道长稍待一二,且待在下前去将族老请来,再做定夺。”
陆渊自是无甚意见,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等着来人。不到盏茶功夫,就见寨门缓缓打开,几个青壮汉子簇拥着一位老者走了出来。那老者不同其他人,乃是做汉人打扮,看着也有六十多岁,须发皆白,身子倒是颇为硬朗。
几人来到陆渊面前,几个汉子握着兵刃,一脸警惕的看着陆渊,倒是那老者笑呵呵的行礼道:“老朽赵寻,不知道长从何而来?”陆渊也是回礼道:“老人家有礼,贫道俗名陆渊,乃是一游方道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无意间来到贵宝地,眼见得天色将晚,这才想到贵寨歇歇脚,此外另有一消息想打听一二,不知老人家可否行个方便?”
赵寻闻言苦笑道:“非是我等不知礼数,若是寻常时日,必奉道长为座上贵客。只眼下我寨祸事将近,实不敢将道长牵连进来,还望道长宽恕则个啊。”陆渊不由得问道:“方才便听那壮士言道贵寨将有大祸,眼下老人家也这般说道,不知是和祸事,贫道自诩也有几分手段,不妨告知一二,且看贫道是否能搭把手?”
见得陆渊言辞恳切,且一身气度超然,赵寻不知怎地竟是对其所言生出几分信任,思虑一二,却是将其直接迎入寨中。
赵寻引着陆渊来到寨中最大的一处楼屋前,就见一高壮汉子正在门前等候,见得众人过来,那汉子当即大笑道:“方才赵先生让底下儿郎回来传话,说是有贵客高人驾临,可就是这道长?”这汉子虽看着豪迈,但以陆渊的眼力却是看见其眉眼间那抹散不去的忧愁。
方才路上,赵寻已然向陆渊介绍过这寨子的情况。这寨子乃是由一群不满朝廷和土司压迫的苗民逃至此处建立的寨子,而那汉子则是寨主唤作格蒙。而那个赵寻本是一广西的落第秀才,早年间一心科考,可天资有限,接连考了多年也未曾得中举人,反倒是累得家徒四壁。后来心灰意冷下,便绝了科考的念头,以为人代写书信为生。
有一次因赵寻忆起旧事,心中烦闷便出城踏青,却不曾想因贪恋景色却是在山中失了方向,好死不死的还遇到了一只大虫。若非遇到了带人在山中狩猎的格蒙,只怕早已葬身虎腹。
后来格蒙见赵寻是个读书人便请他到山寨中为孩童教书启蒙。赵寻感念格蒙救命之恩,加之自己也了无牵挂,便应了格蒙之请,而今在这寨中也生活了十几年之久。因他懂些诗书学问,故而在寨中颇受人尊敬,格蒙寻常有事也爱寻他请教,一来二去竟成了这寨中的二把手。不过赵寻喜爱这些村民的淳朴性子,倒也乐得做事,两人配合下,这寨子倒也逐渐兴盛。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却是为寨子招来了一场天大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