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多蛇,“闽”,《说文解字》解析:“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有人认为闽人是蛇图腾的种族。
即使是现在,每年夏天的闽越新闻里,都有农民遇蛇被咬找蛇清或不幸过世的消息。
唐超鹊的初恋下乡的那个地方,是闽江上游一座千年古镇,当地乡亲以蛇作为崇拜的图腾,他们尊蛇敬蛇,忌食蛇肉。
所以那地方蛇尤其多。
那地方还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当地大多数人都以水运为生,祖祖辈辈靠水吃饭,然而那里滩险为患、蛇多成灾,致使古时的当地人生活艰辛。面对蛇害,当地人不得不与蛇“攀亲”,企望得到蛇的“庇护。”
导致到后来有蛇节,不知道从多少前年开始,至今依然延续。
说起那里的蛇节,商洛宇还真的去观看过。
他少年时和几个同学打赌谁胆子大,还比赛过捉蛇,听说那边不管是男人,还是女子,都会训蛇,几个少年天不怕地不怕,决定去参观,看谁胆子大,和蛇接触久。
那地方还建有蛇王庙,蛇节就在蛇王庙前举行。
说起蛇王庙,商洛宇还很有印象。
蛇王庙又称“连公庙”、“福庆堂”。
那边的蛇王庙也建得与其他庙宇不同,其檐角处的仰头雕成蛇头,形态逼真。
每年“蛇节”前一个月,当地成年男子就会到山野间捕捉无毒的蟒蛇、锦蛇等,然后交给蛇王庙中的祭祀组织者“蛇爸”。“蛇爸”将蛇放入专门的蛇瓮中,再给捕蛇的成年男子发放一张凭证
“蛇节”当天清晨6点许,村民就开始准备各种各样的祭品。握有凭证的成年男子则到蛇王庙,从“蛇爸”手里领一条蛇参加“蛇节”巡游。
巡游结束后,这些蛇将被放归大自然
蛇节那天非常热闹,早上7点,巡游开始了。小镇街道上旌旗招展,巡游队伍鸣锣开道,大人们抬着神像,小孩们组成兵器阵和腰鼓队。巡游队伍中,有一支拿着活蛇巡游的队伍叫“赛蛇队”,队里人手一蛇,或握在手,或缠绕肩颈。
蛇王庙里的“蛇王”重达六十几斤,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控制住它。巡游队伍路过之处,各家各户在门口设上香案,燃放鞭炮,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当看到有人把蛇从鼻孔放进,从嘴巴爬出来后,商洛宇和几个兄弟都吐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捉蛇,也没去过那地方,从此,也不提那件往事。
黄一曦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这件“丰功伟绩”。
可见,再亲密的人,也有事互相瞒着。
说起那个青春少女,唐超鹊很多年都未曾掉的泪终于滴下来,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想到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葬在异乡的山谷里,连个人祭念都没有。
当时他没能力迁坟,可是动乱结束后,他有能力要去迁坟的时候,那坟包已经不见了。
当时他找了许多青壮的男人,在那周围挖骸骨,可惜挖了几天,也没找到。
找不到骸骨,唐超鹊再也没有去过闽越省。
说起久藏的往事,唐超鹊忍不住红了眼。
不知道她现在如何,是否投胎转世了。
“我们那有普度,她所在的那个地方,也有水普,所以你放心,她在那里,不会饿着。”
黄一曦也不知道那个地方有没有做普度,就把白水州的风俗说了一遍。
不管怎么样,总算是一点安慰。
“大哥,您就别难过了,一曦他爸走的时候,村里人也说犯蛇神了。”
林舒芳泪水汵汵,谁家没有一两件伤心事呢。
那年村里有人抓住她们住的老家里面的蛇泡酒,喝后死了,也就是那年,黄海山也过世了。
老家的人都说蛇入宅是保护家人,结果被杀死,报复来着。
黄一曦从没有听过这件事,呆呆地看着妈妈。
伤心人说起伤心事,心也亲近许多,唐超鹊顺势把玉佛塞到商洛宇手里,商洛宇也不再客气,给黄一曦戴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刚戴上,就觉得一股暖流从玉佛那里没入皮肤里。
“好了,不是说晚上有三层肉炖笋干吗?我饿了。”
不想看这一家人感恩带德的样子,唐超鹊别扭地转移话题。
一听说他饿,林舒芳顾不得擦拭眼泪,转身去厨房端菜。
黄家带到京都的笋干和超市的笋干不太一样。
那些笋干非常瘦小,黑乎乎的,却是出乎意料的嫩。
这道三层肉焖笋干,非常适合下酒。
知道唐超鹊爱好喝点小酒,而且他不爱喝名酒,只喜欢自酿的酒,商洛宇立马托人从老家带酒过来,有红酒、地瓜烧和葡萄酒、还有荔枝酒。
都是黄志新酿的。
给唐超鹊倒了半杯啤酒杯的自酿葡萄酒,商洛宇自己也倒了半杯陪。
“可惜我爷爷年纪大了,没办法来京都,不然你们也有了酒伴。”
说起黄志新,商洛宇有点遗憾。
两位老人家一直想来京都,可惜年纪太大了。
黄一曦怀孕的事他和丈母娘商量过,暂时不告诉他们,生怕有点意外,老人家承受不住。
“想见面还不容易,等你们回去时,我可以去你们那玩玩嘛。”
唐超鹊啜了一口酒,又挟了一口虾肉放进嘴里,乐滋滋地说。
虾是去虾线剪须剥壳了,倒是省得他动手。
好酒、美食,看得顺眼的人,这样的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半杯酒下去,唐超鹊又提起往事:“第一次去看她的时候,走了很远的路,那个镇刚好是圩日,我们在镇上的一个破饭馆里吃了一碗扁食,一碗扁食面。”
唐超鹊还记得那两碗的扁食和扁食面,大骨汤熬得浓浓白白的,还飘着一点猪油,扁食象花朵一样在汤里浮着,上面还撒上油爆过的红葱头。
那是一家小餐馆,就一个小木屋,环境还不是很好,当时她就挟了一筷子扁食面,舀了几个扁食,剩下的全归了他。
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扁食和扁食面,这么多年,他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面。
一道美食可以缅怀一个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