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林彪疑案 第235章

《林彪疑案》第235章

作者:多人 字数:3026 书籍:林彪疑案

  况且紧接而来的"现场大火连天"应该很容易对比什么是灯光,什么是火光。飞机在空中盘旋时的火光和坠地后的连天的"大火"难道不是轻易可以对比?拉哈玛当年也就40岁左右,她观察飞机盘旋达20分钟以上,在如此近距离难道还会判断错?如果这么明显的例子还不能说服我们的"专家",那么再请看下一个证据,又将如何解释?这是沈阳军区的李人毅写的《平型关大捷》P580(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这位商人(指邬经理--笔者注)同时还找到了9.13事件的目击者--一位仓库保管员。保

  管员告诉他,那天夜里他正在外面巡视,突然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之后,看到一架正在燃

  著熊熊烈火的飞机从天上掉下来。

  文中的邬经理是海拉尔的一个农垦公司的经理。他1993年到蒙古把256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买回

  了国内。这是李人毅引自《北京晚报》大概是93-94年的报导,原报导记者是纪从周。对同一件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报导是发表在解放军报1998年7月24日上的由康松乔、邢邦明、阿勇采写的《林彪出逃座机残骸收藏始末》,文中有类似的证据:

  在温都尔汗时,邬经理还找到了当年的一位目击者,这位年迈的目击者简略地回1971年9月1

  3日他正在值班,忽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他出去一看,一架起飞(可能是"火"吧?--笔者注)的飞机正往下掉。后来听说上面的人全死了,其中有个中国大官。还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256飞机著陆前就已爆炸起火的旁证:256飞机著陆时,由于草原土地松软,所以不能使用起落架著陆(那样的话起落架会插入土中,引起飞机翻滚。参见孙一先书P247),只能用机腹擦着地皮降落。由于256飞机的主油箱就在机腹处,这样的动作是非常容易引起油箱爆炸的。所以"按照航空规程,飞机迫降时如要擦肚皮落地,必须在空中把油耗尽,避免著陆时起火爆炸"(孙一先书P265)。而实际上飞机在迫降的时刻还有约2.5吨油,还可以至少飞20分钟(孙一先书P277)。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驾驶员没等飞机盘旋将油耗尽就迫降了。而这个举动后来也确实引起机腹处的主油箱爆炸和一片大火。我们不禁要问:潘景寅是最优秀的驾驶员,他不可能忘掉这一规程。而别的紧急迫降规程如:摘掉手表,脱掉鞋袜,这些细小的迫降规程机上乘员都做得很完满,为什么唯独耗尽机腹主油箱中的油料这一更重要的,决定生死的步骤却不做?

  笔者认为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飞机此前已经中弹爆炸起火,所以已经等不及再在空中飞20

  分钟耗尽油料了。只能在大火中,带著2.5吨油料强行迫降。这就帮助旁证了笔者认为的"256飞机著陆前就已爆炸起火"的观点。

  从上述引文和旁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256飞机在着陆前就已经起火"。而且是由爆炸引

  起。256飞机是先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然后在着著大火的情况下迫降的。这和前面许大使及调

  查组的判断:"飞机不象是空中着火爆炸,而是着地后爆炸起火";"可以肯定,该机不是空中爆炸"差的太远了吧--在空中真是又爆炸又起火!海外与国内的不同角度的报导应该能充份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256飞机在着陆前就已经起火",而且此前发生了爆炸。这自然引发一个问题:这著陆前的爆炸起火是怎么来的?

  当然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我军导弹打的。但我方否认了这一点。到底怎么回事?

  笔者在此不妨提出推测:并不是我军发射了导弹,而可能是苏蒙方面发射了导弹将256飞机击

  中,引起爆炸并着火。下面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林彪飞机临出境前,周恩来曾请示毛主席是否击落它。毛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想来周恩来与林彪并无旧仇,即使文革中关系也不错,周没有必要致林彪于死地。况且毛主席都发话了,周恩来绝不可能(也不敢)公开对抗毛的指示。他若动用导弹打256飞机,绝不可能瞒得过毛。(笔者非常不同意王兆军认为的"林彪事件中是周恩来想致林彪于死地"的观点)。而从现象分析来看,恐怕真如我方所说,我方"并未发射导弹"。因为:

  1.256飞机在飞出国境之前,在我国境内上空曾经犹犹豫豫徘徊很长时间(0:32起飞,1:50出境。在国内绕了1个多小时。孙一先书P169),只要我方决心将它打下,作为一架民航飞机,它几乎不可能逃过导弹和歼击机的打击飞出国境--可见我方是有意放走它的。

  2。如果认为在256飞机出境前,我军就用导弹将其击中受伤。则恐怕256飞机不可能再在外蒙

  古境内飞那么长时间--这也很难解释蒙古保管员在温都尔汗听到空中256飞机的爆炸声。

  3。如果认为是在256飞机返回中国途中,我方发射导弹,在温都尔汗附近将其击中(王兆军

  就是此种观点)。则由于温都尔汗距离我国边界至少350公里,恐怕中国防空导弹,大炮都没

  那么大射程,根本不可能击中它。

  既然我方并未发射导弹,而256飞机在没有遭到外界攻击的情况下,在空中,由于自身故障造

  成爆炸起火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哪有那么巧的事,一叛逃就自爆?)。这样就只可能是苏蒙方面将其击中,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

  其实,我们可以从苏联和蒙古的角度审视一下这种推测的可能性:

  当256飞机越境进入蒙古领空后,苏蒙方面全程监视它,也能判断出它是民航客机。但开始时

  苏蒙方面也判断不清:它是迷航?还是来叛逃?或者故意以民航飞机身份刺探苏蒙防空系统雷达(似八十年代大韩航空客机事件)?此时苏蒙方面还不会下命令击毁它,因为在情况还没判明时,就立刻将越境中国飞机打下。苏联岂不是一切中国叛逃的飞机都不要,一切中国迷航的民航飞机都打掉,未免太绝了吧?苏蒙方面此时只能进行密切监视,看它后面的举动。

  在256飞机飞到苏蒙边境转向之前的这一段路程中,苏蒙方面是无法具体判断256飞机的目的的。只能让它继续飞,进行观察。而当256飞机在蒙古境内几乎横穿了一遍,却又突然从苏蒙边境调转机头返回,直接向中国方向目的明确地返回,并到达温都尔汗附近时,它返回中国的趋势已经明显。苏蒙方面很可能做出判断认为:既然目的明确地返回中国,这就不是叛逃,也不是迷航,而在当时中苏关系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这很可能是中方利用民航飞机刺探苏蒙防空雷达,现在目的达到了就想溜回中国。于是下令将其击落。其实苏联当时的心态和决策完全可以对比八十年代苏联在库页岛附近击落南朝鲜大韩航空客机时的情形(美军通过此行动也确实了解了很多诸如苏军防空雷达频率等情报)--而且以当时中苏关系高度紧张的态势,苏蒙方面的击落决策更具可能性。

  补充说明一点:从这里也为前面我们认为的"256飞机返转不是由于缺油在寻找机场迫降"的观点提供了又一个旁证。因为,如果256飞机返回时显示出徘徊,寻觅,找机场迫降的样子,则苏蒙方面就也判断不清:它是迷航?还是来叛逃?则恐怕苏蒙方面当时还下不了决心将它击落。而恐怕正是由于256飞机返回得坚决,且返回了不短的距离,从航迹和飞行趋势上分析,也足以使得苏蒙方面认为它是想飞回中国--而不像是找机场迫降--所以苏蒙方面才下决心将它击落。--从这里也为前面我们认为的"256飞机返转不是由于缺油在寻找机场"的观点提供了旁证。苏蒙方面几十年来对这件事进行保密,恐怕是有意不让我方了解苏蒙方面的防空效率,我方在这件事上恐怕真的是不了解情况。

  现在如果认为256飞机遭到了苏蒙方面导弹的袭击,那么读者还会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这个结论与我方从技术上分析认为不可能是导弹击落的证据无法协调起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面笔者将给出分析:

  首先,我们还是有理由怀疑我方调查组的证据本身是否准确。比如前面许大使引用的调查组认为"飞机不象是空中着火爆炸,而是着地后爆炸起火"的结论,在蒙古方面众多目击者的证词下,就显然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当然也有理由怀疑调查组别的结论是否可靠。特别是我方专业技术调查组无法亲临蒙古观察,只能靠我国驻蒙古大使馆人员孙一先拍摄的相片进行研究(这是空军司令王海的回忆《我负责调查林彪座机坠毁原因》讲的),难免有不准之处。

  其次,我们再从纯技术角度分析一下,反驳一下调查组的部份结论:

  我们先看一下调查组的结论,当时由王海牵头组织了一个专家班子,承担调查任务。以下选

  自王海的文章《我的战斗生涯·我负责调查林彪座机坠毁原因》:......该飞机不是在空中爆炸的。我们在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失事现场,有一道相当长且清晰的轨迹,这显然是飞机在地面高速滑行时留下的;飞机的残骸散布呈带状,比较集中,根据测算,如果飞机在空中爆炸,残骸碎片抛落地面,其散布面会很广,甚至可以抛落到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机上人员的尸体也散布在一小片面积内,而且形状清晰可辨,如果从高空坠落,不可能呈现此种状态;另外,飞机若是在空中起火,机上燃料很快会在空中散掉,不会像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那样形成地面大面积燃烧的痕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