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2章 百万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82章 百万贯

作者:安静的九乔 字数:3201 书籍: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吕惠卿造访明远家, 当着明远的面,一点没见外,上来就是一番吹捧。

  “明郎君小小年纪, 入京不过数月,已是名满汴京, 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明远微笑地接受了吕惠卿的恭维, 心想:他这哪儿有什么“前途”, 分明是“钱途”吧!

  然而听吕惠卿多聊了几句, 明远却越发觉得,这位如今出任太子中允的“新党”实权人物, 对他非常了解。

  明远心里清楚,吕惠卿随口提到的几件小事,只有对他最为了解的几个朋友才清楚。

  于是他笑着看看窗外,开口留饭:“如今天色已晚, 难得吕中允造访, 不如就在明远这里用晚饭如何?”

  吕惠卿欣然颔首, 摆出一副想要与明远长谈的架势,却开口道:“我与远之平辈论交, 远之何必如此见外,称我吉甫便好。”

  明远:……?我跟你很熟吗?

  但他什么都没说,立即起身,出门吩咐向华,去距离明家最近的遇仙正店订一桌外卖席面,尽快送来。

  而史尚这时正依言在门房处候着明远。

  明远当即吩咐史尚去查一查,他的朋友中, 有哪几位最近与吕惠卿走得比较近, 曾上门拜访, 或是在酒楼会面之类。

  明远提到的几个名字包括:贺铸、蔡京、蔡卞、李格非、苏轼等人。

  他也猜测过,有些私事可能是王雱透露给吕惠卿知道的。作为新党的重要成员,吕惠卿一定经常出入王安石的府邸,能够见到王雱,会一起议事也说不定。

  但是王雱于他属于“边缘”友人,往来的次数并不多。因此明远不觉得王雱对自己会了解得如此详细。

  至于种建中,明远想都没想,就觉得肯定不是他。

  毕竟种师兄如今忙得脚不沾地,而且就算他有工夫见吕惠卿这样的官员,也一定不会谈及这么多明远的私事。明远对种建中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史尚已经有段时日没干过这等“包打听”的老行当,这会儿竟有些兴奋,摩拳擦掌地去了。

  很快,遇仙正店的外卖席面就送了过来。

  席面做的极其精致,尤其一道软蒸羊肉,已经将羊肉蒸至完全稣烂,入口即化,吃时配上酸甜的杏酪,激发出无限鲜美的口感。

  但在桌边的两人注意力显然都不在晚餐上。

  明远用各种不着边际的话题与吕惠卿闲聊,一边聊一边揣测吕惠卿的来意。

  吕惠卿大赞过遇仙正店的席面之后,谈起了青苗法在陕西的推行。

  “王相公时常感慨,‘青苗新法’,在陕西推广最为顺利,成效也最佳。我曾听闻,远之在此事上出力颇多啊!”

  他指的是明远当年在京兆府,用童谣与仿单宣扬“青苗法”的事。

  “不敢不敢,明远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些许小事而已,可绝不敢居功。”

  明远小心翼翼地回复,将功劳都推在了李参身上。

  “毕竟李转运使曾在陕西路试行此法,陕西乡民已有些了解,推行起来的确是要容易些。”

  “那么,”吕惠卿突然将眼光从面前的杯盏上移开,抬头盯着明远,问:“那么远之是否认为‘青苗’乃是善法?”

  明远:???

  开玩笑,吕惠卿身为新党中坚,王安石手下的得力干将,竟然跑来问他这么个未及冠的少年,“青苗法”是不是善法。

  “当然是善法!”

  明远语气非常肯定地回答。

  “农人、工商,都有广泛的借钱需求。然而此前肯借贷的多是豪族富户,责以高息,往往累得平民百姓债台高筑,被迫售卖家产,沦为贫户。”

  “如今由官府出面,平抑借贷利息,小民能得实惠,国库也因此充盈,又有何不好?”

  他说的基本上是对新党胃口的“标准答案”。

  当然,和朋友们私下闲聊的时候,明远也常从苏轼口中听说,在陕西路之外,其余推行“青苗法”的几路,有地方官行事不妥,“青苗贷”反而成了新的“高利贷”,借了青苗钱的百姓反而得卖房子卖地的情形。

  “那么,以远之之见,‘青苗法’有助于抑制兼并?”

  吕惠卿眼光闪烁,眼神中带上了不少期待。

  “如今我观各地土地兼并均已严重,富户所占之田动辄百顷,而农人失去田地,进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

  汴京城便是这样,城市里汇聚了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任何行业都人手富裕,竞争激烈,而服务也细致入微。

  “吉甫兄,您想听真话还是套话?”

  明远懒洋洋地反问。

  吕惠卿表情一滞,隔了片刻,才开口道:“远之说笑了,吉甫专程来拜访,哪有为了听表面套话的道理?”

  明远想了想,认真开口道:“其实我这话即便是到了王相公面前也能说得,毕竟我只是个白身,与朝堂无涉。”

  “‘青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兼并,只是让世间更加公平些。”

  当然,还有让国库迅速充盈起来,这才是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最急于看到的。

  明远虽然打着说“真话”的旗号,但是他也会提醒自己,在封建社会里,不要随意评论官家。

  “土地兼并无法阻止,如今官府可做之事,是将离开土地的农民引导进入手工业。”

  这是明远集合了自身的全部知识对于眼前这时代的认识——

  他认为,既然生产力逐步提升,土地兼并就在所难免,因为集约化生产才是将土地效用最大化的途径。

  由此会造成大量人口向城市涌来。唯一能够吸纳这些劳动力的,就是第二产业。

  善加利用这些劳动力,工业社会也许很快就能萌芽,茁壮成长。

  如果应对不当,这也许会成为封建王朝最不稳定的因素,为君王所忌惮。

  “唔——”

  吕惠卿一面听一面转动着眼珠,对于明远所说的却不予置评。

  “至于‘青苗法’是否能抑制兼并,我自己的看法是,或能延缓,不能阻止。”

  “但如果打着‘抑制兼并’之名,行打击工商业之实,损害恐怕会更大。”

  明远将这句最重要的缓缓说出口。

  吕惠卿闻之顿时色变,怔了良久,才微微点头,小声道:“原来是这样。”

  他马上将脊背一挺,双手鼓掌:“说得好!感谢远之今日肯对我说这一番‘真话’。”

  明远说完,自己也轻轻地吐了吐舌头。

  吕惠卿与他没有交情,今天竟能说这么多,真是难为自己了。

  至于吕惠卿能不能把他的话听进去,“新党”的变法能不能从此走上正道——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在这里,就只是来花钱的。

  两人随即开始闲聊。

  吕惠卿为人颇为风趣,对汴京的大事小情也了如指掌,转眼之间就为明远推荐了好几处明远从未听说过的风雅去处,但听名字就是要花大钱的。

  明远颇领他的情。

  一时间两人都是酒足饭饱,明远与吕惠卿对坐,各自捧着手中的香薷饮,慢慢啜着消食。

  “对了,远之可曾听说过‘交子’?”

  吕惠卿看似在欣赏手中的官窑小盏,毫不在意地抛出这一句话。

  明远却陡然睁大了眼睛。

  他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正题!这才是吕惠卿今天亲自登门,拜访他这么个既无高官厚禄又无显赫地位的白身少年,真正的目的。

  话都说尽了,吕惠卿才轻描淡写地提及真正想要讨论的:交子。

  明远很快平静下来,慢悠悠地答道:“京兆府时常有蜀商路过,自然听过。”

  “交子”这个名字,对于明远来说,听得次数太多了,如雷贯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金融史上拥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关键是,吕惠卿为什么要来问他关于交子,是真的想从他这里了解交子,还是在试探他明远的意见?

  如果是试探明远的意见,那么,明远一个身家巨万,行事纨绔的少年,又有什么是值得他吕惠卿试探的?

  “交子之法,有取于唐代‘飞钱’,然而蜀地用铁钱,交易不便,持有飞钱者便不再支取,转相授受,使之成‘钱’……”

  明远三言两语之间,就将对交子的了解简要说出,一字不差。吕惠卿连连点头叹服。

  “远之果然博学。京中不少高中的进士,见识也未必能及得上远之。”

  明远这时却有些紧张,问吕惠卿:“吉甫兄,王相公可是有意将‘交子’从蜀中一地,推广至全国各路?”

  吕惠卿微笑着没说话,低头啜了一口香薷饮,吊足了明远的胃口,才慢慢说:“是我自己的想法,还从未与王相公说过。眼下只是想问问,‘交子’对远之刚刚所说的‘工商’,是否有益。”

  明远:不愧是吕吉甫啊!

  世人常有说这吕惠卿是“奸佞而非良士”,然而新党自王安石以下,又都将吕惠卿视为干才。

  但应该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背着王安石,偷偷琢磨交子的事儿吧。

  “发行交子有助于缓解钱荒,从现在看当然有益。”明远缓缓地说。

  自从明远抵达这个时空,他就一直觉得使用货币交易相当不便。蜀中铁钱且不去说它,哪怕是在陕西和边境可以用铜钱,买卖稍许贵重些的物品都需要好几十斤钱。

  虽说有金银和绢可以辅助交易,但国家法定货币还是铜钱。金银的价值围绕铜钱来确定,并且时有波动。

  如今市面缺铜,铜钱发行紧张,货币供应量不足直接影响各种经济活动。

  “但若是交子发行不当,不设钞本,随意增发,导致贬值,便是对大宋所有百姓的直接掠夺,让他们手中的交子在最短的时间里变得一文不值……”

  明远一面说,一面回想着他在本时空学到的金融史内容。

  宋时人们固然极具创造力,发明了交子,但这就像是三岁小儿,手中玩着一把锋利的巨斧,一个不慎,就会伤到自己。

  可显然,吕惠卿想听到的,只有前面那个答案。

  他笑吟吟地起身,拱手向明远告辞,再三夸赞了明远的“卓越见识”,显然心情不错。

  明远将吕惠卿送到门口时,发现史尚已经候在了门房那里,并且与吕惠卿的伴当随从聊上了天。

  “这么快?”

  明远心想:史尚难道已经查过吕惠卿近来有和他哪位朋友接触过吗?

  按说,如今在朝中主政的王安石“新党”第二号人物亲自上门,请教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明远该感到得意才是。

  可这件事整个儿透着怪异。

  明远猜想:恐怕还是自己的“人设”出了问题。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个寻常纨绔,也有些人将自己当成是极具影响力的富商巨贾之子,背后代表着某种大势力。

  当然,也有人把他当成是财神弟子天上星宿什么的……那些市井传言明远根本不予理会。

  这吕惠卿,想必是看中了明远身后的势力与支持,才会如此主动。

  谁能想到,他想要的,竟然是发行交钞。

  这位,有野心,而且胆子大啊!

  送走吕惠卿,史尚立即来到明远身边,轻轻地报了一个名字。

  ——蔡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