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三、热气球(1)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三、热气球(1)

作者:乔峰 字数:2253 书籍: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希斯的祖辈曾是德国大容克贵族世家中的一员,而在这个贵族世家中最出色的子弟莫过于“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啦。希斯的父亲极其平庸,而且早早过世,母亲改嫁,因此希斯从小在伯父家长大。

  希斯的伯父卡尔是德国有名的摄影师,是德国各大报刊图片新闻的首席记者。这一年也就是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改进了巴纳克照相机,生产出采用埃尔玛镜头的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并命名为徕卡I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许多习惯于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师来说,还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这种相机片幅似乎太小了,但它可以装在口袋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使摄影师能够以一种新的、动态的方式拍照,而不必受三脚架的约束。卡尔对这款相机如获是宝,因为这正符合他多动的个性,他敏锐地意识到相机的灵活性可以使得他有更多的活动范围,从而也得拍出更多的绝伦的作品来。11月,卡尔应其朋友劳伦期基探险队的邀请来到中国新疆的鄯善迪坎尔村,他的身份是作为对新疆罗布泊进行考察的随行记者,英国《每日镜报》为了得到独家新闻和珍贵资料,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特别赞助。

  罗布泊是个充满神秘和纷争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的地下埋藏着宝物,而其身份的签定也牵动了无数专家的神经。1877年初,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及其考察队在南向西藏高原探险遭挫之后,曾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长达近两个月的考察浏览,他乘小船周游了罗布泊,走遍了湖岸的所有村庄,尽可能研究他们的习俗,并绘制了沿岸的地图。除此,还对湖区几个主要地点作了天文测定,搜集了一些鸟类标本,研究了候鸟迁徙情况。在他后来发表的考察报告里,他自信地认为,其所抵达的便是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报告发表后,在国际学术界很快引起不同反应。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托霍芬,也就是他最早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他发现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说的罗布泊比我国清末地图上绘制的罗布泊位置偏向西南,因而怀疑其所见恐非真正的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不服,著文进行反驳,认为除他所亲自踏勘并且记录的罗布泊之外,不存在另外一处罗布泊,而是中国地图记错了,由此在地理学界引起了关于罗布泊位置的争论。不久苏联地理学家克兹洛夫前往罗布泊考察归来,也支持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学说。l900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于城北发现湖泊古道,认为中国地图没有错误,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也对,原因是罗布泊乃一“游移湖”。也就是说,形成于第三纪的罗布洼地,潴水成湖后,由于库鲁克塔格、北山和阿尔金山在新构造运动中不断抬升,湖面积逐渐缩小,同时向西移动,近代此湖泊已迫近古湖床西部,历史上,该湖不止一次变动于北纬40度线两侧,所以,我国地图上载录的是北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见者为南罗布泊。斯文•赫定的“游移说”理论一锤定音,为人们所接受,并长期垄断着国际学术界。

  劳伦期基是“游移说”的反对者,他决心用事实来推翻它,为此他想出了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那就是乘坐热气球通过罗布泊所在的区域上空,并通过卡尔的相机记录一切。这个计划看上去好像很不错,但其实困难重重,因为热气球没有动力系统,在空中是随风而行的。虽然说由于风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驾驶员可以根据飞行需要的方向选择适当的高度,但在塔克拉玛干这样的大沙漠,天气说变就变,实际操作起来也就变得不可预测啦,而操纵热气球的正在是德国汉堡著名的登山高手维希•汉斯,他是劳伦期基的女婿,也是克洛泽众多朋友中的一个。

  迪坎儿村,是通向库木塔格沙漠深处的最后一个村庄,在维吾尔语“迪坎尔”的意思就是“七个洞”。究竟七个洞是什么,位置在哪,就像一个谜停留在历史里。如果让记忆后退2000年,空前强大的汉唐盛世,湖泊边的迪坎尔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从这里可以通往神秘的罗布泊和绝美的库木塔格沙漠,更是汉代通往古楼兰国的捷径。这个村庄仍保留着古朴的居住形式,土坯围就低矮的房屋,房顶上落满厚厚的沙尘,若不是有梭梭柴的存在,你很难发现这个与沙漠一色的村庄存在。小村坐落在洼地间,海拔高度为零,又被人戏称为“零村庄”。这是一个深深裹进沙漠里的村庄,村子不大,看起来沧桑、古朴就好像一本遗落在沙漠中的桑皮书,它呈现出黄沙的颜色,单一而又凝重,沉寂却充满神秘。每一个来到此处的人,都忍不住想打开它,阅读它久远的故事,但却永远也无法读懂,除了村外散落的烽燧和早已坍塌的城垣。走进迪坎尔的一处古民居,在一间旧屋的墙面上有九个长方形的龛洞,发挥着壁柜的功能,零散的摆着些罐子。靠门右侧的一个龛洞上,放着一战古老的灯台,灯台高50厘米左右,底部是个“十字”型木座,长宽约10厘米,座中凿着凹槽。灯台中心位置是垂直插立的一根灯柱,在灯柱顶端靠下20厘米的位置,有个放置油灯的木台,大概15厘米长,极为简单,但非常实用。如果用现代美学观点看,将是简单、实用、造型美观的艺术品。

  传说,迪坎尔村村民是古楼兰王国的一脉,他们在楼兰王国消亡时,迁居于此。这里的男人有着高大挺拔的身材,女人纤柔小巧,高耸的鼻梁,幽深的眼窝,透出一种精致的美。由此,你可以联想到3800年前楼兰美女的美丽与神秘。

  迪坎尔原来是一片美丽的湖泊,芦苇茂密,水草丰美,是马鹿、野兔、狼等动物的生活栖息地,也是鲁克沁王养马的地方。王爷的马高大健硕,膘肥体壮,白天圈在蒙古台子(烽火台)里躲避蚊虫,傍晚被放出来吃草。苏普塔力其是王府的牧羊人,常在这里放羊。有一次鲁克沁王游玩经过,见牧羊人勤劳朴实,羊养的体肥毛亮,便夸奖苏普塔力其,并问他有什么愿望,苏普塔力其诚恳的请求王爷在这里挖一条坎儿井,允许他居住在此处。王爷当即准许,让他用木棍在地上划一条线,划线指出就是今天迪坎尔第一道坎儿井——苏普坎儿井。在坎儿井旁,有一处原始水闸。外形状如葫芦,古老、原始,用一整块木头制成。高1.2米左右,尽管是木制的,却能用十几年。溪水中,小孩在开心的戏水,绿荫之下,坎儿井水透着丝丝凉意,娴静的流淌。美丽的维吾尔族少女常常在这里洗头,姿态优雅。据当地人说,长期用桑树叶洗头能让头发永葆黑色。

  置身于这古老之中,你仿佛可以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回归故里,不愿归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