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025章 百家争鸣(四)
“三人成虎、众口烁金,孟轲问心无愧,又何惧他人评说!”这两件事恰好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越解释恐怕只能是越描越黑,于是,孟子淡淡一笑,又准备回座。
申商见自己占了上风,思忖索性在巴王以及江州士子面前露一回脸,于是不肯放他回座,脸上带着笑容揶揄道:“久闻孟子博学雄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事以至此,孟子就再也不能无动于衷淡然自若了,他虽说不能完全赞同法家治国的观点,但对这个学派却不反感,现在被逼如此,于是回转身来准备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晚辈一点颜色。
只见孟子悠然转身对着申商,坦然微笑的说道:“燕王哙无识人之明,齐宣王施仁政,浅尝则止,小惠不足以治国,这般浅显的道理,难道还需我再说吗?”
此言一出,申商顿时冷笑起来,见孟子避实就虚,不敢正面迎战,正想开口,却又见孟子侃侃而道:“法家治国,我说它是一剂猛药,那还是客气了,李悝、吴起、申不害不就都是法家吗?魏、楚、韩现在又如何?那个不是只使得国家强盛一时,瞬即又衰落到难以收拾?象法家这种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凡事不讲根本,我看便与拔苗助长无异!”
法家被他数落得一无是处,申商闻言顿时面色铁青。正想开口回击,却见孟子又道:“即便是有个拿得出手的商鞅,然则,他地下场又若何?他就真的给百姓谋取了福利吗?否则也不会在车裂之时,咸阳城万人空巷,工商士子百姓,俱是击掌叫好。若真的是为百姓谋取万世福利,为百姓而死。那叫烈士;然只为名为利,为一己之私,借律法之名施苛政之道,那叫民贼!”
“竖子妄议仁政不足以治国,你又对仁政知得多少?”说到这里,孟子走到了申商的面前,冷冷的望着他。“律法无情,是你们法家所信奉的,然则天地有道,你等可又知晓?”
“彩!……”大厅之中长老们以及众士子竟如同酒肆乐坊般的喝起彩来。
且不管孟子这番话,是否属于诡辩,就这番言论其本身地精彩程度,龙锋心里不由也暗自叫好,但他不能如同众人一般的表露。因为他地身份不同,如果公然叫好,便是等于表明了态度,如此,便有可能冷了其它士子的心。
“好辩才!”士子群中,一个黑衣士子站了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说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孟老夫子?”
“请讲?”
“孟老夫子的学问,在下是心服的,仁政王道从愿望上来讲,也是好的,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千古奇谈?”黑衣士子冷哼一声,接着说道:“治理国家不大刀阔斧,一味的心慈手软。如此妇人之仁又谈何治国之道。若论起治国之道。在下觉得儒家还是应该自己闭门分清善恶,而今天下人欲横流。善恶不分,急需以正视听,人性孰善孰恶?何以克恶扬善?儒家弄清这些事情的究竟之后,再来谈治国如何?”
这个关于人性地善恶之分,又说到了另一个典故,这些巴国的氏族长老们倒是不甚清楚其中原由,一个个听得有些迷茫。但江州学宫的士子们都是清楚的,原来,儒家自孔子之后,到现在分为两大门派,其一就是眼前的这个孟子,另一个就是赵国人荀子。这两人在学问上,都是当今公认的大家,但在观点上却有重大的分歧。
其实,两人都算是孔子的真传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地礼学,孟子则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孔子的两个基本点——仁和礼,俩人各自继承了一个。他们两人都以孔子的正统传人自居,相互攻击,尤其是在人性的善恶这个观点,两人曾在稷下学宫论战几年,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
此时的孟子已经有些动了意气,冷峻傲慢地神色跃然脸上,竟有些不屑的问道:“足下又是何人?”
黑衣士子高声应道:“兵家士子李锋!”
“哼!哼!演兵习武者,何时也成家了?”孟子冷笑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尔等不思天下息兵,邦国止战!一心穷兵黩武,将自己的功名建立在百姓流血痛苦的基础之上。在下以为:战国祸乱之源在战,战而不息之根在兵,也就是有尔等**国殃民。”
孟子好一张利口,不愧是雄辩大师,龙锋算是大开眼界,心想可能只有那种纵横策士,才有可能在口舌之上与这个孟老头子一较长短,正想看这个黑衣士子李锋如何作答。
“我们敬你孟老夫子年纪一把,你却在言语之中辱及其他各派,这便是你儒家学说的道么?既然为老不尊,就莫怪我等不敬老尊贤了。”只见一个红衣士子,从座中赫然起身,愤然高声说道:“一个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惶惶若丧家之犬的乞国老士子,谈何治国大道?分明是其他各家各派鹊起,儒家学说被其他学派的光芒压抑的动弹不得,乞国老士子心头泛酸。若是这般,便也不足为奇了。”
‘惶惶若丧家之犬!’这话原本是孔子老年自嘲的话,但此时被别人说出来,自是另有一种涵义。孟子闻言,面上骤然变色!游历诸侯各国以来,从来都是他这个卫道士斥责别人,哪有人直面指斥他为‘乞国老士子’?这比孔子自嘲的“惶惶若丧家之犬”更令人有失尊严!孟子正要发作。
“百家争鸣嘛!可以争论,可以说不同意见,但不得人身攻击!”龙锋开口说话了。
见大王开口,这红衣士子对孟轲深深一躬,算是赔礼。
这瞬息之间,孟子也冷静了下来,沉声问道:“你又是何人?”
这红衣士子面带揶揄地笑意,说道:“楚国士子屈敖向孟老夫子请教!”
孟子冷冷地说道:“请讲!”